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北美館開館40週年驚喜大禮:獲贈畫家倪蔣懷收藏文物近500件

北美館開館40週年驚喜大禮:獲贈畫家倪蔣懷收藏文物近500件

A Surprise 40-Year Anniversary Gift: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Receives Donation of Close to 500 Pieces from Artist Ni Chiang-Huai’s Collection

倪蔣懷1894年出生於台北瑞芳,師承日本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為台灣第一代水彩畫家。台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在其逝世80週年的今(21)日,舉辦「時空膠囊—倪蔣懷作品捐贈儀式」,獲贈其個人創作、收藏之藝術作品與文獻資料數量近500件,為北美館開館40年以來受贈數量之冠。

回溯倪蔣懷1910至1940年代的藝術實踐,見證倪蔣懷始終追求的藝術精神:「金玉非寶藝術乃是至寶,心靈無形藝術即其象矣。」

倪蔣懷1894年出生於台北瑞芳,師承日本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為台灣第一代水彩畫家。台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在其逝世80週年的今(21)日,舉辦「時空膠囊—倪蔣懷作品捐贈儀式」,獲贈其個人創作、收藏之藝術作品與文獻資料數量近500件,為北美館開館40年以來受贈數量之冠。北美館十分感謝倪氏後代家族捐贈,台北市市長蔣萬安出席表示:「感謝倪氏家族後代子孫的無私捐贈,除讓這批作品獲得更好的典藏保存,以及系統性的整理及研究,更期待這份公共智慧財,能夠讓外界見證公部門與民間,一同齊心努力所成就的文化傳承使命。」

(左)倪蔣懷照片;(右)李梅樹,《倪蔣懷速寫》(本次捐贈作品),1934,鉛筆、紙,37×28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蔣懷(1894–1943)與洪瑞麟(1912–1996)兩家族有三代間近百年的世交情誼。北美館於2020年獲洪瑞麟家屬贈予重要珍藏作品,並在去(2022)年3月舉辦的「掘光而行:洪瑞麟」展覽中獲得廣大迴響,開啟了倪蔣懷家族後代思考捐贈的意向。倪氏12房家族成員基於支持台灣藝術及文化發展的信念,亦肯定北美館對於前輩藝術家的研究、展覽與推廣成果,終以「時空膠囊」的理念,慷慨捐贈倪蔣懷生前珍貴作品及相關收藏。倪蔣懷的小兒子倪侯仁出席現場,由曾孫倪伯豪代為致詞,提到「能將這些歷經二戰空襲戰亂留存下來的畫作,捐贈給位在基隆河畔的北美館永久保存,相信我的父母和兄長都會感到欣慰」。表示希望透過這些作品讓大家理解台灣美術發展的百年歷程,以及前輩藝術家們的努力與付出。

台北市市長蔣萬安(左)與倪氏家族代表倪侯仁(右一父)、倪伯豪(右二子),作品捐贈以〈艋舺祖師廟〉一作代表。(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蔣懷的多重身分:畫家、企業家與美術贊助者

倪蔣懷生長於日治時期,自幼隨父習詩詞和書法,奠定其豐富的文化涵養。以優異成績考入當時台灣人的最高學府──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在這裡倪蔣懷接受新式教育,成為台灣近代西洋美術啟蒙者石川欽一郎(1871–1945)的首位台籍弟子。其畫作師承石川英式水彩風格,筆法氤氳、色彩清雅,以描繪生活環境之題材居多,同時也擅於刻畫台灣近代建築與都市發展之貌,曾連續三次入選「台灣美術展覽會」,繪畫天賦極高。1929年他在日記中經常提到〈猴硐瑞三礦業〉中的礦區。畫中溪石散佈,河水清澈、藍紫色的天空與山脈,襯托翠綠的山崗草木,對他而言,此地非風景名勝,而是謀生養家的工作場所。

倪蔣懷,〈猴硐瑞三礦業〉,1928,水彩、紙,49×66公分,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蔣懷與基隆礦業名人顏火炎之女顏對女士成婚後,開始投入經營礦產事業,並且竭誠推動美術風氣。不僅積極參加美術活動,更資助七星畫壇、台灣水彩畫會、赤島社等畫會團體成立,亦於1929年創辦第一所私人美術教育機構—「台灣繪畫研究所」提攜年輕後進發展,如洪瑞麟、張萬傳、陳德旺等。倪蔣懷不負老師石川欽一郎的期許,一生致力於推動台灣美術發展、培育後進,成為早期台灣藝術史上最重要的幕後贊助者。

倪蔣懷,〈艋舺祖師廟〉,1939,水彩、紙,33×48公分,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攝影/朱佑霖)

