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寅年觀虎,福虎生豐:近現代名家虎畫大觀

寅年觀虎,福虎生豐:近現代名家虎畫大觀

Year of the Dynamic Tiger: Tiger Paintings by Famous Artists in the Modern Period

今年老虎當家值班!新春賀歲,大虎、小虎、猛虎、馴虎、東北虎、華南虎,虎虎皆生風,虎弄派對不唬弄,近現代精彩好畫,即將輪番登場!

開天闢地,話說畫老虎

虎,山林的百獸之王,中國古稱「山君」,日人稱作「聖獸」。對於畫虎最早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甘肅黑山岩畫中即見猛虎捕食圖;《周禮》中記載不少旗旌、冕服畫虎為飾;長沙漢墓漆畫中繪有虎圖像。民間畫虎更是大盛,東漢.王充《論衡》引《山海經》言「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凶魅」,應劭《風俗通義.祀典》記載「縣官常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筊,畫虎於門,皆追效於前事,冀以衛凶也。」並說明「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可見除夕畫虎門風俗由來已久,晉.干寶《搜神記》:「今俗法,每以臘終除夕……畫虎於門,左右置二燈,像虎眼,以怯不祥。」到了現代仍有不少地方保留此風。

魏晉南北朝開始畫史對於畫虎者多有記載,畫家者眾。晉.衛協〈卞莊刺二虎圖〉、傳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中有虎蹲伏山林、傳唐.盧稜伽〈六尊者圖〉有虎伏於地。唐以前畫虎,多表現射虎、刺虎,而非虎之美。到五代厲歸真,則畫出虎之威猛,宋.李薦《德隅齋畫品》記:「歸真畫虎,毛色明潤,其視眈眈,有威加百獸之意。嘗作棚於山中,大木上下,觀虎,欲見真態。又或自衣虎皮,跳躑於庭,以思倣其勢。」真可說是為畫虎豁出性命、認真觀察,宛如動物生態科學家;西蜀僧人石恪亦善畫虎,今傳石恪〈二祖調心圖〉(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中可見憨態可掬、元氣淋漓之虎;據《圖畫見聞志》載董源亦善畫虎「兼工畫牛虎,肉肌豐混,毛毳輕浮,具足精神,脫略凡格」,惜今未傳。宋、元、明諸多名家能手,至清代高其佩以指頭代畫筆,創寫指頭畫虎,生動威猛,乾隆題詩讚曰「鐵嶺老人閻李流,畫不用筆用指頭,縱橫揮灑饒奇趣,晚年手法彌警遒。為吾染指畫蒼虎,氣橫幽壑寒颼颼,落墨伊始鴉雀避,著色欲罷豺狼愁。怒似蒼鷹厲拳爪,炯然霹靂凝雙眸,萬里平川望無極,三株古柏拏龍虯。」甘國寶(1709~1777),福建古田人。清朝將軍,功勳彪炳,曾兩度任台灣總兵,亦善以指畫虎,民間更傳說其為虎化身而成,虎將畫虎,雄威凜凜,氣勢雄壯威武。

甘國寶〈虎〉,146×81公分,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本刊資料室)

進入百家爭鳴的近現代畫壇,更是萬虎出山林、臥踞在人間,虎嘯生風,氣勢非凡,以下介紹十家虎與讀者一同品賞觀福觀虎。

「虎痴」畫虎,近現代第一人

畫虎不若一般動物,虎兇猛不好親近,若缺乏實際觀察寫生的經驗,以貓想像虎,或是淪為「畫虎不成反類犬」,皆非真虎。故而自古名家畫虎皆重視寫生,欲得箇中神妙。其中最親密的觀察者,不若與其整日相伴、一同生活的張善孖,在近現代畫壇中可說是養虎、畫虎、愛虎第一人。

