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

飄洋過海大變身:18世紀法國加裝金屬鑲飾的中國瓷器
16世紀初,葡萄牙人隨著新航路的發現來到中國,開啟了中國與歐洲的直接貿易,中國瓷器開始大量運往歐洲。部分瓷器在歐洲被二次...
新春數來寶:藝術史經典作一到十
過年要討個好兆頭,吉祥數字必不可少。人們利用數字的諧音去聯想具吉祥意涵的字詞,並且相信透過不斷地複誦傳揚,便能讓話中的祝...
李梅樹與三峽祖師廟
過往媒體根據李梅樹以米開朗基羅興建聖彼得大教堂的信念,稱三峽祖師廟為「東方藝術殿堂」,但若放在台灣藝術史的脈絡底下,祖師...
「三兔共耳」的神祕圖像
在諸多兔子的圖像當中,有個圖像東西方皆有,其圖像巧思令人稱絕,但卻難以考據起源與內涵。這個特殊的圖像即是「三兔共耳」:三...
仙兔奇緣,天上人間說故事:翻開中國藝術史的兔神形象圖鑑
中國對兔的崇拜很早就開始,在遠古西王母的神話故事中,月兔就以天上月精的身分被賦予神性。時人多以為月中有兔,尊其為神仙祥瑞...
每歲焚片楮,送神朝天闕:灶神信仰與灶神圖像
灶(竈)被發明後,人類用灶煮熟食物。一日三餐煮食皆離不開灶。灶神的神格從掌管火與飲食的神祇,更賦予社會化職能。在臺灣民間...
西鄉孤月的《幽靈之圖》和《男子幽靈圖》:與妖怪學大師井上圓了的台灣相會
日本畫家西鄉孤月所創作的《台灣風景》成為「不朽的青春」特展中的展出亮點,但西鄉的在台經驗,仍讓他有其他作品產出,其中最令...
解讀蕭如松:繪畫創作思源的極美意識
綜觀蕭如松的創作歷程,是充滿坎坷、心酸,終其一生始終不放棄嚴謹的藝術創作立場,專業化的自信表現出個人藝術生命的光彩。畫中...
出土與遺珠的概念—台灣藝術史矯正過程的再思考
當代藝壇,除了要面對認識藝術的方法、展示藝術的方法,更因傳播方法已進入數位化、檔案化、圖像化與科層化的年代,也要面對未來...
觀世音或瑪利亞?日本基督教文物背後的文化交流史
當時的日本基督徒會供奉福建德化製作的白瓷觀音像,當成聖母瑪利亞來祭拜。後世研究者將這種觀音像稱之為「瑪利亞觀音」(マリ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