今日首度亮相的〈艋舺祖師廟〉,為1939年期間,倪蔣懷在女婿家三樓露台,眺望祖師廟與艋舺繁榮的街屋樓房所畫,畫面中也可見淡水河對岸山坡,以重現台灣在地聚落的歷史風華。另外,倪蔣懷經常從基隆到台北活動,自〈台北三井商社〉一作中可見文藝復興式風情的建築。本次捐贈儀式地點特意選在台北記憶倉庫,即日治時代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北門倉庫,彷彿穿越時空呼應畫家腦中的歷史記憶。

倪蔣懷,〈台北三井商社〉,c.1930,水彩、紙,42.5×31公分,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獲捐倪蔣懷收藏文物近500件

本次捐贈含括倪蔣懷215件水彩、油畫作品(含1本台灣風景冊頁)、8本速寫簿(含學生時期圖畫課作業)和家族、學校相本寫真帖,其中也包含1929、1931、1938、1939年僅存的4本日記手稿,記載了台灣美術史上重要事蹟的時間節點,彌足珍貴。他在1929年的日記中似乎提及了第一次嘗試裸體繪畫一事。由於當時台灣很難找到裸體模特兒,倪蔣懷只在去日本工作或旅行時,才有機會請模特兒到旅館進行創作。

倪蔣懷,〈幔前裸婦〉,c.1934,水彩、紙,49×33公分,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除了200餘件倪蔣懷個人作品的捐贈外,另有200餘件其精心收藏其他藝術家的作品及相關圖書文獻。倪蔣懷生前曾想成立一座名為「寶峯」(寶峯為倪氏福建泉州祖籍堂號)的美術館,以推廣台灣美術教育為志向。在他1939年1月6日的日記中,記載了「寶峯美術館成立計畫」宏願,提出美術館具體位置、構造、維持費等規劃概念。

倪蔣懷1939.1.6 日記,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重量級捐贈文物亮點:

1. 石川欽一郎《花鳥風月帖》和《波濤萬里帖》

捐贈石川欽一郎的36件佳作,其中具特殊意義的《花鳥風月帖》和《波濤萬里帖》二本寫生冊頁,在1929年2月3日倪蔣懷的日記記載,是老師石川為嘉許自己成立「台灣繪畫研究所」的努力,繼《山紫水明帖》之後,再度的致贈的寫生冊。《波濤萬里帖》以12景描繪石川歷經波濤,抵達歐洲旅行時的風景見聞。

石川欽一郎,《波濤萬里帖》,1929,水彩、紙,冊頁24×18cm,內頁(展開)24×36 cm(×13)公分,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 日本藝術家作品27件:真野紀太郎、大下藤次郎、古賀春江等

真野紀太郎,〈印度風景〉,1933,水彩、紙,29×38公分,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3. 台灣藝術家作品4件:李梅樹、藍蔭鼎、陳植棋、洪瑞麟

畫家陳植棋英年早逝,得年25歲,遺世作品數量不多。本次獲捐〈紅樓自宅寫生〉為北美館首件入藏的陳植棋畫作,具重要意義。

陳植棋,〈紅樓自宅寫生〉,1925,水彩、紙,26×37公分,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4. 中國名家字畫卷軸18件

5.  176冊倪蔣懷購藏圖冊、文獻資料

本次捐贈有多達176冊倪蔣懷購藏的中外美術畫冊、圖錄、藝術雜誌等,可窺探其於1930年代所觸及的藝術視野。

倪蔣懷購藏的中外美術畫冊、圖錄、藝術雜誌等,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本次贈予,北美館肩負作品的保存維護、教育研究與展覽的重責大任,期能延續倪蔣懷宏觀的藝術願景,持續藉由珍稀的藏品充實研究脈絡與推動美術教育。同時,長期贊助藝文發展的「美術館之友聯誼會」與「紀慧能藝術文化基金會」,因認同本案文化傳承之重要意義,故而挹注經費於200多件捐贈作品的修復計畫,期盼讓這一批甚少面世且質量俱豐的作品風貌早日重現於世。

北美館館長王俊傑表示:「關於倪蔣懷的創作面貌,北美館早年曾於1986年舉辦『石川欽一郎師生特展』和1996年的『藝術行腳一倪蔣懷作品展』等,本次家屬的捐贈推進了北美館典藏臺灣作品之深度與廣度,對於建構美術史的研究及留存,亦注入極大的動能。」這批捐贈作品,目前計畫於未來2025年修復計畫大功告成後,於北美館隆重展出。

「時空膠囊—倪蔣懷作品捐贈儀式」倪氏家族與貴賓合影。(註1)

註1 台北市市長蔣萬安特別出席,倪氏後代家族、前輩藝術家陳植棋家屬陳子智、台灣藝術史學者白雪蘭、台北市文化局局長蔡詩萍、「美術館之友聯誼會」會長劉如容與「紀慧能藝術文化基金會」代表卓培儀亦共襄盛舉,一同揭開被遺忘的時空膠囊。

朱佑霖(Chu Yu-Lin)( 74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碩士,擅長東方藝術史研究,現任典藏ARTouch編輯。

歡迎來信投稿:yulin@artou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