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一醉解千愁:大和文華館「天之美祿 酒的美術」特別展

一醉解千愁:大和文華館「天之美祿 酒的美術」特別展

酒,對人們來說,是怎樣的存在呢?酒的社會地位雖隨時代而變,也受到個人體質的影響,根據喜好飲酒與否,人們對酒的興趣和關注及對於醉酒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在東、西方的各種文化中,酒本身或飲酒致醉的狀態,儘管在某些情況下具有負面性(如佛教即視之為五戒之一),但在萬物有靈論等諸多信仰中,則多視為神祕或神聖的行為。

譯|何玉新

「酒者天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天下。
享祀祈福,扶衰養疾。百禮之會,非酒不行。」

—東漢班固《漢書.食貨志下》引西漢末魯匡之言

天之美祿 酒的美術
奈良 大和文華館|2021/10/9-11/14

酒,對人們來說,是怎樣的存在呢?酒的社會地位雖隨時代而變,也受到個人體質的影響,根據喜好飲酒與否,人們對酒的興趣和關注及對於醉酒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在東、西方的各種文化中,酒本身或飲酒致醉的狀態,儘管在某些情況下具有負面性(如佛教即視之為五戒之一),但在萬物有靈論等諸多信仰中,則多視為神祕或神聖的行為。現今日本仍將這種觀念和習俗保存在正月的「御屠蘇」或傳統神前式婚禮的「三々九度」(意指「三三得九」,新郎、新娘輪流飲酒九回宣誓終身相守)、「固めの盃」(類似交杯酒)等各式場合。

舉辦本次展覽的2021年,全球正處於新型冠狀病毒蔓延的異常狀態,日本為防止疫情擴大,遂禁止在餐廳或居酒屋飲酒及賣酒。這似乎又讓人重新產生「酒對人們來說是怎樣的存在?」「人們想從酒中得到什麼?」等疑問。

本次展覽是在此狀況前所策劃的,透過流傳至今的美術作品來揭開酒的文化史。雖說與酒有關的文化現象涉及面很廣,難以納入單一展覽中,但仍期盼從這些以東亞為中心的美術作品所體現出酒與信仰及人的關係中,能一窺人們對酒的追求和獲益之處。另外,本次展覽所指的「酒」,不限於日本的酒或清酒(以米、米麴和水為原料進行醱酵的釀造酒),還包括濁酒(渾濁酒,如馬格利酒)、燒酒(以穀類為原料的蒸餾酒)、口嚼酒(利用人唾液中的酵素醱酵而成的酒);中國則有紹興酒(產自浙江省紹興市的黃酒)為代表,兼及中國各地產製的黃酒(以糯米為主原料的釀造酒)和白酒(以高粱為主原料的蒸餾酒),此外還有葡萄酒、啤酒等。由於酒依產地而有各種名稱,美術或文學作品中也無法嚴格限定酒的類型,故凡因酒精而致醉之類均含括於本展覽中。

第一章 獻給神與祖先—古代中國連結神與人的酒

酒與人類的歷史息息相關。中國殷商至周代,君王通過祭祀祖先和承受天命以行統治,在當時祭祀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酒。這些供奉神和祖先的酒,據說是以黑黍釀造並以鬱金草增添香味的「鬯」,以其香氣召引出神靈。至於被用於祭祀的青銅器,則有裝酒用的盛酒器、熱酒用的溫酒器、添注酒水的注酒器,以及喝酒用的飲酒器等各式酒器留存下來。這些青銅器上,不僅有表現獸面的饕餮紋,還能見到據信往返天地之間的龍、鳥,以及象、龜等種種生物。〈戈卣〉(圖1)為盛酒器,被製作成似鵂(即鵂鶹,貓頭鷹的別稱)的鴟鴞外型。其造型布滿細緻花紋,讓人感受到其中所蘊藏的神祕力量。

圖1 重要美術品 中國商晚期公元前12至前11世紀〈戈卣〉,高27.2公分,泉屋博古館藏。(圖/大和文華館)

進入秦漢時代之後,青銅器漸趨沒落,漆器和陶瓷之製作則開始增加。此時雖然也有許多仿青銅器的器形,但商周青銅器所具有的莊嚴氛圍卻已逐漸淡去,而其圖像和紋樣也開始出現「昇向仙界成為不老不死仙人」的昇仙思想。此後,酒一直被視為人們與神或祖先之間的媒介,北宋〈青瓷多嘴壺〉(圖2)上的銘文即寫道:「元豐三年又九月十五圓日,增添福壽,鬯且之進與何十二婆,百年後應益安,孫子富貴,長命大吉。」由此可知當時獻鬯祭祖來祈求子孫安寧。東漢許慎所著字書《說文解字》「鬯」條目中提到鬯的芬芳香氣可以降神,因此一般認為多嘴壺的特殊器型是為了讓鬯的香氣充滿墓室,常保馨香。

