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張圓圓與No Copies:Rewild Taipei,活化外交空間的意識形態策展

張圓圓與No Copies:Rewild Taipei,活化外交空間的意識形態策展

當NO COPIES創辦人張圓圓介紹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簡稱「TICC」)北會客室策劃的「Rewild Taipei」裡的傢俱和畫作時,我才知道了這檔展覽之所以只會、也只能在這裡發生才有意義的原因。

在疫情時代前後,有越來越多的藝術新品牌在台灣各地誕生,而No Copies則是許多藝術圈人士近期在參與台北當代期間的派對時,都忍不住好奇的品牌之一。該品牌不以單一實體空間作為基地,策展所及之處,都是藝術策展人未曾考慮過的地方。

然而,當No Copies創辦人張圓圓介紹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簡稱「TICC」)北會客室策劃的「Rewild Taipei」裡的傢俱和畫作時,我才知道了這檔展覽之所以只會、也只能在這裡發生才有意義的原因。

她知道這個會客室的重要意義,因此也知道,把它改造成一個符合當代台灣文化實力的空間有多重要。

「Rewild Taipei」在TICC北會客室展場一隅,展出丹麥畫家瑪莉亞・溫德的畫作,以及工藝中心「yii」品牌與路力傢俱的設計作品。(攝影:陳晞)

「Rewild Taipei」如何映射台灣處境?

建於1989年的TICC,一直被用來作為國際外交與交流的場所,歷任元首與國家政要,都曾在這個空間內,與外交使節或重要官員會晤。空間裡充滿著九〇年代留存至今的大器與古典,那些量體厚重的皮沙發,與立方體深色實木邊桌,如今可能會被戲稱為「華國美學」的內裝。如今藉由展覽檔期搖身一變,讓台灣當代的文化軟實力,也作為政經社交場中的一份子。

「Rewild Taipei」以TICC北會客室為展示空間,並且從牆面與內裝開始改造該空間氛圍的展覽。將本來的牆面重新鋪上白色展牆、掛上丹麥畫家瑪莉亞・溫德(Maria Wandel)為台灣特別創作的繪畫作品;將原本的老沙發暫時移開,換上「MIT」(made in Taiwan)的設計傢俱「43椅」,與獲得旭川傢俱獎的路力傢俱Y系列休憩椅與實木圓桌。這種策展巧思,也讓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簡稱「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持開放心態,支持這樣的合作。不只是讓會客室煥然一新,也讓那些關於台灣的文化故事,以物的形式進入空間。張圓圓認為,在這些作品之間的故事裡,有著No Copies的策展意識。

「Rewild Taipei」開幕時,No Copies創辦人張圓圓於現場為與會貴賓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導人導覽。(No Copies提供)

她以溫德的畫作舉例,在No Copies於大稻埕的空間中,她就曾展出過這位丹麥畫家的作品,並且也獲得中青輩藏家的青睞。大稻埕空間中展出的「Rewild Tokyo」系列,是意在表達自由應來自內觀求取,而為台灣而做的「Rewild Taipei 」系列,則是畫家在了解該展示空間的調性與使用者類別後,特別繪製的系列新作。

張圓圓認為,這反應No Copies品牌目的在溝通藝術的普世價值:「普世價值理應在任何情境都能與人呼應。我們在同一時期會根據不同地點屬性做出『同一價值下、不同適地性的議題』就是最好的證明。」

溫德的繪畫時常是將差異與張力包容在一個整體性氛圍之中,並且,擅長在畫布上以壓克力顏料表現色彩在不同筆觸與物質性中的層次空間。《局內》與《局外》這兩幅並陳於同一面牆的作品,看似相似的構圖,卻是以迥異的細節所構成。

在《局外》中,噴彩表現著由不同力量與向量所組構成的一團鵝黃色迷霧,四周蔓延綠色系的細碎筆觸將這團迷霧包圍其中;《局內》則是有較為具象的枝葉形象包圍著青色的繚繞霧氣,相較之下,這團霧氣的更為和諧沉著,在畫中心位置,藝術家刻意畫上了一條存在感十足的螢光黃水平線,將對稱性的空間以純粹的線條一分為二。在「Rewild Taipei」中展出的繪畫,都有著介於形象與意象之間雜揉曖昧性的思維,並且在作品命名中,也不難令人聯想到其與台灣之間的呼應關係。

「Rewild Taipei」在TICC北會客室展場一隅。(No Copies提供)
「Rewild Taipei」在TICC北會客室展場一隅。(No Copies提供)

「溫德曾對我說,她的孩子上學的教科書中,台灣是在海峽議題裡的重要案例。」當張圓圓聽到溫德提及其對台灣處境的共鳴時,她感到驚訝不已。「身在台灣的我們,很少機會能了解到國外到底是怎麼在日常生活中看待台灣的。」

