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郭昭蘭談「葉竹盛:作品不是因完成,是工作短暫停頓或休息」
去年中秋前夕,臺灣藝術家葉竹盛驟然離世之後,本事藝術創辦人郭偉甫與總監吳虹霏隨即問候藝術家家屬,並協助處理這位學院當代繪...
一葉知秋,當台灣美術成為自然力的註腳: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試圖用博物學家的視角,以「北回歸線」、「黑潮」、「季風」為三大主軸,結合理性科學的分析...
二大陶瓷殿堂的至寶競豔──上海博物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交流特展
在「至寶競豔─上海博物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中(展示室9、10、11),展示了來自上海博物館的24件、暨大阪市立東...
「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開幕,18家亮點畫廊搶先看!
第七屆「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在今(1/10)日於「JR 東日本大飯店 台北」舉辦預展,並在...
【專欄│看我大展身手做展覽】邊走邊畫:一場來美術館的路上寫生
雕塑家羅丹的名言「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成了當代在探討生活美學時最常被引用的一句話,而「缺少發現美的...
書法穿越之旅,在日本重返明朝歲月──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在日本看見明朝」展
豐臣秀吉在1590年統一日本後,權慾力量增強意圖統一中國,甚至征服亞洲,於是在1591年致函朝鮮國王李昖,表示在次年春想...
在清朝看見董其昌影響力──黑川古文化研究所「文雅的典範─清朝盛世書畫」
展覽涵蓋了現行繪畫史中所謂「正統派」和書法史中所謂「帖學派」兩個領域範疇。「正統派」是以「四王吳惲」六家(王時敏、王鑑、...
明代人物畫的藝術動脈──香港故宮「故事新說─故宮博物院藏明代人物畫名品」
中國古代人物畫以描繪人物形象和活動為主要內容,往往具備鮮明的故事性,反映時人豐富生活和精深的思想情趣。明代雖於畫史中並非...
創作不須向誰證明:專訪日本藝術家Yoshi47,低谷重生的「Daily Motifs」
即使已卸下早年征戰街頭所贏得的榮耀與勳章,回歸鄉村生活,但Yoshi47從未停止「挑戰」。本次「Daily Motifs...
中秋夜跟著紫式部去旅行:從《源氏物語》的誕生打造傳說、信仰與文化結合的追月漫遊
歷來配合大河劇的播出,於故事場景相關地方自治體設立大河劇館(大河ドラマ館),盼藉影視推動聖地巡禮熱潮,促進文化行銷與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