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將於本週六(11月26日)舉辦,高雄市長候選團隊也紛紛針對社會住宅、產業轉型、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等各面向提出相對應的政策,但關於文化政策的相關政見,不論是在新聞報導或是在公辦的政見發表會上,能見度與討論度都不顯著,也尚未提出一個有系統性的文化政策白皮書。在現在各地紛紛喊出「文化治市」,且總以大型藝術活動作為城市精神號召之際,若在城市治理上缺乏長遠、有系統性的文化政策作為方向指引,恐怕「文化治市」會淪為一次次的活動消耗,不僅難有真正的累積,也會與在地文化發展脫節,若如此,未來藝文環境的發展不免令人擔憂。
典藏ARTouch團隊(ARTouch)為更貼近觀察高雄在地藝文生態,諮詢了數位不同藝文領域的高雄在地藝文工作者,蒐集各方意見,於今年十月底擬定了五大面向的問題提供給高雄市長候選團隊:分別是「藝術場館的長遠目標及任務」、「藝術節慶活動的永續發展疑慮」、「藝術教育及人才培育」、「文化專業人才聘用的評估標準」、「行政單位如何進行跨部門整合」,期盼高雄市長候選團隊能提出具體的回應以及相對應的文化政策。本文首先刊出陳其邁候選團隊(陳)在11月22日以書面方式的回覆:

藝文場館的長遠目標及任務
ARTouch:高雄近年來興建了眾多藝文場館,包含今年十月甫開幕的內惟藝術中心、2021年開幕的海洋流行音樂中心,以及持續發展的駁二藝術特區,亦設有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市電影館、高雄市勞工博物館、高雄市文學館等館舍,具備眾多優良的藝術場館與硬體設施,想請問高雄市長候選團隊的文化政策,是否可以針對各機構的具體經營方向與指標做說明?這些場館的長遠任務是什麼?效益如何評估呢?
陳:1. 藝文館所是展現城市文化藝術及人文特色的櫥窗,文學、音樂、美術等各館所肩負不同內涵的教育推廣、展示或典藏、研究使命,以滿足民眾不同的藝文需求,並厚植城市文化底蘊。
2. 館所應強化文化平權,擴展與社會資源的連結,提升藝文服務品質與創新感。
3. 館所興設及硬體建設優化,其長遠的目標是為了發展更多元多類型藝術文化內涵注入高雄,提升城市文化水準,持續創新精進藝文軟實力以達城市再轉型與產業創新升級。

以藝術節慶凝聚城市品牌,轉動在地藝文產業
ARTouch:高雄近年來亦舉辦了多場大型的藝術節慶活動,光是今年就包含2022台灣燈會、2022台灣文化創意博覽會、2022台灣設計展等,雖成功吸引參觀人次,但藝術節慶資源多來自於中央,並非常態,節慶又難逃曇花一現的疑慮;且資源過度集中於單一地區,容易造成藝文環境發展不均的現象。請問高雄市長候選團隊,高雄接下來如何發展長遠的藝術文化活動、平衡區域的藝文發展?並將藝文資源實際挹注於在地文化產業,讓藝文產業能夠永續發展?
陳:藝術節慶活動是提供藝文創作者展演的最佳舞台,活動吸引觀眾參與的同時,亦拓展藝文欣賞人口。高雄市策辦文化藝術節慶,長遠目標即是將其打造為城市品牌,例如2007年開創高雄電影節,並以具有奇幻色彩的「年度主題單元」作為影展特色、2009年首度推出草地音樂會、2010年開辦高雄春天藝術節等,迄今已是全國藝文觀眾每年引頸期盼的藝術盛事。
本著扶植在地藝術接軌國際的宗旨,高雄市持續引進國際優質節目、作品及團隊,與國內藝文工作者切磋交流、拓展在地視野,同時也將資源實質挹注本市藝文團隊及在地文化產業,例如春天藝術節每年徵選本市及全國藝文團隊於歌仔戲、小劇場及環境舞蹈系列演出,2022年台灣燈會主燈大戲《船愛》即是立基於春藝多年策展經驗發展而成、具有高雄史觀的表演藝術作品。由高雄市電影館補助的「高雄拍」短片及「高雄原創VR」則為高雄電影節招牌單元;導演陳芯宜以白色恐怖受難者故事為題的VR新作《無法離開的人》,繼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最佳體驗大獎後,再拿下本屆雄影「VR360敘事獎」,並於高雄電影節亞洲首映。
城市的藝文環境要能長遠,首要任務便是文化創意人才的培育。高雄以駁二藝術特區為據點,開闢「駁二共創基地」釋出空間讓文創工作者根留高雄,並開辦「文創設計人才回流駐市計畫」提供文創人才第一桶金,吸引北漂人才回流、在地人才扎根,讓具潛力的設計及文創產業人才專心創作。計畫迄今共扶植逾百位文創人才,包括曾獲金馬獎最佳導演提名的程偉豪、看不見電影工作室的孫介珩導演、知名插畫家洪添賢Croter、叁捌地方生活創辦人邱承漢等。
藝文產業的群聚與交流能激發更多創作能量,為形成更具規模的文創產業聚落,文化局於2021年啟動「大駁二文青創星埕—鹽埕哈瑪星青年駐業補助計畫」,以駁二為核心,擴及周邊的鹽埕埔與哈瑪星,吸引更多文創業者進駐歷史街區,讓具潛力的設計及文創產業人才能在創業初期獲得補助與鼓勵。目前已有25組青創團隊入選進駐,成為老城區裡的新力量。同樣於2021年推出的「音浪塔影音築港計畫」,則以影視音產業為核心,提供創業、租金補貼等資源挹注,吸引影視音產業進駐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使其除作為展演空間外,更能成為培育人才、產業扶植串聯、發展南方影音產業的基地,目前已有11家入選。
在平衡區域藝文發展方面,自2011年就開辦的「庄頭藝穗節」,是將廳堂級表演節目送到大高雄庄頭巡演,讓非市區民眾可以免除舟車勞頓,就近在公園、學校、廟埕欣賞精彩的表演節目,也認識高雄本地傑出演藝團隊。文化局不僅策劃歌仔戲、音樂會、現代戲劇與偶戲等不同類型演出,更納入藝術互動、教育推廣等多元內容,讓民眾不只是看表演,也有機會接觸各類文化藝術的不同面貌。