圖2 中國北宋龍泉窯元豐三年(1080)銘〈青瓷多嘴壺〉,高27公分,腹徑16公分,大和文華館藏。(圖/大和文華館)

第二章 醉酒、詠酒—中國的酒器與詩

文學與酒的關係密不可分,這點從與酒有關的傳說或神話,及以酒發揮關鍵作用的故事便可看出。有關酒的詩詞也很多,東晉陶淵明、唐代李白等愛酒的詩人們吟詠了形形色色的飲酒情景。酒也被稱為「忘憂物」,據說可以使人忘卻憂愁和煩惱。隨著人們對酒的喜愛日益普遍,酒器上也開始被寫上自古流傳的酒類相關詩文或吉祥話,以及與季節時令有關的文字。

唐代以後,除了長沙窯和磁州窯系,明末以陶瓷製成的酒器也會寫上很多吉祥話和詩文。〈三彩詩文枕〉(圖3)仿照書冊攤開的造型,其上刻有配以北宋時期〈七娘子〉曲調所吟詠的詞句。詞句中,男女互相吟詠、想念著情已逝的戀人,而男人似乎想藉醉酒來排遣消沉的心情,前往夢中的世界。歌詞中所出現的枕,暗示著戀人們的蜜月,並引人走向醉中所見的虛幻夢境。此瓷枕正是反映了歌曲內容的流行造型。

圖3 中國金代13世紀磁州窯〈三彩詩文枕〉,長49.5公分,寬19公分,高13.6公分,白鶴美術館藏。(圖/大和文華館)

明末時,反映日本茶人喜好、於景德鎮民窯燒製而後進口的青花瓷器,在日本被稱為「古染付」或「祥瑞」,以採用幾何紋樣之設計為特色。這些器物上,融入了源自中國經典或戲曲歌詞的詩文字句,這些文詞的設計亦相當賞心悅目。以下這段摘錄自唐代詩文的句子,常被寫在〈青花捻文瓢形德利〉(圖4)之類的祥瑞酒器上,想來在民間受到喜愛並廣為流傳:「酒是人間祿,神仙祖代留。三杯和萬事,一醉解千愁。」詩中吟詠著酒可使人忘卻煩愁,但已深入世俗人間的酒,仍被視為神與人之間的連結紐帶。中國的陶工是否認為,借酒澆愁、茫醉吟詩的樣子,在日本也很常見,所以把它寫在即將輸往日本的器物上呢?

圖4 中國明末17世紀景德鎮窯〈青花捻文瓢形德利〉,各高19.5公分,口徑2.4公分,MOA美術館藏。(圖/大和文華館)

第三章 日本的神、佛與酒

日本諸神與酒的關係,以及酒在佛教中的地位又是如何呢?日本最早的史書《古事記》(奈良時代)中,便記載了素戔嗚尊收伏八岐大蛇時,讓祂喝下了「八鹽折酒」而致酩酊大醉的神話。

酒原被視為連結神與人之間的紐帶,誠如在祭神儀式後的「直會」活動中,人們會享用獻給神的供品或神酒,據信透過與神共享飲食,能加深彼此間的關係。奈良的春日大社內設有酒殿,用來釀造專供祭祀的御神酒;這座建築物在〈春日宮曼荼羅〉中亦有描繪。神與酒的深刻連結,從祭神儀式的能劇和舞樂中許多「猩猩」或「瓶子取」等內容亦可見一斑。猩猩據說是源自中國的嗜酒妖精,本次展出的〈能面.猩猩〉(圖5)即用於能劇劇目〈猩猩〉,是一齣由紅髮紅臉的猩猩進行舞蹈表演的華麗劇目,內容乃是中國傳說一位名叫高風的孝子,依循夢境的啟示,讓猩猩喝酒,因而逐漸富裕的故事,具有慶賀意味。〈故事人物蒔繪螺鈿瓶子〉(圖6)所表現的彷彿就是能劇舞臺上的場景,描繪身著華麗能劇裝束的猩猩們將酒壺放在身邊,用手拿著勺子和酒杯飲酒的模樣。

左:圖5 重要文化財 日本桃山時代天正十九年(1591)〈能面.猩猩〉,長20.4公分,寬13.5公分,奈良天河大辨財天社藏。(圖/大和文華館)
右:圖6 日本江戶時代17世紀前半〈故事人物蒔繪螺鈿瓶子〉,高21.8公分,口徑4公分,腹徑13.7公分,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藏。(圖/大和文華館)


