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黃心蓉專欄】舊時王謝堂前燕,談裕仁太子出遊的物質文化

【黃心蓉專欄】舊時王謝堂前燕,談裕仁太子出遊的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material culture)硏究物與人之間的關係:物為何被創造?如何被形塑?何以能傳播?怎樣被使用?以及支持其生產、消費、交流背後獨特的文化社會結構,所以是博物館學、人類學、考古學、藝術史、設計史、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共同興趣。
物質文化(material culture)硏究物與人之間的關係:物為何被創造?如何被形塑?何以能傳播?怎樣被使用?以及支持其生產、消費、交流背後獨特的文化社會結構,所以是博物館學、人類學、考古學、藝術史、設計史、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共同興趣。而國立台灣博物館創立於1908年,是台灣現存最老的博物館,典藏文物標本逾11萬件。透過對物質文化的研究,這些承載台灣歷史重量的器、物、形、制,因而得以更加具體且鮮明化近代台灣的視覺印象。
國立台灣博物館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其建築與典藏都承載了近代台灣史的重量。(© Adonis Chen from Taiwan)
與世界接軌的菊花王朝:裕仁太子出訪的食、衣、住、行
日本自解除鎖國政策後,對外交通日益密集,於大正時期,裕仁太子更曾史無前例地以東宮之尊踏足日本本島外,即1921年訪問英、法、荷、義等國的歐陸之行和1923年的台灣行旅。兩次行程都擔負重要的政治使命,對參與者而言也有深刻的個人意義。裕仁太子日後曾說他在英國度過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而他的台灣出巡,則代表了帝國與台灣統治關係的進一步深化。
明治維新、大政奉還,日本氣象一新,除文武百官依「服制改革內勅」改裝外,皇室在正式場合亦多著軍裝及西服,以強調軍事統領的地位及接軌世界的決心。因傳統語彙無法適用外來服裝,為求溝通方便起見,多以接近原音的方法拚寫出片假名、創造新詞,如外套(coat)稱為コート(ko-to)、襯衫(shirt)稱為シャツ(shatsu)。循此邏輯,西裝(suit)本應稱為スーツ(su-tsu),但19世紀高級手工定製西裝的集中地為倫敦的薩佛街(Savile Row),所以日語索性將西裝稱為薩佛街(セビロ,sebiro)或薩佛街西裝(セビロスーツ,sebiro su-tsu)。於此同時,菊花王朝和西方各國的來往逐漸頻繁,與英國王室核心成員的互動尤其密切,1921年太子的歐遊也以英國為首站。不過日本史上從未經歷如此高階皇室人員出訪,國內質疑聲浪不斷。當時曾有外媒猜測朝中大老反對太子與久邇宮邦彥王女兒良子所訂婚事,官方因而倉促提議太子遠遊,以便屆時宣布解除婚約。但事實上日本自一次大戰以來便有躋身列強的實力,太子之行正可提高日本國際聲望,且大正天皇身體嬴弱,太子將來勢必提前攝政,交流觀摩之旅不宜拖延。
倫敦薩佛街自19世紀起就是高級手工定製西服的集中地。(黃心蓉提供)
日語西裝(sebiro)一詞傳到台灣後成為台語中的ㄙㄟ咪樓(semiro)。此時西裝在台灣已很普及,不過裕仁太子熨貼三件式西裝、優雅長柄雨傘的經典英國紳士打扮,依舊非常突出。(Public Domain)
裕仁太子的訂製西裝(セビロ)與西式早餐
1921年3月3日,即將滿20歲的裕仁太子乘搭香取號戰艦自橫濱啟程。專程從薩佛街第一名店、也是英國王室御用西服店亨利・普爾(Henry Poole & Co.)延請來的裁縫,在直布羅陀上船為太子量身,再拍電報回傳尺寸予倫敦,趕製太子抵英後所需,包括日本海軍及陸軍軍裝、三件式西裝、白色法蘭絨褲、燕尾服和出席愛丁堡大學致詞時穿的學士袍等衣裝。
亨利.普爾是薩佛街聲譽卓著的老店,窗上的皇家認證(Royal Warrant)標誌表示這是間為英國王室提供特許貨品的商店。(黃心蓉提供)
5月,裕仁太子一團抵達英國倫敦,英皇喬治五世親自前往車站迎接,一起搭乘敞篷馬車在民眾夾道歡呼下返回白金漢宮。這是裕仁太子首次接觸到真正位在同溫層中的國家領袖,也是他首次留宿西式屋舍,但英國王室的不拘小節顯然比白金漢宮的金碧輝煌,帶來的文化衝擊更大。有一天喬治五世突然未經通報,趿拉著一雙室內拖鞋施施然地前來寒暄話家常,讓習於繁文縟節的裕仁太子及隨從都大為吃驚。至於長太子七歲的愛德華王儲,歷練豐富,對如何回應眾人期待早已得心應手,更令太子折服。白金漢宮的下榻雖然只有短短三天,但對裕仁太子顯然留下深刻的銘記,返國後,他堅持終身以培根、香腸、蛋和咖啡組成的英式早餐為早膳。
裕仁太子在訪英後,對培根、香腸、蛋及咖啡組成的英國早餐情有獨鍾。(黃心蓉提供)
裕仁太子的歐遊既然是個人養成及日本公關的重要策略,在人事地物的造訪安排上,如各國元首、教宗、一次世界大戰戰場及紀念碑、國會、大學、軍校、檢閱場、博物館等,自然也極力配合打造一國儲君廣求知識於世界的形象。即使是他在巴黎進餐的銀塔餐廳(Tour d’Argent),亦是歐洲豪門貴胄光顧之處:英王愛德華七世拿到的血鴨(pressed duck)進食紀念證書編號是328;裕仁太子的證書編號則是53,211。不過太子的個人性偶爾仍能在公務中獲得釋放。對生物學素有造詣的裕仁太子,雖在法國、荷蘭參觀了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及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等美術館,他在英國所選擇的卻不是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本館,而是自然史分館(即今日的國立自然史博物館),他還去了以研究生物分類、演化聞名的林奈學會(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為日後成為林奈學會的榮譽會員埋下伏筆。此外,裕仁太子在巴黎享受了人生中唯一一次微服出巡的街頭漫遊,他小心地留下了這次微旅行的地鐵票,珍重地帶回日本。 
1922年,英國愛德華王儲禮尚往來,回訪日本,已經攝政的裕仁太子,親切地以「我的好朋友」之稱將王儲介紹予日本,兩個人還以球會友打了一場高爾夫。王儲本欲中途停留台灣,但日本當局評估後認為不合適,從而婉拒。此時日本治台總督田健治郎(Den Kenjiro)正積極規劃太子台灣行啟一事。對日本而言,英王儲屬外交,日太子則是內政,雖然規格同樣需要慎重,然而考量畢竟不同。且總督上任後已多次利用回國敘職機會向太子報告台灣情勢,也曾獻納台灣帶去的椪柑、柚子等,雖因太子政務多端,原定1922年秋天動身的計畫不得不延期,中央又恐駐朝鮮總督也要求比照辦理,多所猶豫,但在田健治郎極力爭取下,裕仁太子的台灣視察終得成行。始料未及的是,太子臨出發前因北白川宮成久王(Prince Naruhisa Kitashirakawaō)在巴黎車禍逝世,日本高層舉哀,只得再度往後推遲出航時日。
裕仁太子出行台灣,行用坐臥的保存成為日後研究的資產
1923年4月12日,裕仁太子搭乘的金剛號戰艦離開橫濱,經四日航行後抵基隆,著陸軍軍服、配戴大勳章的太子隨即轉乘專用列車至台北。從台北車站到總督府的路上,因是太子的台灣初體驗,且已動員大量台民奉迎,田健治郎特別奏請日本政府派遣近衛騎兵40名、宮廷馬車五輛,以塑造「威儀堂堂,步武肅肅,本島全屬曠古未曾有之一大盛儀」的氣勢。
 