高雄市政府近年也積極推動「鳳山中城計畫」,結合衛武營都會公園,以表演藝術、設計文創等藝文產業為核心發展,透過交通串聯,形塑高雄藝術文化產業聚落。市府活化再利用衛武營都會公園三連棟,打造為藝術創作交流平台,邀請南風劇團與8位視覺藝術家進駐,已於今年3月開幕營運。而為回應在地表演藝術團體對於排練、倉儲等空間的需求,文化局重新規劃大東文化藝術中心視覺藝術棟內部空間,未來將整建為藝術共創基地,期符合戲劇、舞蹈、音樂、美術等藝文團體需求,並擴及其他文創產業團體運用。
此外,亦活用本市文化資產,推出「以住代護3.0青創HOUSE」計畫,以鳳山黃埔新村為據點,挹注資源支持青年文創產業工作者進駐眷村,以青創能量打造城市文創聚落。修復中的岡山空軍眷村,未來完工後將朝向具備文創商店、餐廳、旅宿、青創辦公室、樹屋、藝廊與空軍眷村史展覽等複合型文創園區發展,成為北高雄的文化新地標。
今年台灣設計展在高雄,集結超過500位設計師參與,將台灣豐沛的設計力匯聚高雄的同時,也讓新興文創工作者有機會「出線」、接觸企業端;而「設計中島」總參觀人次突破600萬,寫下台灣設計展歷年最高紀錄,這樣的成績其實是高雄的藝文工作者多年來共同努力耕耘的成果。未來高雄市政府將持續策辦城市品牌文化藝術節慶,強化文化藝術節慶專業領域策展能量,並支持青年文創工作者勇於創業、活化利用空間提供藝文工作者進駐,形成文化藝術聚落,讓高雄各個區域都有源源不絕的藝文能量。
延伸閱讀|【請問市長候選人1】針對台北市藝文政見,陳時中提5點打造「文化培力大投資」

