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張寶成專欄】前瞻科藝的基建打造:「東京公民創意基地」活動參與側記

【張寶成專欄】前瞻科藝的基建打造:「東京公民創意基地」活動參與側記

【Column by Zhang Bao-Cheng】Building Progressive Technology and Art Infrastructure: Notes from “Civic Creative Base Tokyo” Event

過去兩年,我們曾聽聞朋友疑惑「怎麼日本還沒動起來?」實情是他們正悉心布局,對接國際潮流。不只澀谷市政府協助舉辦今年五月的Bright Moments Tokyo,東京都歷史文化財團更著手成立新單位「東京公民創意基地」(CCBT)。雖然區塊鏈只是CCBT當前的關注焦點之一,但就Volume DAO四位成員在日本的觀察與瞭解來說,營隊選題的方式並非一次性的;在幾個重要主題處理完後,將會重新輪替一次。不免洗,不蘸醬油,不用完即丟,藉由一再回顧原有的發展、觸探當前的趨勢來持續深化既有領域的認識,或許正是日本在文化實力上強盛的原因之一。

本文可以算是〈虛實間的聯通,東西方的互動:寫在Bright Moments東京行之後〉的續篇,材料來自該文三個月後的另一場東京行,目的是為讀者介紹日本新興單位「東京公民創意基地」(Civic Creative Base Tokyo,簡稱CCBT)的發展,以及臺灣的加密藝術團體Volume DAO與他們的互動。

一、東京公民創意基地:都立基金會與新媒體中心的相遇

在參與今年五月份發生在澀谷的國際性NFT活動Bright Moments Tokyo後,我對於東亞加密藝術如何產生自己的敘事深感好奇,會後便聯繫了日本生成藝術家高尾俊介(Takawo Shunsuke),他因此跟臺灣加密藝術團體Volume DAO有了一次非正式的線上對談。Volume DAO的許多成員在五月份都參與了Bright Moments Tokyo,也在其中的場館之一舊朝倉家跟高尾當面打過招呼。

在這次的線上對談中,我們可以感覺到高尾相當好奇臺灣在區塊鏈藝術方面的活力與成績。除了一票人親自前往東京之外,同一時間恰逢Volume DAO在臺北鳳甲美術館舉辦「台北生成現場」;透過社群媒體的轉傳,高尾對此印象深刻。沒想到,Volume DAO隨即在六月份收到來自日本的電子郵件,受邀前往澀谷帶領點子松和工作坊,並發表一場專題演講。

延伸閱讀|高尾俊介與Web3日式生成藝術

延伸閱讀|是新議題,還是舊政治:「台北生成現場-列島雜湊2023」加密藝術策展如何評論?

就資源的挹注方而言,邀請單位是「東京都歷史文化財團」(Tokyo Metropolitan Foundation for History and Culture)。由於其英文名稱顯示性質為基金會,下文便以此簡稱。瀏覽官網,可見該都立基金會轄下共有超過十處的著名文化場館,如庭園美術館、寫真美術館和現代美術館等。至於在信件中直接邀請Volume DAO的單位,則是我們都陌生的「東京公民創意基地」,其目前位址在澀谷東武飯店(Tobu Hotel)的地下二樓。

東京都歷史文化財團官網介紹其運營的文化場館,此為中文版網頁截圖。(張寶成提供)

經查,CCBT為基金會去年底成立的新單位,位階跟上述場館平行。在基金會內部推動多項重要計畫的組織者之一廣田ふみ(Hirota Fumi)的籌畫及斡旋下,這個新單位開始肩負起實踐並融合前沿科技藝術和社會文化的使命;憑藉敏銳的趨勢嗅覺,共融(inclusiveness)和區塊鏈(blockchain)遂成為基金會投放資源、CCBT踐履實事的首要目標。這個新單位固然有著自己的組織目標及發展藍圖,但若缺乏強勁的技術人才,一切也是枉然。於是我們看到,曾經在山口藝術及媒體中心(Yamaguchi Center for Arts and Media,簡稱YCAM)有著深厚資歷的元老伊藤隆之(Ito Takayuki)移籍至CCBT,帶著二十年深厚經驗與知識,主責起CCBT的節目規劃。在臺灣,熟悉「新媒體藝術」(new media art)的創作者,幾乎沒有人不知道YCAM這個培育相關人才的機構吧!

