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藝術CSI】面對偽作,猶如一齣無可奈何的嘲諷劇

【藝術CSI】面對偽作,猶如一齣無可奈何的嘲諷劇

【Art CSI】Confronting Forgeries: A Tragic Comedy of Inescapable Irony

當鑑定「生意」產生之時,往往就是糾紛發生的時候。有需求就會有人尋找空隙,創造另一種利益結構,同時吸引專業能力欠佳的單位接案。廖和信表示,過去確實發生公家單位的研究員私下成立公司協助訴訟中的一方進行鑑定,基於法院更信任公家單位出具的證明,當法院委託此單位進行鑑定時,該訴訟方其實早已事先打點好,確定判決結果有利自己。要防範這類舞弊,廖和信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鑑定者必須具名,而不是將鑑定結果籠統地概括在機構名下。
作為藝術家的家屬,可能都有過類似這樣的經驗:你凝視著一張陌生的作品,然而畫上的落款以及說明牌上的名字,卻大辣辣地寫著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那個名字可能是你的父親、祖父、兄長甚至摯友。你心知肚明眼前的是一件託名偽作,但對於這一切,你其實莫可奈何只能接受眼前這嘲諷般的荒謬劇。曾任中央標準局(智慧局的前身)專利審查官的廖和信專利師,其另一個角色為前輩藝術家廖繼春次子廖述文的公子,從父執輩開始,家族便...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朱貽安(Yian Chu)( 126篇 )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