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張寶成專欄】在Bright Moments結束後重看日本的新興藝術組織與行動者——跨國生成藝術巡展「dialog()」東京站觀察(上)

【張寶成專欄】在Bright Moments結束後重看日本的新興藝術組織與行動者——跨國生成藝術巡展「dialog()」東京站觀察(上)

【Column by Zhang Bao-Cheng】Revisiting Japan's Emerging Arts Organizations and Actors after Bright Moments: Tokyo Stop of Transnational Asian Generative Art Exhibition, “dialog()” (I)

8月12日,由日本、韓國、台灣和中國共同策畫的亞洲生成藝術展演「dialog()」東京巡迴首站順利結束。在Bright Moments Tokyo(2023)開始前,日本內部早有不少NFT活動,積極的行動者一直在合作推進,他們也多半是這次「dialog()」東京站的組織者和重要參與者。我們可以看到JGAF、NEORT和CCBT的組織者們雖然分屬不同單位,卻時常合作、相互支持,在過去幾年內為生成藝術、新媒體藝術和區塊鏈技術的交會注入了一股強勁動能。

眾聲道(Volume DAO)於今年8月9日至12日,剛剛參加完日本、韓國、台灣和中國共同策畫的跨國展演「dialog(): Asian Generative Art Exhibition 2024」(中文名稱暫譯「對話:2024年亞洲生成藝術展」,以下簡稱「dialog()」),地點在東京澀谷的space EDGE

這只是第一站,隨後大致相同的參展作品將巡迴至台北(10月11日至20日)和首爾(11月6日至30日),中國的時間待定。

dialog()官網,呈現四國「對話」二字的不同寫法。(圖片取自dialog()官網

筆者有幸參與其中,協助企畫並觀察活動過程,在此希望將若干思考公開,促進討論。這場跨國合作不只是過去半年多來,眾聲道跟日韓兩地團隊一同合作的成果,更是2023年4月大家參與Bright Moments Tokyo的後續發展。欲掌握脈絡,不妨先閱讀拙文〈虛實間的連通,東西方的互動:寫在Bright Moments東京行之後〉〈前瞻科藝的基建打造:「東京公民創意基地」活動參與側記〉。下文著墨較多在展演及活動的組織部分,作品較少。

從「View.art」說起

一個展開討論的適當方式,或許是從展覽第三天(8月11日)的晚上切入。

白天展場的座談結束後,大家前往澀谷新落成的地標「Shibuya Sakura Stage」38樓。除了精緻的空間讓與會者俯瞰澀谷夜景外,活動主調是欣賞《威尼斯到威尼斯》(Venice to Venice)這部由Bright Moments團隊拍攝,談論2021年至2024年他們在全球十個地點辦展的紀錄片。

現場觀賞上了日文字幕的《威尼斯到威尼斯》。(攝影/張寶成)

片名的第一個「威尼斯」是加州威尼斯海灘,Seth Goldstein領軍的Bright Moments團隊誕生於此,巡展的第一站;第二個「威尼斯」是義大利威尼斯,Bright Moments巡迴的第十站,也是最後一站,跟此刻仍在進行的威尼斯雙年展一同舉行。

放映會只是內容之一,整場活動的名稱是「View.art Tokyo」。這裡的「View.art」是Bright Moments跟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合作開發的小工具——正逢後者的「鏈夏」(On-Chain Summer)活動——只要在view.art網站註冊,連上存有NFT的錢包,網址「view.art」就能後接自己設定的帳號(如筆者的「/zysbot」),瀏覽其中NFT。在Sakura Stage的38樓,大夥看完紀錄片後彼此交流,並陸續前往會客室操作View.art。這個活動是5月以來Bright Moments團隊不斷推廣的,東京是View.art的第一站。

View.art官網,樣圖下方可見「/」開頭的藏家帳號,這都是他們的收藏。(圖片取自View.art官網

身為Bright Moments的第六站,東京推廣View.art是合理的。Bright Moments此前五站依序為加州、紐約、柏林、倫敦、墨西哥市,此後四站為布宜諾斯艾利斯、巴塔哥尼亞(!)、巴黎和威尼斯。至此,Bright Moments見好就收,僅以紀錄片和這項「View.art」藏品瀏覽工具繼續跟大家見面。

不過,8月11日這晚,Bright Moments核心團隊無人現身,我們只見去年東京辦展時,與之對接的地方團隊成員Toshi和Nori等辛勤奔走。當然,Bright Moments對View.art挹注了資源,後者既然是「dialog()」展期內的一個活動,Bright Moments也算是間接贊助了「dialog()」東京站。我們可以說,為了使活動更順暢豐富,東京團隊跟Bright Moments做了一次策略性合作。

那麼,我們怎麼看待Bright Moments離開後的東京團隊,進而是東京團隊參與的「dialog()」跨國巡演呢?