未來藝術教育的四個重點面向
ARTouch:城市長遠的藝文環境除了藝文工作者的培育外,更需要培養觀賞藝術、文化的觀眾,才能創造健全的供需產業鏈,想請問高雄市長候選團隊針對藝術教育是否有長遠且具體的文化政策?
陳:為培養藝文欣賞人口,高雄市政府藉由辦理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傳統戲曲、影視電影等多元藝術教育扎根及藝文推廣計畫與活動,不僅將藝文活動帶入校園及偏區,亦邀請學子實際進入演藝廳、美術館、電影館等藝文館舍參與藝文活動,以期落實文化藝術扎根與地方文化特色傳承發展。
在視覺藝術方面,高雄有「兒童美術館」,是國內公立博物館中首座專為兒童所設置的美術館;不同於學校的藝術與人文教育,「兒童美術館」整合美術館教育與兒童藝術教育領域,結合互動展示與藝術教育推廣活動,藉由主題策劃的方式,提供豐富、有趣與活潑的教育展示設計,藉由遊戲、創作、探索、觀察、體驗、想像等方式,讓兒童在遊戲中親近藝術。高雄市立美術館(高美館)則進行館校合作校園扎根,從高美館典藏出發,開發「尋寶高雄」桌遊,提供學校規劃校內課程與美術館參訪行程。亦建構高雄地方特色之藝術課程,透過新課程研發、既有課程與教案深化、偏鄉課程拓展、教師增能與人才培育、藝術創作人才連結與運用、藝術課程彙輯出版等,與學校、輔導團、視覺藝術家等建立合作機制,讓美術館課程結合學校課程,使藝術體驗與學校課程深度連結。
在表演藝術方面,高雄市辦理「藝術駐市(縣市合併前為駐縣)計畫」,特邀專業表演藝術團隊專為學生設計能引導學生欣賞表演藝術、體驗表演廳堂氛圍的教育場演出,並由市府補助交通車,優先邀請本市偏遠地區國中小學師生實際進入表演場館觀賞。另外,高雄市交響樂團與高雄市國樂團自行策劃的「學童音樂會」,以活潑有趣的節目設計,讓學子輕鬆學習音樂會觀賞禮儀,也提升學生對於樂曲、樂器、音樂常識的認知。
在傳統戲曲方面,高雄有「皮影戲館」,皮影戲是本市獨有的傳統劇種,全國僅存的傳統皮影戲劇團皆落居於高雄。為傳承此珍貴的傳統藝術無形文化資產,市府持續爭取中央資源辦理皮影戲表演藝術教育扎根計畫,將皮影戲融入正規課程,並規劃教師增能及研發整合教學資源。此外,針對多元族群,如樂齡、新住民、社會教育等進行專題活動。更推動在地劇本創作,並拆解皮影戲元素設計主題性課程。
在影視電影方面,高雄市電影館出品「電影藝術扎根校園—電影美學教育輔助教材」,內容共5單元,搭配9部主題電影,讓本市學校師生系統性的接觸電影藝術,因教材適用於國小及國中美學教育,自今年起,增加開放國中教師申請。並成立「電影美學教育教材」教師社群,主動與各學校合作,為教師提供高雄電影教材「融入教學」示範分享,藉由培力教師的教學示範與分享,將電影美學的教學方法帶至原班授課。同時舉辦「電影選修課」到國小巡迴放映活動,影片放映並佐以在地優秀講師,帶領學生欣賞、導讀短片,使影像教育向下扎根。
延伸閱讀|【請問市長候選人2】專訪黃珊珊談藝文政策:打造專案辦公室,夢一場屬於台北的文藝復興

文化專業治理及人才聘用標準
ARTouch:在藝文單位的人事聘用上,因應文化相關事務,仍需文化專業人才來治理。想請問高雄市長候選團隊對於文化局長及藝文領域人士的聘用,該如何評估其專業呢?是否提出文化專業人士的聘用條件基準?
陳:文化局業務面向廣泛多元,且對新舊文化的闡述維繫及呈現回應都需兼顧,因此身為文化局長最重要的條件,就是需要有帶領文化專業行政團隊的領導能力與魅力,同時需熟悉行政機制運作,也要具有協調的智慧和身段。
有關專業機構人士的聘用,會分別就相關領域的創作、論述、得獎、貢獻度和影響力等可供公評的條件來評估。當然還要有一顆熱愛高雄的心!這是無可取代的條件!
行政單位跨部門如何整合
ARTouch:高雄市目前許多獨立空間以及藝術家工作室的經費來源是來自於經濟發展局,展覽的補助來自於文化局,其他企業亦有提供相關的藝文資源,雖藝文資源多元但恐怕較為零散。請問高雄市長候選團隊在行政部門上,如何進行跨部門、跨單位的資源整合?以及如何媒合企業與藝文工作者?
陳:文化觀光和文創產值兩個面向的政策是連袂並進的,這個成果在今年的文博會和台灣設計展就有顯著的成效,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
這兩年來經歷了台灣燈會、台灣設計展等國際級的藝術文創相關盛會,市府各局處資源的整合跟橫向的聯繫是非常順遂而且有效率的。我們是「打群架」的團隊!也是資源共享的團隊!


藝術觀察、研究者。主要關注計畫型藝術創作、跨國藝術共製與交流、電影與當代影像等。現任《典藏ARTouch》編輯。E-mail: sihyu032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