張善孖(1882~1940),原名張澤,張大千二哥,號「虎痴」,以畫虎揚名畫壇。1915年,張善孖從日本帶了一隻乳虎回成都家養,此溫順小虎,張善孖、張大千經常將其牽到山野之中,放開鐵鏈,任由奔馳。而大風堂所養的第二隻虎,為1935年駐貴州的軍閥郝夢麟在駐地山區所捕獲的乳虎,後由張善孖親自到漢口接回蘇州網師園內,取名虎兒。期間,兄弟二人或勾勒草稿,或照相留影,對虎的習性、特徵了然於胸,筆下之虎也就活靈活現。1935年春天某日,張大千酒後畫了幅〈虎嘯圖〉,張善孖在圖上補景題詩,這時,恰好一位日本人來訪,見了這幅由極少畫虎的張大千畫虎,「虎痴」補景題詩,知道它珠聯璧合,價值意義非同一般,再三請求善孖先生割愛,價錢再高他也要買。善孖猶豫不決,他繼而用激將法說:「虎公,你應該讓人知道你八弟還擅長畫虎!這樣你就讓他更揚名了!」之後此畫被日本人買去。第二天一字畫商找上門來,一見大千,就連聲讚揚他畫虎技藝超過其兄,願以高出其兄十倍之價,收買虎作。為了讓二哥張善孖能獨領虎畫風騷,張大千從此戒酒且戒畫虎,書聯貼門柱:「大千願受窮和苦,黃金千兩不畫虎。」

2009年11月21日中國嘉德「傳承與變革——亞洲重要藏家之晚清民國書畫集珍」編號408張善孖1931年作〈山靜虎嘯〉,153.6×89.8公分,成交價人民幣71.68萬元。(本刊資料室)

張大千亦曾憶及張善孖的愛虎情事:「當年家兄與虎兒確實『寢食與共』,老虎有宵夜習慣,半夜就踅到家兄寢室去,把頭伸進帳子裡,吻醒熟睡的主人,家兄就起來調一、二十個雞蛋喂牠,然後各自去睡。」可見張善孖與虎親近,瞭解其情之一斑。

北京故宮藏有其1932年所作〈竹石雙虎圖〉,二虎於山林泉水修篁間,一虎昂首嘯吼,一虎低頭舐泉,題字:「萬竹瀟瀟煙雨,氣求生應嘯生風。未知今日谿邊水,比似廉泉同不同。」2009年11月21日中國嘉德「傳承與變革——亞洲重要藏家之晚清民國書畫集珍」編號408張善孖〈山靜虎嘯〉,預估價人民幣18~28萬元,最終成交價71.68萬元。此畫創作於1931年東京,自題「高崖百尺碧嶙崢,巖上新篁潑眼明。山鳥不來風日靜,忽聞饑虎兩三聲。」畫中三虎,一虎身形較巨,立於崖石前開口嘯吼;一虎闔眼失去精神、軟趴於地,小虎攀附之上,作搖醒呼喚狀。或可將三虎視為一家人,虎嘯乃為飢餓困窘,並非威風逞雄,三虎間的姿態互動,流洩出人性情感,令人動容,此作曾著錄於《中國近代繪畫》、《清末民初書畫藝術集》。

張善孖〈竹石雙虎圖〉,135.1×67.8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刊資料室)

猛虎出嶺南,叱吒威風生

高劍父(1879~1951),14歲拜居廉門下學藝,後留學日本,受日本「朦朧體」影響,人稱「嶺南三傑」之一。1918年作〈猛虎圖〉,虎斜踞山石、嘯吼於山澗,背景筆墨勁爽豪縱,有浙派之風,並重視明暗變化,虎本身則受日本風格影響。虎之精細、山石簡逸與墨色間的對比強調出視覺張力。丘逢甲推崇高劍父,與高奇峰詩云:「嶺南今日論事,二高傑出高於時;渡海歸來筆尤變,丹青著手生瑰奇」又謂:「昨聞大高忽畫虎,群雄草澤爭驚猜;畫虎高於真虎價,千金一紙生風雷。」可見畫虎為時人所重。