目前,CCBT正打算每年舉辦展覽、表演、演講、工作坊和營隊等,Volume DAO這次受邀執行的內容主要屬於營隊部分。

延伸閱讀|【你是我的眼.藝術不在家】關於「製作」為導向的機構方案——法國國立當代藝術工作室、山口情報藝術中心的共製經驗

本次營隊的工作人員列表,讀者不妨自己找找這些重要推手的資歷。(張寶成提供)

二、未來構思營第二屆參與側記(一):參與者徵選與專題演講

CCBT定期舉辦的營隊活動名稱是「Future Ideation Camp」,這裡將它暫譯為「未來構思營」。今年二月,CCBT才舉辦過第一屆,內容跟共融有關。八月,也就是Volume DAO受邀參與的第二屆營隊,則聚焦在區塊鏈,題目是「用區塊鏈創造新規則」(Making New Rules with Blockchains),更具體的子題是NFT(Non-Fungible Tokem,非同質化代幣)和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來自CCBT官網的活動設計。(張寶成提供)

營隊事前對外徵選參與者,最終共二十多位入選。以本屆為例,據我對CCBT工作人員的簡單詢問,入選的成員約三分之一有藝術創作的背景,另外三分之一對Web3有初步認識,甚至有過相關的創業經驗,最後三分之一則對前面兩方面都較為陌生。事實上,8月26日,即營隊開始的第一天,我們就能看到成員們豐富的自我介紹;其中,甚至包括已經在泰卓鏈(Tezos)加密藝術平台fxhash發表過作品的藝術家SamuelYAN

CCBT為參與者安排相關主題的演講,除了有來自以太坊加密藝術平台Art Blocks的創辦人Erick Calderon(大家更常知道他的另一個名字Snow Fro)之外,講者還包括著名的數位藝術家藤幡正樹(Fujihata Masaki),以及擔任日本創用授權(Creative Commons Japan)理事的律師水野祐(Mizuno Tasuku),盡可能觸及區塊鏈藝術的不同面向。同屬這些講者的行列,受邀指導營隊並發表演講的Volume DAO成員,則是劉乃廷和我。我們一方面講述創作過程(主講者為劉乃廷),另一方面也介紹成員之間協作的困難和重要性(主講者是我)。

劉乃廷(右)和張寶成(左)共同主講「Volume DAO的動態」,現場有英日文同步翻譯。(張寶成提供)

由於在臺灣和日本,「區塊鏈藝術」──廣義來說,指的是依靠分散式節點和智能合約的創作;狹義來說,將此特質展露無遺且最具匠人質感的創作類型,則屬生成藝術──都不是主流領域,因為它還太新,故雙方藝術家和組織者對談時,多少有著惺惺相惜的情感。在8月27日演說完後的問答時間中,高尾就對我們提出了許多重要問題,好比「如何獲得相關資源並保持熱情」;同為創作者並在國際區塊鏈生成藝術社群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劉乃廷直言不諱,並好奇地回問高尾「如何保有每天編碼一件作品的習慣」──這是高尾俊介廣為人知的日常性實驗計畫,只要追蹤他的社群媒體就能看到。

現場互動不止於台上台下,創作者之間也突破了講者和聽眾的隔閡、邀請者和受邀者的區別,直探彼此創作深層的動機;我們甚至能知道平日只在社群媒體上看到的創作者們,如何因為區塊鏈潮流的襲來而改變自己慣常的生活,乃至整個職涯。那份辛勞、企盼及對藝術的堅持,實在不容易。

在今年的春夏之際,CCBT決定舉辦第二屆營隊並以區塊鏈為其主題後,高尾俊介便受邀擔任客席總監。或許是在這個巧妙的時間點上,Volume DAO遇到了高尾並彼此詢問臺日在區塊鏈藝術方面的狀況,進而促成了這次的交流。

三、未來構思營第二屆參與側記(二):點子松與作品展陳

從營隊的活動長度和比例來看,演說只是一小部分,真正花時間的是點子松和工作坊。

Volume DAO是一個分散式組織,不只在平日的運作、展覽的策畫上去中心,成員也有著不同背景。除了身為創作者的劉乃廷和藝術評論人的我,為點子松花上不少事前準備時間的,還有羅仕東和謝若琳。羅仕東目前是「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站長,這個我們口語中的「打開」在臺灣發展至今已經超過二十年,這幾年特別聚焦在跟東南亞國家及文化的交流。謝若琳是「三明治工」的共同創辦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至今邁入第十年的三明治工正是國內持續推動共融藝術和文化近用的重要團隊,而如前所述,其目標跟CCBT有所重疊。

8月27日晚上的演說結束後,迎來的是28日至30日三天馬不停蹄的點子松及工作坊。8月28日下午,我們首先為參與者介紹了鏈上投票平台(如Snapshot),告訴大家出席紀錄和工作帶來的影響力如何用區塊鏈技術記錄(如hypercerts),鼓勵其現場操作。隨後,則以「平台資本主義」(platform capitalism)的缺陷和NFT的特性為主題,引導大家發現社會各個領域的問題,然後提出嘗試性解方。這些基本介紹結束後,參與者便分組(五至六組)開始討論。過程中,我們看到各種有趣的觀察和想法,有人關注二次創作的收益如何回饋給原創者,也有人針對東京都的垃圾回收問題提出NFT和DAO的解決方案,而Volume DAO的劉乃廷、羅仕東、謝若琳和我也在一旁加入討論,貢獻想法。

