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藝術自然史II】我來,我見,我想像:藝術家的動物想像與詮釋

【藝術自然史II】我來,我見,我想像:藝術家的動物想像與詮釋

【Natural Histories in Art II】 Veni, Vidi, Visi: Artists’ Imagina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Animals

1962年瑞秋.卡森(Rachel Louise Carson,1907-1964)出版的《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象徵著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從過往那「我來,我見,我征服」的模式中開始轉向,而其後的藝術家們對於動物在創作上的思考,亦截然有別於過往的獵奇與紀錄。「標本」成為了藝術家創作的形式以及控訴的姿態。成長於瑞秋.卡森之後的世代,馬克.迪翁(Mark Dion,1961-)、達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1965-)正是運用「標本」反思人與動物與自然關係的兩位代表性藝術家。
古羅馬的傳奇統治者凱薩(Gaius Iulius Caesar)留下了許多功績與名言。其中,最為簡潔、清晰、魄力的或許是:他在公元前47年的齊拉戰役(Battle of Zela)中,只用了五天的行軍和五小時的戰鬥,便迅速擊敗帕恩提烏斯王國(Kingdom of Pontus)之後,向羅馬元老院發送了一封僅寫下了「Veni, Vidi, Vici. (我來,我見,我征服)」的信件。 若以凱薩...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沈伯丞( 33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