高劍父〈猛虎圖〉,1918年,117.5×56.7公分,廣東省博物館藏。(本刊資料室)

高奇峰(1888~1933),17歲時隨兄長高劍父留學日本,曾師田中賴璋,留下不少畫虎名作,其虎真若王者,在畫面營造上比其兄更重光影明暗、空間之感,筆墨更形灑脫、逸放,色階多變、表現力極強。2009年11月29日香港佳士得「中國近現代畫」編號598高奇峰〈草澤雄風〉,為少年得意之作,原為粵劇名伶鄺山笑(1909~1976)收藏,1946年高劍父題詩塘:「江山嘯傲」,趙少昂1974年題「自有雄風藏草澤,一聲長嘯鼠狐驚。」點顯此畫所表現的威勢之意,增益深度,成交價146萬港元。2006年4月7日香港蘇富比編號251〈虎〉一虎臥伏,僅露出虎頭前身、前足與極小部分的虎尾,構圖簡約、墨色淋漓,雖近練筆之作,但栩栩如生,在其有限的傳世作品中,如此寫生小品之作極為稀罕,為其入室弟子張坤儀(1895~1969)舊藏,曾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展覽,最終成交價12萬港元。廣東省博物館藏1915年〈猛虎圖〉,一虎炯炯有神伏踞山石之上,其體勢偉岸、氣勢雄渾、不怒而威,真王者風範,畫家自題「莽莽風雲,乾坤獨嘯。崛起山林,英雄寫照。」另有,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1916年〈嘯虎〉,月夜虎嘯震山林,濕墨暈染,朦朧浪漫,風格不同亦精彩可觀。

2009年11月29日香港佳士得「中國近現代畫」編號598高奇峰〈草澤雄風〉,1946年作,50.2×87.6公分,設色絹本,成交價146萬港元。(本刊資料室)
2006年4月7日香港蘇富比編號251高奇峰〈虎〉,39×27公分,成交價12萬港元。(本刊資料室)
高奇峰〈猛虎圖〉,1915年,112.5×57公分,廣東省博物館藏。(本刊資料室)
高奇峰〈嘯虎〉,1916年,116×55公分,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本刊資料室)

趙少昂(1904~1998),15歲入高奇峰創辦的私立美術學館學畫,在繼承傳統畫的基礎上,並吸收了日本和西洋畫技法之精華,其景物色調層次豐富、渲染潤澤,透淨明麗,創造出新穎獨特的視覺感受。徐悲鴻讚曰︰「番禺趙少昂先生,早年曾遊藝壇名宿高奇峰先生之門,天才豪邁,有出藍之譽。……畫派南天有繼人,趙君花鳥實傳神;秋風塞上老騎客,爛縵春光豔羨深。」2007年10月6日香港蘇富比編號254〈白虎〉,為1961年所作,畫中白虎正面迎來,其軀體雄渾雙目瞪視、凜然有神,畫家細密描寫白毛,並順其骨骼結構,草澤葦叢間點綴黃花,整體情調剛柔相繼,自題:「白虎向所未見,去冬於華盛頓動物園始見之。固因即是耶,認為空前。辛丑冬至。」趙氏雖善寫走獸,但畫白虎之作僅有三件,此畫為空前首創,也是其中尺幅最大者,原預估價70~80萬港元,最終以264.75萬港元成交。

2007年10月6日香港蘇富比編號254趙少昂1961年〈白虎〉,185.1×95.3公分,成交價264.75萬港元。(本刊資料室)

楊善深(1913~2004),1933年開始從事繪畫,結識高劍父並展開悠久的師友關係。作畫時多採顫筆法,無論是皺山、草樹等皆可見到高劍父的書法痕跡,乾、濕筆並用,深諳輕垂緩疾之趣,荒寒恣肆兼而有之。2008年6月26日上海泓盛「中國書畫(一)」編號149〈五虎圖〉,為畫家1990年作,一虎橫斜踞伏叢草間為畫面主題,二虎嬉鬧,另二虎身形朦朧,其中一虎更僅露有頭部,以濕筆暈染背景,再以乾筆繪虎紋飛草,增添層次,通幅墨彩迷濛,具朦朧之美,並題:「虎是一種威猛動物,數千年以前,人已有深刻印象。易經有『雲從龍,風從虎』之語,所謂風、虎、雲、龍亦譬喻君臣遇矣,相得益彰。」成交價人民幣72.8萬元。

