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

【小典藏|愛閱讀】來自賽夏山林的古老傳說 林務局推出暖心原住民生態繪本《苔蘚兄妹》
臺灣豐富的生態孕育了島嶼深厚的原住民傳統山林智慧與文化,從原住民族流傳的神話、傳說與歌謠裡,都能汲取出許多對生物與生態的...
【Live Forever專欄】Black We Are:編舞黑身體、黑人性、黑歷史
當今日台灣藝術機構也在「擁抱多元」,我們談少數族群、談差異、談權力的時候,幾乎忘了自己在許多刻度與座標上其實就是少數族群...
歷史編撰方法的拓荒之旅:側記2022重建臺灣藝術史學術研討會「水平的藝術史:藝術史編撰法在臺灣」
今年9/3、9/4於國美館舉辦的2022重建台灣藝術史學術研討會「水平的藝術史:藝術史編撰法在臺灣」由北藝大郭昭蘭教授策...
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問世間,情不為何物」,首波參展藝術家名單公布
「問世間,情不為何物」在這樣的命題之下,邀請30多組藝術家與團隊,跨度涵蓋不同世代、族群、藝術等多元樣貌。今日公布首波參...
【地景說話專題2】酷異巫言:原住民酷兒、巫師與風景政治
我們或無以在既有文獻中找到如北美印第安或部分南島語族的極度「外顯」的多元性別表象,然而若以smapuh的巫覡傳統為例,它...
【地景說話專題2】褲腰之間是你的墾荒之地
一件件精心挑選的內褲,在夜晚降臨的鏡子前,穿上又脫下。各種三角褲和後空提臀褲:彩色樹葉印花,粉紅色絲絨、暗黑色提臀搭配亮...
【地景說話專題】專輯二:酷兒・原民・身體―原酷風景的四重速寫
本專題透過層疊交織彼此相容或互斥的複視觀點,一方面延續此性別觀點在原住民藝術認識論層面的批判張力,同時也嘗試回應台灣當代...
【地景說話專題】朝向一種幽冥地理/誌:視像中的「地理幻見」與「異色魅景」初論
晚近的台灣當代藝術領域,逐漸興起一種臨場踏查與行動的意識,使特定的地點、位址、現場(site),不僅成為藝術行動與計畫的...
【北方以北專欄】飢餓劇場――被資產化的臺灣原民界
當代臺灣藝壇最大的暗黑病毒,就是與資源分配有關的「飢餓症候群」。在此病毒感染下,藝術圈出現資產化、資源分配與掠奪的意識型...
【原民的普世,普世的原民】「我聲明對原民性的渴望」 —新紅秩序(New Red Order)的「幽默」策略 以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本土」觀點逆轉
幽默是將可能對立的雙方捲入非二元的交互關係,既是產生共感的溝通途徑,也是述說生活情境中「難以置信」荒誕的方式。紐約市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