點子松分組討論現場側拍,圖片取自謝若琳「X」社群。(© 謝若琳)
參與者正在介紹其提案,圖片取自CCBT「X」官方社群。(© CCBT)

這裡必須說明一下:營隊講師不只有我們Volume DAO,還有許多優秀的日本藝術家和工程師,如田中薰(Tanaka Kaoru,生成藝術家,也是使用圖形化新媒體程式工具TouchDesigner的創作者)、0xhaiku(以熱感應紙為名片即時輸出成作品,五月份Bright Moments Tokyo我們即已見識到這項趣味)、會田大也(Aida Daiya,跟伊藤一樣,都是YCAM的創館元老)和Wildmouse(全端工程師)等;在Web3社群治理方面,協助著名的山谷志村(Yamakoshi Village)DAO發行NFT的Toshi,也是講師之一。從貨幣的原理到加密貨幣,再到NFT和DAO,講師們深入淺出,逐步讓參與者瞭解各項區塊鏈元素的關聯。有了這些基本知識,大家也才能有所提案。

山谷志村DAO最近在日本藝術家ykxotkx的設計下,發行錦鯉NFT,Toshi也參與整個計畫。圖為筆者收藏。(張寶成提供)

8月30日,參與者已能提出理念清晰、技術明確的專案。有團隊融合「現場鑄造」(live mint)的技術於社會運動現場,把QR Code印在氣球表面,遊行時供參與者掃描並領取NFT,成為出席紀錄;如此一來,我們就有了參與運動的公開證明。此外,也有團隊關注當代社會中不善語文溝通者的心境,因此特設僅能發布表情符號或單一文字的聊天室,嘗試不同的訊息傳達方式,最後相關通訊紀錄和人際連結透過編碼轉換成參數,就能產出描繪人際關係的生成式圖像。這一天,六組成員都在CCBT的展間陳列自己的作品,它們有的是討論過程中的素材、想法,有的是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網頁前端,效率之快速、成果之創意,令人驚奇;CCBT即時支援參與者,提供實現其想法的工具和空間則是一切的前提。成果展陳從8月31日起,對外公開到9月3日。參與者既能藉此凝聚向心力,外界也能透過社群媒體的宣傳認識CCBT這個單位。

CCBT官網另設專頁,詳細記錄了營隊各組討論的想法和照片。(張寶成提供)

四、未來,繼續前進

日本的區塊鏈發展模式一直都是相對特殊的。2010年代中期,他們就對加密貨幣交易所立法管制,導致相關行業的發展緩慢,其他國家則正加快腳步。到了2022年,當後者終因交易所問題而放緩腳步、正視管制時,日本卻已習慣自身條件,開始加快腳步。過去兩年,我們曾聽聞朋友疑惑「怎麼日本還沒動起來?」實情是他們正悉心布局,對接國際潮流。

延伸閱讀|手執畫筆的區塊鏈藝術家:專訪A-Mashiro

因為這樣,不只澀谷市政府協助舉辦今年五月的Bright Moments Tokyo,東京都歷史文化財團更著手成立新單位。雖然區塊鏈只是CCBT當前的關注焦點之一,但就Volume DAO四位成員在日本的觀察與瞭解來說,營隊選題的方式並非一次性的;在幾個重要主題處理完後,將會重新輪替一次。不免洗,不蘸醬油,不用完即丟,藉由一再回顧原有的發展、觸探當前的趨勢來持續深化既有領域的認識,或許正是日本在文化實力上強盛的原因之一。

當我走在澀谷街上準備回飯店拿行李,一邊想著上述問題時,正好碰到同樣行將離去的高尾。他馬上要趕回大阪的住處,接下來得準備前往紐約,隨後還要到德州參展。我們短暫擁抱,彼此告別。而不久前,營隊參與者之一的藝術家YUIKO RÁYKA才熱情邀請我去大阪,因為此刻那裡也有活動:今年五月緊接在Bright Moments Tokyo之後的「Proof of X」相關作品,正在「art stage OSAKA 2023|アートで見る未来社会」展出。

我看著眼前熱情的新朋友與藝術家講述各種活動,不禁有些迷茫。當周遭輿論開始嚷嚷著區塊鏈、NFT和加密藝術已經退燒,AI正夯時,這個鄰近又強大的文明正透過一個新興的科技/藝術/文化單位急欲知道臺灣的經驗,我們自己能不繼續加把勁嗎?

張寶成( 27篇 )

Volume DAO 共同創辦人,參與策劃台灣第一場泰卓鏈(Tezos)人工智慧 NFT 收藏展《機器會夢見 NFT 嗎?》。曾為音樂廠牌「旃陀羅唱片」(Kandala Records)負責人,與黃大旺共同發行的專輯「民國百年」,獲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大獎「數位音樂與聲音藝術類」榮譽賞。同時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專長為歷史理論。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