馬車由於有維安及補給上的困難,日本政府只批淮在台使用三次,但裕仁太子的行程從北到南,非常緊湊,因此還專程從日運來御用汽車,加上火車及金剛號(往返台灣、澎湖),才得解決交通問題。而且無論保全多麼嚴密,仍阻止不了蔣渭水等人的「突襲」請願。台灣行啟因以強化威權及治績展示為目的,所以神社、學校、州廳、軍隊都是校閱重點項目,太子也參訪了植物園和總督府博物館(今國立台灣博物館),這和太子的生物研究興趣倒不見得有必然關係。台灣終究是日本殖產興業的據點,植物園和博物館提供台灣物產人文史地全景式的縱覽。有助日人了解殖民地狀況,本來就是皇族蒞臨時的常見參觀選項。比較有趣的是,一些裕仁太子的器物如總督宴請太子時所用的餐盤器皿等,之後又被總督府博物館列入收藏;太子所乘的火車則為台鐵典藏(SA4101天皇花車)。至於巨資修葺整建的總督官邸(今台北賓館)、各地御休所及御泊所等,現在有許多也成了指定的文化資產。這些物質文化的保存為今日我們一窺百年前台灣設計、飲宴、運輸、建築、工藝及社會體系,打開了一扇扇的窗口。
1921年裕仁太子與喬治五世在倫敦及1923年太子在台北。敞篷馬車雖然維安困難,但的確較易營造萬民瞻仰、眾望集於一身的盛況。(Public Domain)
裕仁太子的台灣初體驗,且已動員大量台民奉迎,田健治郎特別奏請日本政府派遣近衛騎兵40名、宮廷馬車五輛。(Public Domain)
1924年,裕仁太子與久邇宮家良子結婚,二年後登基大位,取尚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之「昭和」為年號。昭和天皇是20世紀最具爭議性的元首之一,究竟他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共犯或傀儡,各方看法分歧,但他一直要到1971年才再度踏出國門,距離大正年間的歐洲之行,已有半世紀之遙。喬治五世留下的大英帝國,本由天皇的好友愛德華王儲繼承,然而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八世在位不足一年就退位與王弟,從此改稱溫莎公爵,淡出政治舞台,長居國外。昭和天皇重遊巴黎時,除了再訪銀塔餐廳享用編號423,900的血鴨外,還情意拳拳地與溫莎公爵私下聚首。昔日風流倜儻的公爵垂垂老矣,天皇仍殷勤邀請公爵赴日敘舊。只是時移事往,縱使天皇依舊感念少時英國王室的溫暖情誼,英日關係早因二戰彼此敵對的身分起了質變。白金漢宮外的群眾對他沉默以待,他在倫敦皇家植物園(Kew Garden)所種下象徵兩國友誼的日本杉樹,也很快就被要求日本道歉的抗議人士拔掉。
1975年,昭和天皇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離開日本本土,這一次的目的地當然不是台灣,而是與戰後日本關係匪淺的美國。天皇和皇后去了白宮、紐約,還在加州迪士尼樂園觀賞遊行盛典、留下訪客簽名,並且獲贈一隻米老鼠手錶。1989年昭和天皇去世,許多人相信他簡單的下葬品中包括了這隻手錶。

延伸閱讀:李子寧,〈舊時王謝堂前燕,裕仁太子台灣行啟與行啟紀念物〉
黃心蓉(Patricia H. Huang)( 4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