2008年6月26日上海泓盛「中國書畫(一)」編號149楊善深〈五虎圖〉, 1990年作,96×180公分,成交價人民幣72.8萬元。(本刊資料室)

五家畫老虎,老虎不只五隻

齊白石(1863~1957),擅長描寫動物情態,蝦、蟹、蛙、魚、雞、鴿、鼠、牛、蟬、蝙蝠等,水族、禽鳥、蟲蝶皆具,自然動物題材之多超過30餘種,他人難出其左右,老虎卻極其鮮見。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虎踞圖〉,創作時間約1920年代晚期,一虎背對觀者作S狀姿態,坐立於草叢中,風吹草偃,橘紅色的虎身凸顯而出,先畫其細毛再大筆濃墨繪其虎紋,面首僅為一筆圓弧,雖構圖簡單,然整體氣氛天真可愛,不同於一般畫虎之氣勢騰騰,亦是另種情懷感受。

齊白石〈虎踞圖〉,68.2×33.8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刊資料室)

徐悲鴻(1895~1953)善寫生動物,其中又以奔馬最為著名,奮發昂揚氣勢不凡,雄獅、鷹、雞、鵝、貓等飛禽走獸亦皆炯然有神,畫虎之作卻少見。據聞徐悲鴻第一次畫的動物是虎,年幼因聽到父親講述「卞莊刺虎」故事而感興味,央人幫忙畫一隻虎,並跟著描畫,沒想到父親看了說:「你這畫得像狗啊!」此後徐悲鴻重視寫生觀察以描繪動物,不知這事與徐悲鴻今日虎畫少是否有些關聯?

徐悲鴻〈騎虎財神圖〉,1943年,78.5×55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刊資料室)
徐悲鴻〈虎與兔〉,1935年,46×110公分,徐悲鴻紀念館藏。(本刊資料室)

2006年10月7日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編號579〈十二生肖〉冊,此冊頁為1946年應學生張蒨英以誌送別英倫之作,一虎緩步而行,畫淨明亮具西方水彩特色,成交價549.6萬港元。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騎虎財神圖〉,1943年元旦寫贈之作,畫中武財神趙公明鬍鬚滿面、抿唇兩眼,身著鎧甲戰袍,手執鐵劍,跨坐虎上,威風凜然;坐騎之虎則眼神乖馴,若有驚恐,口齒微開,神虎表情對比,別有趣味,右方更以淡墨畫滿金元寶,表財神納財、元寶滾滾來之意,自題「畫貓已足度平生,頗苦營營浪得金。請出趙兄無別意,看他騎虎好開心。癸未元日寫,奉淑華仁嫂供養。」徐悲鴻紀念館藏1935年〈虎與兔〉,畫中描繪一仰臥老虎伸展全身地上打滾,似與身旁黑兔嬉戲,虎兔融洽、相親相愛。此畫作乃為友人迪生夫婦而作,一位肖虎,一位肖兔,以動物寫人,表現出和樂融融之情。

2006年10月7日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編號579〈十二生肖〉冊,此冊頁為1946年應學生張蒨英以誌送別英倫之作,一虎緩步而行,畫淨明亮具西方水彩特色,成交價549.6萬港元。(本刊資料室)