鑑於飲酒造成的弊害,佛教禁止賣酒或飲酒。但在人們對富裕生活的憧憬中,酒卻是必不可少的。〈光明真言功德繪詞〉(圖7)以詞句和圖畫表現了念誦光明真言此一密宗真言之功德。念誦此真言的功德,據說可以消除一切罪孽,獲得福樂,而畫中為了表現作為「福德」的現世利益,就描繪出飲食豐足的生活和酒宴的情景。另外,仿太鼓造型的酒樽〈漆塗太鼓形酒筒〉(圖8),則是僧侶們捐獻給神宮寺這座神社的物品,由此可以窺見當時僧侶與酒的關係,以及在「神佛習合」的觀念下,寺院與神社深厚的關係。中世紀以名酒著稱的河內長野之天野酒,即是僧侶在寺院中所釀造的「僧坊酒」之代表,其高超的釀造技術,在釀酒技術和產業化的歷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日本的神或佛與酒之間的關係,亦可謂源遠流長。

圖7 重要文化財 日本室町時代應永五年(1398)〈光明真言功德繪詞〉局部,紙本設色,上卷29.2×1502.8公分,中卷29.1×1370.8公分,下卷29.1×996.9公分,滋賀葛川明王院藏。(圖/大和文華館)
圖8 重要文化財 日本室町時代文明五年(1473)〈漆塗太鼓形酒筒〉,總高121公分,面徑73.4公分,寬64.0公分,堺市博物館藏。(圖/大和文華館)

第四章 宴會—連結人與人之間的酒

同席共食,是為了將人與人連結起來,加深彼此的關係。在人群聚集的宴會桌席間提供酒水,亦具有連結人際的作用。〈蒔繪椿紫陽花文提重〉(圖9)附有把手並配套一整組餐具,方便隨身攜帶至賞花或遊山等戶外酒宴上,其表面以金銀蒔繪和金貝技法描繪出巨大的山茶花和紫陽花。飲酒之風俗,不論是在賞花、賞月等時令宴會上,或是為家人親朋所設宴席上,既是享受季節的恩賜,也強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至今仍根植於人們的生活當中。

圖9 日本江戶時代18世紀〈蒔繪椿紫陽花文提重〉,高38公分,長22公分,寬35.5公分,大和文華館藏。(圖/大和文華館)

日本的文人和畫家中,亦多愛酒之士;位於京都東山的三層酒樓「端之寮」(又名「東山第一樓」)即是圓山應舉(1733-1795)等文化界人士聚集的場所。《東山第一樓勝會圖畫帖》彙集17名書家和31名畫家於寬政十一年(1799)4月6日聚會後創作的書畫作品,其中一幅(圖10)便描繪了眾多文人聚集在「東山第一樓」最上層俯瞰京都的場面──大概是在此文人雅集之處,一邊欣賞風景,一邊享用酒菜吧。江戶時代後期,古染付或祥瑞等中國明末的青花瓷器已傳入日本,作為茶具或懷石用具使用,並有青木木米、奧田穎川等陶工仿作中國瓷器的複製品。可想而知,這些關注著中國文化或外來文化的文人們,聚會中所使用的都是各種獨具風情的酒器和食器。可見美術作品中展現了各種酒宴的場景。

圖10 日本江戶時代後期寬政十一年(1799)《東山第一樓勝會圖畫帖》之一,絹本設色,各頁30.9×30.9公分,大和文華館藏。(圖/大和文華館)

第五章 為宴會增色的配角—酒器

酒席上,少不了用來盛酒、注酒、和飲酒的酒器。在祭祀、宴席等場合中,重要的是人們共度時光,獲得一體感,並共享價值觀,而飲食用器則體現出多樣的價值觀和審美意識。

盃(杯),源於「酒坏(さかづき)」,古代日本用的是陶器,中世以後用的是漆器,江戶時代中期則開始使用瓷器。杯的種類繁多,由材質區分,有陶瓷器、漆器、金屬器、玻璃器皿等,尤其在陶瓷器中可以看到各種精心製作的杯。朝鮮王朝時代的粉青杯,以及深受日本茶人青睞的可愛荷蘭陶器〈色繪花鳥文杯〉(圖11)等杯器上,融合了色彩、形狀、質地、繪畫等鑑賞要素。此外,荷蘭東印度公司也將荷蘭的陶器和玻璃葡萄酒杯帶到了日本。

圖11 荷蘭臺夫特窯Louwys Fictoor約1730年作〈色繪花鳥文杯〉,高3.8公分,口徑6.0公分,大和文華館藏。(圖/大和文華館)

邊想像著將酒倒入杯中品嘗的樣子,一面從諸多品項中挑選出自己所使用的酒杯,不也是飲酒的樂趣之一嗎?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蝦皮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瀧朝子( 5篇 )

大和文華館學藝部課長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