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寅彰
2022.02.21
這個跨域融合的藝術計畫,實現了創新整合的「虛擬社群」,形塑數位時代的文化互動與資源共享。當代許多藝術實踐者,透過批判性的思考、觀察或推測性的實踐方案,省思後數位時代的人文、生態與後疫情的藝術創生。「鏡頭・媒體・天眼—去自然的景物轉譯」專輯,四篇文章環繞在非人之眼下的媒介與科技風景。
1984年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Los Angeles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委託藝術家基特.加洛維(Kit Galloway, 1948-)和雪瑞.羅賓諾維茲(Sherrie Rabinowitz, 1950-2013)組成「行動影像」(Mobile Image)創作團體,共同合作《國際電子咖啡廳》(Electronic Cafe Intentional)藝術計畫...
您已經是會員?登入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李寅彰( 2篇 )追蹤作者
李寅彰(Li, Yin-Jhang, 1988-),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現職為樹德科技大學電子競技與電腦娛樂科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博士論文主要研究白南準的藝術實踐對當代作品的影響,探討身體、媒介與環境之間的感知間距,研究領域為當代媒體與科技藝術、科技美學。曾任職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文化資產研創中心博士後研究員,並參與國家教育研究院審定之《藝術與科技》教科書編撰。藝術研究論文發表於《南藝學報》第20期、第23期,以及《雕塑研究》第25期;評論文章則散見於香港《藝術地圖》(Art Map)與《臺灣工藝季刊》(現為《生活工藝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