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地景說話專題】朝向一種幽冥地理/誌:視像中的「地理幻見」與「異色魅景」初論

【地景說話專題】朝向一種幽冥地理/誌:視像中的「地理幻見」與「異色魅景」初論

Toward the Nether- Geography/Chorography: The Visual Image View of “Blindsight Geographic” and “Heterochromatic Landscape”

晚近的台灣當代藝術領域,逐漸興起一種臨場踏查與行動的意識,使特定的地點、位址、現場(site),不僅成為藝術行動與計畫的一部分,也成為審視創作實踐與方法的框架。
晚近的台灣當代藝術領域,逐漸興起一種臨場踏查與行動的意識,使特定的地點、位址、現場(site),不僅成為藝術行動與計畫的一部分,也成為審視創作實踐與方法的框架。某種程度上,這要求觀者走入以往習慣遠觀的「自然風景」(scenery of nature)之中,將旁觀者的角度移置到涉入者的身體狀態;也將過往和權力運作、國族認同或國家建構有所聯繫的「景觀/地景」(landscape)裂解成一處不可化約的複...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梁廷毓( 1篇 )

梁廷毓(Liang, Ting-Yu, 1994-),第六、七、八屆鴻梅新人獎─藝術評論組得獎者。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領域研究所碩士,現就讀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博士班,專職藝術創作。創作主要結合地方調查、研究,以計畫性的藝術行動、複合媒體,關注鬼魂的概念如何涉及地理、歷史、記憶與族群關係等議題,並以動態影像集、死亡考察、鬼魂接觸、製圖、書寫的方式,進行現階段的藝術計畫。創作研究則以研討會、工作坊、文論的形式發表於文化研究、歷史學、人類學等相關領域之學刊與討論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