當代藝術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十年一瞬,回望藝術產業的現象與熱潮
在全球化的推波助瀾,亞洲藏家與各樣國際藝術項目的交流更為密切,收藏版圖也在西風東漸之下益發多元。而在臺灣本地持續蓬勃發展...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呂佩怡和吳牧青談2011-2020十年文化藝術現象回顧
2024年的現在,若我們再回頭去看這10年之間的藝術和社會運動消長的變化,是不是有被我們輕忽的現象,而這些現象在當代的意...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7-2018:以史觀再述創作流變,全臺藝文館舍陸續啟用
綜觀此兩年,全臺重大藝文館舍接連啟用或進行翻修,顯見社會對展演空間的使用需求與品質優化益發重視。2017年,文化部將空軍...
揭示平凡表象之下的非凡敘事,城市漫遊者奧古斯特.桑博的香港首檔個展「季節」
丹麥新銳藝術家奧古斯特.桑博(August Thunbo, b.1999)於香港蓋亞藝術空間舉辦的「季節」個展,作品核心...
財神到, 藏傳佛教帶來福德與智慧:蒙藏文化館 「好運連連─財神與蒙藏生活藝術之美」特展
佛教的財神是什麼?「由於諸佛菩薩或本尊、護法有些具有護佑豐足的屬性,就被冠上財神的稱謂,財神通常是民間的叫法。佛教所謂的...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5-2016: 藝術的體制化現象似乎也從這時期開始逐步建置
這兩年也是各美術館大舉開館與行政體系改制的時期,包含2015年空總創新基地成立,開始推動青年創業與社會創新計畫、林平接任...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3-2014: 文化中介組織、公民運動與藝文生態的深刻交會
2013至2014年間也見證了臺灣公民運動的蓬勃,藝文界大量參與包含廢核運動、太陽花學運在內的公民不服從運動,不僅代表藝...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1-2012: 街頭行動集結,市場品味輪轉
在1980年代的行動與運動方法之後,藝術如何找到與社會一起動員與集結的空間?這也是為什麽,當時的藝術圈在討論藝術介入社會...
流.形.書:桃源美展書篆選粹 呈現官辦美展多元創作面貌
橫山書法藝術館於2024年新春檔期舉辦「流.形.書:桃源美展書篆選粹」展覽,本展從桃園的桃源美展競賽歷程出發,從書法篆刻...
更迭都市中的香港替代空間圖景(二):見證深水埗「文青泡沫」的興衰
隨著位於深水埗區的兩個空間「百呎公園」及「咩事藝術空間」在2017年結束營業,同一時間,以木棧板雕塑著名的香港藝術家王天...
文章導覽
1
...
5
6
7
8
9
...
20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