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雜誌社

日本藝術產業再起:從日本大阪藝博會2024說起⋯⋯
成立於2008年的「大阪藝博會」一向保守,今年則大開大合,展現強烈企圖心,除了在古蹟大阪公會堂舉辦當代藝術博覽會,廣邀國...
溶解我的靈魂
我在想薩滿會不會也是一種意識的溶化?畢竟她的創作中,來自靈界的聲音總是很重要。關於「老鷹的眼淚—劉冠妏個展」,她就說:「...
臺灣文化傳教士―林衡哲醫師(上)
獲得「廖述宗紀念獎」的林衡哲本名林哲雄(1939-),宜蘭人,就讀臺大醫科四年級就翻譯了《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由當時頗...
AI時代,創造力如何進化?
在通常被認為最需要創造性的藝術領域,創作者古往今來都會使用各種工具,但面對具有高度演算力、也在不斷「成長」中的AI,後者...
《我是:席琳狄翁》觀影記
在索尼音樂唱片工作的期間,我並沒有與席琳.狄翁有太多直接的交集,不過我總是對等地觀摩她的近況和音樂。因為當我在多倫多那天...
【專題】童年的美術館 兒童與藝術共融的機構實踐與思考
兒童美術館或美術館中的兒童區,在世界範圍內已有超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演進,近20年來在臺灣也逐漸為美術館、博物館界所重視,中...
字字盡是傅申浮生,老筆風雲韻千秋: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別具隻眼—傅申教授古書畫鑑賞題跋紀念展」
傅申題跋鈐印,除姓名章與書畫審定章,見一方印「浮生若夢」。一日,傅申去蕙風堂,偶遇此印「浮生若夢」,頓想到這就是自己啊!...
【專題】威尼斯通訊──雙年展的夢與現實
本次專題探討主題展、國家館、周邊展以及臺灣館等不同面向,我們藉此觀察威尼斯雙年展如何持續與藝術世界內部的經濟文化結構、以...
動物.神靈.傳說:美索不達米亞及中日地震神話
地震摧毀的威力如此之大,且往往來得毫無預警,使得古代人類對於地震充滿敬畏與想像,將地震的產生比附在種種神話傳說之上。日本...
故宮正館增改建,官民意見交鋒:故宮修復及再利用計畫說明會實況
「北部院區整(擴)建計畫」分項計畫,針對北院既有建築汰換老舊設備並補強結構,改善耐震、防水,提升文物典藏及展示安全。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