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1218

785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森羅萬象: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的中國繪畫收藏
大約在1860年間,英國維多利亞艾爾伯特博物館購入一批所謂的「中國外銷畫」。這批圖畫,彷彿能把觀眾帶回到過去,留下豐富生...
【中國獨立藝文媒體訪談】做小不做大:關於《打邊爐》的訪談
《打邊爐》可能是藝術媒體當中少有的、對城市文化研究有濃厚興趣的媒體,除了關注中國當代藝術,同時也關心我們所處的環境,所在...
【地景說話專題】延展視野的幻境:當代虛擬藝術的「烏有風景」
「烏有風景」作為當代虛擬科技介入自然的「再風景」,並非只強調虛擬環境創造的感官經驗或聲光效果,而是讓藝術作品中的虛擬性召...
畫是無聲詩:國立故宮博物院「無聲詩─南宋的小品繪畫」展
人們常使用「詩情畫意」來形容風景優美,或是當下美好浪漫的氣氛。早於宋代,便有文人將詩、畫二者相提並論,認為它們擁有著共同...
白髮知公老,黃金賜福人:土地公的形象與造型
土地公是一位日常生活中默默為我們守護著土地與心靈的神明,儘管祂的神格不高,但在臺灣人的心中是非常重要的神祇,一整年各地都...
《甘露水》5月移師高美館,內惟藝術中心預計年底開幕
現於北師美術館展出的「光」展將於5月移師高美館,讓南部地區民眾得以就近親炙文協與藝術交融的百年脈動。
【地景說話專題】專輯一:鏡頭・媒體・天眼――去自然的景物轉譯
這個跨域融合的藝術計畫,實現了創新整合的「虛擬社群」,形塑數位時代的文化互動與資源共享。當代許多藝術實踐者,透過批判性的...
【阮慶岳專欄】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系列九:謝英俊
謝英俊的建築是什麼?概括的講,就是建立居民可以參與的建構模式,讓蓋房成為一個開放的參與過程,而不是只有買賣的行為。
迎向未來教育的數位體驗:故宮兒藝網站2.0「兒藝藏寶閣」正式上線
兒藝中心網站2.0「兒藝藏寶閣」,也在去年疫情間親子最需要數位教育服務的時間點起案,開始聚焦建置與充實故宮數位內容的服務...
【高森信男專欄】未至的國家畫廊:台灣美術史的展示困局
台灣美術史展示上的困局,是種雙重困局:同時要攻破觀念建構上的困境,亦須打開機構行政上的擱淺局面,才有可能達到台灣美術史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