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諺云「民以食為天」,說明飲食在吾人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的當前展覽「永恆盛宴:10至14世紀中國藝術的筵席餐會(The Eternal Feast:Banqueting in Chinese Art from the 10th to the 14th Century)」,便是聚焦討論唐、宋、遼、金、元期間關於飲食宴會的視覺與物質文化。透過50餘件的精湛作品,包括繪畫、陶瓷、漆器與織物等不同門類,館方試圖從三方角度(墓葬、女性與士人)帶領觀眾一覽中國近世社會豐富的宴席場景。
來世饗宴
第一展區內的焦點作品,是一套繪製在棺槨木板上的六幅圖像,出土於10至11世紀早期的北方遼墓。畫題之一為戶外宴會的準備工作,可見到數名侍從正在郊區匆忙地搬抬桌椅與安排餐飲。在他們身邊四周,還出現獵犬彼此嬉鬧,增添些許熱鬧氣氛。圖中人物穿著典型的契丹衣飾,尤其腳上的一對厚靴,說明塞外部族的傳統習俗。他們的表情、姿勢或體態,無不生動自然,透露創作者細微的觀察能力,而流暢的筆墨線條與構圖,亦凸顯其訓練有素的技巧,極有可能出自某位宮廷畫師之手。此外,桌上擺放的餐具,種類樣式眾多,外觀描繪準確精良,都能與存留實物相互比對。
10至11世紀早期,遼代《棺槨木板:安排野宴》局部,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藏。(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提供)
10至11世紀早期,遼代《棺槨木板:戶外備宴》局部,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藏。(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提供)
展品《湖田窯青白釉酒杯連托》,製作於北宋年間,屬於當時飲具的流行款式。其實從唐代之始,這種杯托相配的組合使用就已逐步發展,但至今存留下的作品多為金屬材質。到了宋代,由於陶瓷業迅速開拓,食具更為普遍,尤其此類作品在精英階層裡頗受歡迎。這套北宋杯托應產自湖田窯。湖田窯位於景德鎮東南方的湖田村,是五代、宋、元年間製作青白瓷規模較大、延續燒造時間長久的著名窯場。整件器物白中泛青,青中閃白,釉層稀薄,晶瑩溫潤,加上造型簡潔雅致,極具視覺效果。在上段提及的遼墓繪畫也可見到類似作品,說明遼宋兩地間的工藝互動現象。
10至12世紀,北宋《湖田窯青白釉酒杯連托》, 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藏。(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提供)
完成於遼代至北宋的《編籃紋銀碗》,約為10至11世紀間的作品。其主體造型彷彿植物般的鱗莖球狀,外部下方布滿如竹籃編織的紋樣,上方處則以規矩飾帶環繞碗口。此類器型早在9世紀晚唐已見端倪,時人多以「蒲籃」或「柳斗」稱之,是使用便宜的植物纖維來作為編織材料。後來這種籃筐器皿的模樣,卻被工匠挪用仿造,出現於金屬與陶瓷等製品中。1978年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遼墓窖藏出土的一對銀碗,外觀便與本器極為相似。另外在前述的遼墓繪畫中,亦出現同樣的碗型描繪,說明該類器物具有餐飲容器的功能,並受到契丹貴族的偏好。
10至11世紀,遼至北宋《編籃紋銀碗》,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藏。(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提供)
在遼代建立的幾十年中,不少外籍匠人被帶入境內,致使遼代工坊的產品出現來自北亞、中亞及西亞等地的藝術影響。此種多元融合的工藝風格,不僅反映遼人的對外心態,亦呈現其與鄰國複雜設計與技術交流的情況。尤其在紋飾圖案創作上,不同介質的相互參照與交叉使用,更顯示出絕倫的豐碩樣貌。例如一件10世紀遼代《花鳥雲紋織品殘片》,原為衣服填充襯裡的一部份。由於埋葬地底深處,導致整體受到嚴重破壞,如今僅存殘片。然而從織品表面上,仍能觀察到飛鶴、花卉及雲朵紋樣,透露一絲富貴風采的氣息。此類奢華織物布料,除了用作製衣,還有可能製成如帳篷或桌巾等飾品,為宴會布置營造出令人驚豔的感官氛圍。
10世紀,遼代《花鳥雲紋織品殘片》局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提供)
女性嘉讌
展覽的第二部分將關注焦點轉移至仕女宴會,本區著重介紹一幅12世紀早期的宋代掛軸《宮闈嘉讌圖》。創作者以居高臨下的鳥瞰視點,細膩多彩的筆墨設色,描繪唐代宮廷女子準備夏季盛宴的熱鬧活動,內容充滿憶念往昔的懷舊之情。此作讓觀眾得以一窺古代深宮後院中的女性生活,畫面上下兩端出現的圍牆與列樹,清楚區隔出與外界交流的獨立空間。其間約30位的主從人物,成群結隊,流連穿梭於複雜的樓閣廳堂裡。在中央庭院的數張大方黑桌上,擺放著五花八門的餐點器具,似乎正在進行某種祈福祝禱或歡迎餐會,推測極有可能是在慶祝專屬女性的乞巧節日。
12世紀早期,宋代《宮闈嘉讌圖》,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提供)