當局者迷。溫德以一個遙遠國度的藝術家角度認為,台灣的處境在本質上非常值得世界借鏡。這讓張圓圓認為,身在台灣,不容易意識到自身在世界史中的重要性,其實除了台灣人自己知道的代工技術作為「台灣之光」以外,當代的台灣有更多值得我們自己重視的故事。「Rewild Taipei」即是如此一檔物理空間不大、卻隱含著強烈政治意識的展覽,一如這個不到二十坪的會客室,卻往往是政要會談、影響重要決策發生的空間。

意識形態策展是社會議題,是公民參與

儘管張圓圓並非是藝術圈內人,卻擁有政治學的訓練,以及新創科技產業的組織經驗。也因此,在她眼中有許多如同TICC會客室這般,具有重要政經意義、尚缺軟實力浸潤的空間,有待透過藝術文化定調。不只如此,有許多曾經當過「台灣之光」的台灣藝術與設計作品,也在回國之後,等著藉由展覽被活化,在展場內的「43椅」就是最好的例子。

「Rewild Taipei」在TICC的開幕表演。(No Copies提供)

當張圓圓在為No Copies現在進駐的大稻埕空間詢問合作可能時,她輾轉聯繫上了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簡稱「工藝中心」),也得知Yii邀請德國設計師康士坦丁.葛契奇(Konstantin Grcic)與臺灣竹藝師陳高明合創的作品43椅,在於國外展出之後,便一直存放在工藝中心的庫房之中。張圓圓索性與工藝中心合作借展,將會議室本來的沙發,暫時換成這款工藝傢俱。

「43椅的竹條,很能讓台灣人聯想到以前家裡都會擺放的竹椅,但卻是以現代感的流線設計表現。它曾代表台灣出國參展,就這麼一直放在倉庫太可惜了。」張圓圓認為,這些作品背後的文化脈絡與故事,都是使用會客室的人,在接待外賓時最好的聊天話題。

另一旁的沙發椅也有著台灣青年承繼傳產的故事:這些休憩椅是由台灣品牌路力傢俱的作品。創辦人陳奕夫與許家毓旅行丹麥時,走訪當地家具工房所受到的文化震撼,,讓他們也希望能將這樣的工房文化,帶入台灣傢俱產業裡頭。丹麥畫家為台灣而做的繪畫、借力於民間與官方的台灣之光工藝傢俱,讓「Rewild Taipei」成為了極富巧思的文化外交空間策展案例。

張圓圓相信,藝文的價值理所當然高於物質價值。「證據在它經得住時空考驗—- 你我都沒有經歷過西班牙內戰、也未必會西班牙文,但是當我們看格爾尼卡會同樣落淚。」藝文溝通的,是人類恆久不變的人文主義精神價值,理應任何人都有辦法與之呼應、並且得到感動。

回憶起路力傢俱告訴她的品牌故事,以及親自協助運送作品的現場景況,想起成立No Copies的複雜心念,情感豐富的張圓圓不禁感動落淚。她知道台灣的軟實力是充滿可能性的,政府機構空間需要這樣的內容、民間也需要除了大型展覽以外的適切空間,張圓圓看見了一條得以在居中協助多向度活化的策展路徑。

「我自己本身不是藝術圈出來的人,不得不說,我看待作品相對直觀,也並非是從純藝術角度來看待策展。策展對我來說就是個社會議題,一個公民參與的議題。」

張圓圓知道台灣的軟實力是充滿可能性的,政府機構空間需要這樣的內容、民間也需要除了大型展覽以外的適切空間,她在其中看見一條得以在居中協助多向度活化的策展路徑。(攝影:陳晞)

No Copies:「Rewild Taipei」

參展藝術家與品牌|瑪莉亞・溫德(Maria Wandel)、Yii 工藝中心、路力傢俱
展覽日期|2023.05.10—06.30
展覽地點|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1號 北會客室

「Rewild Taipei」在TICC北會客室展場一隅。(No Copies提供)
陳晞(Sid Chen)( 131篇 )

藝評書寫與研究者,現為典藏雜誌社(《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社群暨企劃主編、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AICA Taiwan)理事。目前關注異質性的創作與勞動,長期研究繪畫性與敘事性等命題,對於另類文化和視覺語言的迷因混種亦深感興趣。文章散見於《典藏ARTouch》、《CLABO實驗波》、《端傳媒》、《非池中藝術網》、《Fliper》、《ARTSPIRE》、《500輯》、《藝術認證》、《歷史文物》、《新北美誌》等。

sid@artou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