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故宮改制爭議
《文化資產保存法》立法40年回顧
威權時代,官派前台北市長林洋港,以「林安泰非法定古蹟」與「都市計劃不可變更」為由,強勢拆遷林安泰古厝,此舉引發了公民社會...
《創造安娜》之後:是自拍照還是藝術實踐?是無腦名媛還是民間英雄?
Netflix影集《創造安娜》以安娜索洛金的紐約詐騙行動為故事藍本。這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影集也直指當下美國各種尖銳的議題,...
上海式時間機器:一段虛構的對話
2000年11月的某一天,正值第三屆上海雙年展期間,我坐在南京西路的上海美術館舊館門口,手裡拿着藝術家章清的作品—一份雙...
「寫實」的時態變化:《在車上》的內在演練與濱口竜介的亞洲舞台
我認為「召喚契訶夫」在片中的功能可能只是一項渠道,來藉此通往真正被隱藏的關鍵核心——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作為穿透「寫實」...
斯巴達和人造人:談上海藝術的處世之道與當下之困
藝術自身(遠不止策展)早已務實地把「生命實踐」祛魅成為「生活實踐」或「生計實踐」,為績效和流量所進化出的社會性技巧也早已...
完美滑行,自始至終,光滑晶亮——紀念Dino廖銘和
Dino有一種特殊的存在感,其如同某種飄浮在空氣中的介質,隨著時空聚集與消散,與許多事物產生連結,同時又與什麼都沒有關係...
騎著腳踏車,緩慢地繞著圈——Dino廖銘和與他所經歷的噪音時代
在2002年左右的某天晚上,我在華山的某個倉庫看著Dino騎著腳踏車,在荒廢點著燈的空間裡緩緩地繞著一個不大的圈,這是我...
「2022思辨之夜」:疫情下普世人權的在地「動態編譯」,以及公民社會的集體重建
從去年的主題「後疫情時代生活指南」推進至今年的「動態編譯」,「思辨之夜」致力即時回應疫情劇變下的社會關係,共商公民社會的...
我不真正認識,但也認識的《立場新聞》文化記者們
有時候在每個與他人相處的當下,我們不會有意識每次相遇、每次交談都是在銘刻一個時代,我與《立場新聞》文化記者們的相遇,也許...
筆墨終結 ≠ 水墨結束
過去幾個月,我在臺北忠孝復興捷運站,搭乘大安路出口的電扶梯時,固定看到一張「水墨,結束了嗎?」的研討會廣告海報。該項活動...
文章導覽
1
...
13
14
15
16
17
...
42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