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全世界最老的木造建築在日本:揭密法隆寺的大秘寶

全世界最老的木造建築在日本:揭密法隆寺的大秘寶

法隆寺的寺院群及建築本身可以看到從飛鳥時代到平安時代的建築樣式,以及佛教寺院的配置新增與改變的過程,在整個日本建築史中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
日本的寺廟寶庫多藏有珍貴的收藏,在每年的春季跟秋季法隆寺都會舉辦秘寶展,而這些祕寶平常是被保管在大寶藏院的寶庫內,只有秘寶展的時候才會特別拿出來展,這些祕寶多是飛鳥時代的時候從中國或是其他地方傳到日本的珍貴藏品。而明年東京國立博物館3月至5月間,便將聚焦在日本首座被列為世界遺產之一的法隆寺,推出特別展「法隆寺 金堂壁畫和百濟觀音」,展出具今約1300年前、飛鳥時代製作的金堂壁畫摹寫,以及金堂內收藏的百濟觀音和各式佛像。但除了收藏之外,更不容歷史迷錯過的是「法隆寺」建築!
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築:法隆寺
法隆寺除了在收藏史、文化史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之外,其建築本身也是日本建築史上重要的文化資產。法隆寺的金堂和五重塔被認為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造建築,而法隆寺整體也在1993年成為日本國內首度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之一。(註1)
西元587年,用明天皇(542-587)為了祈求自己的病體痊癒便發願要建寺造佛。雖然最後還是過世了,但他的繼承人推古天皇和聖德太子,依舊遵循前人遺願,持續建寺造佛。西元607年,藥師如來佛像傳來,並在同年完成了法隆寺。然而在西元670年的時候,因為大火燒毀了寺廟建築,最遲一直到奈良初期,才以飛鳥時代的樣式重建。
法隆寺以平面來說,可以分為西院及東院,西院以金堂和五重塔為核心,外圍有迴廊包圍住,在南側開中門作為出入口。而東院則以夢殿為中心。金堂和五重塔是飛鳥時代的建築樣式,夢殿和傳法堂則是奈良時代新建的,平安時代增建了大講堂與綱封藏(編按:即倉庫),鎌倉時代新增聖靈院,而室町時代則是南大門。因此現在我們所見的法隆寺院群,是由許多時代的建築組構而成的。
金堂、五重塔、中門與迴廊採用的是飛鳥時代的樣式,從一些細部中可以看到和奈良時代的差異性,例如曲線膨脹的圓柱、使用雲型斗拱、在大斗下面使用皿板。作為核心之一的金堂,但主要為正面五開間、進深四間,是重檐歇山頂,但上層的開間和進深都比下層的少一間,明顯的變小。構造上面最大的特色就是使用雲型斗拱,斗拱上甚至有沿著輪廓雕刻的波浪狀花紋。因為在第一層有附屬裳階的緣故,看起來開間數變得更多。
法隆寺金堂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造建築之一,其中有飛鳥時代繪製的壁畫及日本佛像收藏。(詹佩瑜提供)
法隆寺金堂細部。(詹佩瑜提供)
另外一個核心五重塔,從外觀上來看,越往上層規模越來越小,最上層的一邊長度只有第一層的一半;從第一層開始為五開間,每上一層變成三開間,最後只剩兩開間。細部的結構跟金堂相同,從有紋樣的雲型斗拱和小組格天井的紋樣來看,建立年代可能比金堂還要晚。五重塔中央有個埋入地底的心柱[註2],在心柱的周圍有四天柱以及側柱包圍著,側柱上有斗拱來支撐木塔建築,然心柱柱身與周圍的結構沒有直接的相連關係,一直到頂端才與塔建築連接在一起並突出屋頂外明顯可見的剎。塔(Stupa)是放置釋迦摩尼佛遺骨的建築,在寺院群建築中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通常舍利會放在中心柱的礎石裡面、塔頂的相輪之中或是放在塔的中心。法隆寺五重塔的舍利子就是放在中心柱的礎石裡面,而這個祕密一直到大正15年才第一次被發現,不過舍利子放在五重塔的哪個位置,以及放置的方式,是直到戰後才完全明朗。
法隆寺的五重塔是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築之一,最頂端的屋簷長度只有第一層的一半,中央有個埋入地底的心柱。(詹佩瑜提供)
中門從2016年到今年2月幾近修復完成,它是正面四開間、進深三間的建築,相當獨特的二重門例子。上層和下層的開間數雖然相同,但是柱子排列的方式卻沒有對齊,其構造其實跟金堂可說是相同,中門的兩側接著迴廊。原本是封閉的矩形,經藏、鐘樓與講堂都在迴廊外,但後來約於10世紀的時候重建講堂與鐘樓,它們和經藏全部連接在一起,變成現在凸字型的迴廊平面。
 
從飛鳥來到奈良,從西院走到東院。
法隆寺的東院有三棟主要的建築,傳法堂、夢殿及舍利殿。其中相當令人注目的,是平面為八角型的夢殿。一般而言,古代的佛堂多為長方形的平面,但法隆寺東院的夢殿卻是少數的八角型平面。夢殿是為了追思聖德太子所建造,當時設置東院的時候,也設置了以夢殿為中心的迴廊,在夢殿的北邊設有舍利殿,存放太子的遺物以及傳法堂。雖然夢殿與東院的設置年代差不多,但後期夢殿建築有不少的增修,尤其在1230年之後,不僅修建的斗拱變得複雜,屋頂的翹起結構也有調整。但沒有改變的部分仍是存在著,例如屋簷的高度以及屋頂上的青銅製寶珠還保存著。傳法堂則是東院的講堂,於761年創立,中世以後有重修過一次,主要以奈良時代的形式修復。傳法堂是懸山頂、本瓦葺,內部使用兩層的虹樑及蟆股結構支撐屋頂。
法隆寺東院為了追思聖德太子所建造的夢殿,是日本寺院少見的八角型平面。(詹佩瑜提供)
回到西院,走入中門穿過金堂與五重塔之間,迎面而來的正是法隆寺大講堂。大講堂創建的時間其實並不清楚,現在僅能知道的是最遲在平安時代,大講堂就已經存在了。它曾在925年間燒毀過,並於990年重建,最初是正面八開間的建築,但經過元祿年間的修復,變成了現在九開間、單檐歇山頂的佛堂,其斗拱為相較於其他建築物來的較簡樸,正面的門板相當高大。
法隆寺內的大講堂,據推測最晚在平安時代已建立,曾在西元925年之間燒毀,並於西元990年重建。(詹佩瑜提供)
法隆寺的寺院群及建築本身可以看到從飛鳥時代到平安時代的建築樣式,以及佛教寺院的配置新增與改變的過程,在整個日本建築史中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到奈良旅行的時候,不妨走一遭法隆寺,看看日本最古老的寺廟以及大寶藏院中所藏的祕寶吧!
參考資料:
日本建築學會,《日本建築史圖集》,東京:彰國社,2011。
太田博太郎著,黃蘭翔譯,《日本建築史序說》,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2018。
近藤豊,《古建築の細部意匠》,東京:大河出版,1972。

 
註釋:
註1   當時另一棟同時被列入世界遺產者,是大家熟知的姬路城。
註2  心柱具有防震的功能。
 
詹佩瑜( 4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