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
【回望當代:當代如何轉了彎?】歷史與當下,回顧臺灣近十年藝術史研究趨勢下的策展實踐
近年學界注意到在全球化觀點下,更易於看到被原本中心論述模式下所忽略的邊緣人事物,開始嘗試以新型文化交流的互動及形塑,消解...
何為跨領域藝術?跨領域藝術可以怎麼跨?
跨領域亦能來自某種觀念或理論,特別是以批判或解構角度出發的創作,它們對社會核心價值或藝術定義的挑戰,會伴隨著跨領域的傾向...
臺灣美術設計從清代開始?今年度必看人氣大展「臺灣百年美術設計展」攜1500件展品巡迴到臺北
在還沒有平面設計師的時代,這些充斥在臺灣島上生活中常見的視覺設計圖像,究竟從何而來?又是由誰生產呢?近日(1/24)開幕...
「跨域」的激進挑戰,專訪2023 Camping Asia策展人林人中,與藝術家《我是紅》萬吉魯.卡穆尤、《迷幻長日》西蒙.梅爾
從「跨域」的精神,仔細推敲這次邀請的藝術家們,會發現他們大多都具有跨文化、跨領域的身分背景。印尼行為藝術家麥拉蒂.蘇若道...
【「狂八〇」的延長賽】跨領域中的「實驗」與「前衛」
80年代真有那麼「跨領域」嗎?兩位策展人的提法是,當時的台灣社會還不那麼系統化,伴隨全球化而來的文化殖民也沒那麼鋪天蓋地...
【「狂八〇」的延長賽】從「表演」到「表演檔案」,再到跨領域藝術史文件展——關於「狂八〇」的一些思考
「狂八〇」關注的年代正是跨領域藝術家利用「表演」的具身、流動、變易之潛勢動能,以及總在「情境之中」的內外張力,試圖突破戒...
張圓圓與No Copies:Rewild Taipei,活化外交空間的意識形態策展
當NO COPIES創辦人張圓圓介紹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簡稱「TICC」)北會客室策劃的「Rewild Taipei」裡...
2022臺北美術獎評論:不須急著否定過去,也不急著許諾烏托邦地座標當代
當代視覺藝術創作在複媒與多媒體裝置作品格式衍生的困局,在於它重蹈了某種「作者電影」或「作者劇場」甚至是「名家建築師」的覆...
彭星凱與馮馨對談:為什麼我們需要(再次)尋找語言中的共通性?
似乎正如福斯特在《設計之罪》裡頭所說的:我們又轉回了這麼一個年代,各種實踐之間的區別又到了可以改造重置的時候。在彭星凱與...
如何以一檔展覽談時代的「啟蒙技術」:王俊傑×黃建宏談「狂八〇」研究的轉譯測量
「狂八〇」的展覽構成,企圖以一種去中心化的狀態,藉由檔案與田野訪談,來推測、揣摩過往時代的語境,以時代為尺對台灣的民情進...
文章導覽
1
2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