人員與組織匯流中:對日本行動者的局部介紹

回答問題之前,必須瞭解Bright Moments Tokyo(2023)開始前,也就是整個Bright Moments的第六站,日本內部早有不少NFT活動,積極的行動者一直在合作推進,他們也多半是這次「dialog()」東京站的組織者和重要參與者。

大約2015年起就實驗著「每日編碼」(daily coding)的高尾俊介(Shunsuke Takawo),目前最為台灣的創作者和NFT藏家所知;筆者在本文開頭羅列的兩篇文章都提到了他,眾聲道不少成員們也都跟他在網路和現實空間有實質互動。

延伸閱讀|高尾俊介與Web3日式生成藝術

《生成面具》官網。(圖片取自《生成面具》官網

2021年,高尾發表《生成面具》(Generativemasks),結合美式圖騰和日本妖怪的特質,演算出10,000張不同的面具,享譽國際;2022年,他成立了「日本生成藝術基金會」(Japan Generative Art Foundation,簡稱JGAF),試圖為國內藝術家串接國際網絡,提供資金支持創作。在東京展期內,高尾多次擔任座談會的主持人和與談人,不吝嗇跟台日創作者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成面具》的團隊中,高瀨俊明(Takase Toshiaki,前文提到的Toshi,我們都這麼稱呼)貢獻良多。Toshi不是高尾那樣的創作者,而是機制設計者:2016年起即關心區塊鏈,2019年成立公司「tart」,協助藝術家和地方政府發行NFT,試圖以Web3工具解決他們面對的問題。他經手的大案除了《生成面具》,還有《變色熊》(KUMALEON,結合日文「熊」[Kuma]和英文「變色龍」[Chameleon]),一個由藝術家Okazz以流行插畫風格創作,始終處於變化狀態的線上生物。台灣人──應該說全世界──熟知的日本地方創生專案山古志村「錦鯉NFT」(Nishikigoi NFT),同樣由他規劃。在Toshi手上,我們看不到藝術和公益的分野。

值得一提的是,筆者於去年8月底見到Toshi本人時,他的身分還是tart創辦人及執行長;不過今年6月,tart已經跟日本數位藝術平台「NEORT」整合,並以後者為名(詳見官方新聞稿)。2022年成立至今,NEORT舉辦了許多展覽,也發行過NFT,擁有實體展出空間「NEORT++」。Toshi對公司各項事務仍有最終決定權,但目前NEORT的總監是本名竹元亮太的Niinomi。

延伸閱讀|【薄荷薄荷】地域振興與數位村民的行動網絡——探訪山古志村與其分散自治組織

NEORT羅列日本藝術家在以太坊上發行的NFT。(圖片取自NEORT官網

新媒體藝術家Niinomi的創作生涯超過十年,嫻熟TouchDesigner和Processing等工具架構。在「dialog()」的線上會議中——過去半年間,台日韓三地團隊約兩個星期開一次會——他都負責記錄並主持會議,堪稱最有毅力的執行者。有人戲稱Niinomi是「機器人」,這絕對沒有貶義:只要跟Niinomi以英文交談過就能發現,雖然有日語腔調,但他的聽力與口說都相當順暢。他本人跟我證實,至今每天早上起來上英文對話課已經八年。

那位愛開玩笑、戲稱Niinomi是機器人的人就是中田宜明,我們稱Nori。他也是NEORT的負責人之一,主責行銷推廣和品牌經營。沒有架子、擅長社交的他有著豐富業界資歷,在能量飲Red Bull、人體工學椅Herman Miller和日本著名NFT行銷平台SBINFT工作過。這次「dialog()」東京站,他設法將企業端和政府端的資源串接進來,並以流利的口條和英文擔任四國策展人對談的主持人,台灣方面由謝若琳(三明治工共同創辦人)和羅仕東(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站長)代表與談。

目前NEORT正是一個由Nori、Niinomi和Toshi組成的鐵三角,三人也是「dialog()」東京站的核心組織者。在僅僅兩天的佈展期間(8月7日、8日),他們親力親為,跟許多人員一起搭建展場。

左起:Niinomi、Toshi、Nori。(圖片取自tart和NEORT合併之新聞稿

日本內部活躍的行動者不只這些人。

2022年起至今已歷三屆的展覽「Proof of X」,每次都在區塊鏈和NFT領域尋找不同主題切入,除了有自己的初始展場,也在大型展會如「art stage OSAKA 2023」和「DIG Shibuya 2024」等現身。Niinomi就是Proof of X的發起人,策展人則是編輯科技文化前沿刊物「MASSAGE MAGAZINE」的庄野祐輔(Yusuke Shono)。這次東京展期內,他多次現身座談現場,勤做記錄。

Proof of X今年一月舉辦的主題展「解碼PFP文化」。(圖片取自Proof of X官網

除了這些行動者,平時寫了不少文章、進行政策倡議的松橋智美(Matsuhashi Tomomi)也組織了「dialog()」東京站的閉幕晚會(8月12日),一場於代官山舉辦的電子音樂派對;專精TouchDesigner創作的藝術家田中薰(Tanaka Kaoru)在展期內,於東京公民創意基地(Civic Creative Base Tokyo,簡稱CCBT)舉辦工作坊。東京公民創意基地(眾聲道曾於去年九月受邀於此帶領工作坊)的伊藤隆之和廣田ふみ並未參與這次組織,卻也到展場觀賞作品,聆聽座談。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JGAF、NEORT和CCBT的組織者們雖然分屬不同單位,卻時常合作、相互支持,在過去幾年內為生成藝術、新媒體藝術和區塊鏈技術的交會注入了一股強勁動能。

張寶成( 33篇 )

Volume DAO 共同創辦人,參與策劃台灣第一場泰卓鏈(Tezos)人工智慧 NFT 收藏展《機器會夢見 NFT 嗎?》。曾為音樂廠牌「旃陀羅唱片」(Kandala Records)負責人,與黃大旺共同發行的專輯「民國百年」,獲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大獎「數位音樂與聲音藝術類」榮譽賞。同時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專長為歷史理論。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