劉奎齡(1885~1967),善畫動物及花鳥,精於工筆,其畫風取法郎世寧、宋明院畫與觀察寫生而來,並融合中西,自言「收集形象主要靠平時的積累,多看多記,印象深了便能得心應手。」以寫實手法表現自然,但不死板,細而不膩,其畫並脫去宮廷畫的富貴氣息,轉為清雅趣味,1930~40年代為創作盛期。1945年所作〈動物四條屏〉中之〈虎〉,虎踞崖石松前,虎毛茸茸柔亮,毫末精細入微,並深具體積量感,右下流泉潺潺,背景山林、松針以淡墨寫其遠近,其敷色富西洋水彩技法,營造出透明清麗、抒情寧靜之感。

劉奎齡〈動物四條屏〉之一〈虎〉,1945年,139.6×34.3公分,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藏。(本刊資料室)

吳冠中(1919~),以特有的山水風景畫為名,動物作品少。1997年中國嘉德4月18日「中國書畫」編號58〈群虎〉,成交價人民幣77萬元,後在2003年11月2日中貿聖佳「中國近現代繪畫專場」編號1345,再次亮相。此畫為1990年創作,畫面中繪有六虎,身形大小不一,姿態各異,其筆墨奔放、淋漓盡致,充滿著野性自由,不拘泥於真實之虎。畫家自述「我終於發現黃土高原是展拓了的老虎之群,其間伏臥著無數猛虎,有的正將躍起,有的還在酣睡。作完數幅黃土高原,意猶未盡,於是我畫起老虎來。畫虎之群,毋須拘束於單隻虎的解剖,祇一味想把握虎的形象之語言,用這語言來歌唱,與歌唱黃土高原異曲同工,或異工而同曲。」這群猛虎並非畫家客觀的寫生動物,而是以虎寫黃土高原,充分強烈地表現出畫家對景物的再創造力和內心感受。此作曾著錄於《吳冠中自選畫集》、《東方情思》,成交價人民幣121萬元。

2003年11月2日中貿聖佳「中國近現代繪畫專場」編號1345吳冠中〈群虎〉,68×137公分,成交價人民幣121萬元。(本刊資料室)

林玉山(1907~2004),本名林英貴,號立軒,又號桃城散人,台灣畫虎第一人。黃君璧就曾經讚譽表示:「當今花鳥禽獸,林玉山教授用力最深,致力最勤。」傅狷夫更題贊道:「玉山兄畫虎當今一絕」,畫家在〈畫虎漫談〉中自言「於獸類方面特別喜愛畫虎,所以老虎的寫生做的比較多。在描寫之前,又特別注意老虎生態與習性的觀察和研究,以為做畫時之參考。」並留下不少寫生速寫稿,可見用功之勤。1973年創作〈未嘯風生〉,筆墨剛勁有力,虎正低鳴緩施雷威,未開口即已氣勢驚人、威猛萬分,眼神肅殺、令人喪膽,真不虧是「未嘯已生風」。〈虎姑婆〉1985年作,在牛年末寫熟悉的民間傳說,並於虎年新春在詩塘題字,為其翻案「性善姑婆,處世慈和。世人為何,歪曲許多。為哄頑童,以惡傳訛。滿腹牢騷,有口難辨。不理俗塵,世事虔誠。禮拜祈求,心安恆泰。」以粗筆濕墨將虎姑婆畫為身形傴僂,拄著柺杖,提籃至廟宇進香的老婆婆,饒富趣味。

林玉山〈未嘯生風〉,1973年,59×95公分,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本刊資料室)
林玉山〈虎姑婆〉,1985年,68×68公分,劉墉藏。(本刊資料室)

另有何香凝、蘇楚白、胡爽盫、蔡鶴汀、馮大中、孟祥順、方楚雄等諸多畫家皆擅畫虎,亦各有風情,唯篇幅有限,無法一一介紹,在此僅祝福大家:虎年觀虎畫,增添福虎好運氣,虎蹄開財路,虎尾拂憂愁,虎耳撞鴻運,虎背馱康壽,虎身帶來好福氣!新寅年迎贏年,事事皆如意,虎虎有生氣!

本文原載於《典藏.古美術》209期(2010年2月號)。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粉絲專頁:連結
Instagram:連結

藍玉琦( 235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