宋代存留下來的鎏金銀製餐具,大多以單品為主,但要像展品《花鳥紋鎏金銀器餐具組》整套流傳於世的作品卻相當罕見。在中國地區,精細金銀器的製作高峰期實屬唐代,當時工匠從中亞的範例中汲取創作元素,締造高超的藝術表現與技術成就,影響後世工匠深遠。本次陳列的餐具組合,約製作於13世紀南宋晚期至14世紀元初年間,器形融合中亞與漢地的設計,但構圖卻展現濃厚的本土傳統特色。製作者以追求精緻花鳥紋樣為旨趣,符合宋代繪畫與裝飾藝術的流行主題與美學喜好。這類富麗堂皇的器皿組合,也會經常被用於豪華宴會中,一如前段提到的掛軸中所示。
13世紀晚期至14世紀早期,南宋至元代《花鳥紋鎏金銀器餐具組》,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提供)
一般在宴會舉辦席間,總會伴隨著歌舞活動出現,尤其在唐宋時期的工藝品裏,經常會見到女性樂人與舞者,製作於8世紀唐代《三彩宮廷仕女陶俑》便是一例。這名女子頭綁雙髻,面容圓潤,穿著長袍,手持銅鈸坐於椅凳之上,屬於典型的唐人女性樂手形象。那時的椅凳和銅鈸,都是源於異域的舶來品,前者來自印度佛教習俗,後者則由西亞或中亞地區引入。在傳入中土後,不久便迅速拓展開來,特別在皇家貴族等富裕階級中蔚為風行,凸顯主人翁的崇高地位和尊榮身份。這裡出現的唐三彩,顏色以黃、褐、綠、藍為主,是一種低溫釉陶器。其中的藍釉鈷料,在唐代是由西域波斯進口,價格高昂,少見於器物之上。
8世紀,唐代《三彩宮廷仕女 陶俑》,紐約亞洲協會藏。(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提供)
對於唐宋年間的宮廷貴婦或時髦仕女來說,妝髮飾品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更何況是宴會場合。即便在上述提及的《宮闈嘉讌圖》中,觀眾亦能注意到從事日常事務的宮女或是協助孩童沐浴的侍從,無不盛裝打扮,配戴出色的點綴髮飾。到了8世紀唐代,髮簪設計已從簡約演變成精緻的優雅工藝,譬如展品《鴛鴦蓮花髮簪》。這件銀簪完成於唐代8世紀晚期至9世紀間,從龍口之處延伸而出的簪頭,鏤空飾面布滿鎏金。除了中央刻畫一對鴛鴦,嬉戲於蓮花與蓮蓬中,工匠還用細小卷曲的藤蔓渦紋聯繫其間,象徵夫妻情愛堅貞與家庭多子和氣的吉祥寓意。
8世紀晚期至9世紀,唐代《鴛鴦蓮花髮簪》局部,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藏。(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提供)
文士雅筵
本展的最後陳列區,則是帶領觀眾進入文人雅士的宴會世界,重點展品是以一幅元代《夜宴圖》為中心。此作現為私人收藏,全卷以水墨設色筆法,描繪文士們聚集園林、喝酒助興的景況。在卷首處有元代翰林官員郭貫(1250-1331)的題簽,後頭存留進士李繼本於1360年撰寫的長篇跋文。在李氏文中提到,因為畫中共出現18位主角,因此斷定本畫題材乃是講述唐太宗收聘賢才的故實。雖然此說固有道理,但是細觀畫中竟無出現文房四寶或琴棋書畫,遑論吟詩、揮毫、題詠、鼓琴、對弈、觀畫、品茗等風雅活動。卻只見眾人享用佳餚美酒,還有幾位已經處於酩酊爛醉的狀態,不僅身軀東倒西歪,更需要僕人從旁攙扶,可以隱約體會作畫者欲傳達的諷刺意味。
13至14世紀,元代《夜宴圖》局部,私人收藏。(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提供)
宋元時代的陶瓷工藝發展多元,工匠以不同種類的釉料和窯燒方式,製作出包羅萬象的產品,進而奠定五大窯場(汝、哥、官、定、鈞)的響亮名聲,而這些都能反映在當時的餐飲器具上。例如展作之一的宋代《官窯白釉酒杯》,其胎薄釉厚,通體出現冰裂紋,品相完善出色。其他同時展出的還有北宋《定窯白釉圓杯》、北宋至金代《鈞窯青釉圓杯》以及宋代《耀州窯青釉碗》等。這些器物的外觀素雅簡潔,造型線條流暢,釉色含蓄優美,紋樣更是富含意境,相當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並使用於宴會雅集中,藉以彰顯獨特的品味美學。
10至13世紀,宋代《官窯白釉酒杯》,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提供)
如同樂人一般,舞者也是傳統盛宴當中不可缺少的關鍵成員。例如唐代詩人孟浩然(689-740)就曾寫下「玉指調箏柱,金泥飾舞羅」(《宴張記室宅》)與「髻鬟低舞席,衫袖掩歌唇」(《宴崔明府宅夜觀妓》)等詩句,描述熱鬧宴席上參與舞者的美貌姿態,就像展品中的唐代《舞女陶俑》。頭梳雙髻,面容豐滿,著裙束腰。頭微側彎,腰肢輕扭,屈膝壓地。整體身姿婀娜卻力感十足,翩翩起舞的生動模樣,表露出歌舞昇平的美好光景。 總結來說,本次展覽內容不僅討論來世饗宴、女性嘉讌與文士雅筵等主題,還涉及到相關的服裝、飾品、音樂、舞蹈與喪葬風俗,替觀眾打開一扇認識中國文化史的窗口。
7至10世紀,唐代《舞女陶俑》,明尼阿波利斯美術館藏。(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提供)
本文節錄自《典藏古美術》328期,原篇名〈來世.女性.士人 三方角度探究舌尖上的中國——美國普大博物館「永恆盛宴:10至14世紀中國藝術的筵席餐會」展〉。
永恆盛宴:10至14世紀中國藝術的筵席餐會(The Eternal Feast:Banqueting in Chinese Art from the 10th to the 14th Century)
展期:2019.10.19-2020.02.16
地點: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
林逸欣( 73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