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關西非比尋常,京都國立博物館、奈良國立博物館以及大阪市立美術館各自展出陣容豐富的特展,展品清單上眾多的「國寶」標記熠熠生輝,想必將吸引眾多美術史愛好者前往尋寶。而在博物館之外,尚有許多國寶建築及國寶藏地座落於京都、奈良及大阪一帶。特別是京都、奈良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區域內的國寶數量實在驚人。因此本文以奈良國立博物館作為起點,精選其周邊容易抵達的國寶地點;並將近期文化財公開、夜間參拜等期間限定活動推薦給大家。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那些搬不進博物館的大寶吧!
延伸閱讀|2025關西文化尋寶圖──博物館外的國寶名勝:京都篇
※展覽活動詳細資訊請以官方網站為準。
東大寺

奈良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佛教華嚴宗大本山。東大寺始於神龜五年(728)建立的金鍾山寺,為聖武天皇(701-756)早逝的皇太子祈禱冥福所建。東大寺的基本寺院架構於8世紀中底定,大佛殿中的盧舍那大佛亦為彼時所建。東大寺的國寶金堂——大佛殿曾兩度遭遇祝融之災,現存的建築於1707年竣工,正面寬57公尺,深50.5公尺,高度約48.7公尺,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建築。
堂內安放的盧舍那佛坐像(奈良大佛),高約15公尺,為世界最大鍍金青銅佛像。而在大佛的右後方,有一根底部開了四方形大洞的柱子。據說穿過此洞就能遠離疾病,願望也能實現,讓大人也熱衷於挑戰。此外,東大寺境內還有開山堂、鐘樓、轉害門等諸多國寶、重要文化財建築。每年舉辦正倉院展的知名寶庫——正倉院亦位於東大寺。
延伸閱讀|為何聖武天皇遺物要放在東大寺:正倉院文物背後的小故事
興福寺

奈良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佛教法相宗大本山。歷史可追溯至7世紀末8世紀初,與奈良時代的藤原氏關係密切。鄰近的春日大社亦由藤原氏創建。興福寺代表佛教,春日大社則是神道信仰,原先同為藤原氏的信仰中心。直到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推行「神佛分離」,春日大社獨立為神社,興福寺則繼續作為寺院運作至今。
興福寺境內的國寶五重塔為奈良標誌性風景,可惜現正維修中。不過境內尚有其他國寶建築,如位於五重塔旁的東金堂。其為典型的奈良時代佛堂建築,內部供奉多尊貴重佛像:本尊〈銅造藥師如來坐像〉、〈木造文殊菩薩坐像〉等,皆為常態公開。另外還有春秋兩期特別公開的國寶北円堂。該堂被譽為日本現存八角殿中最美麗的殿堂,內部供有〈木造彌勒如來坐像〉、〈木造無著・世親立像〉等,可謂國寶濟濟。
元興寺

奈良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奈良時期與東大寺、興福寺並列為當地大寺。元興寺的前身是日本第一座正式的寺院——法興寺(飛鳥寺),由蘇我馬子(551-626)將其遷至平城京。現在的元興寺有兩處,一為位於奈良市中院町的真言宗元興寺(源自極樂寺遺址);二為位於奈良市十八辛屋町的華嚴宗元興寺(源自佛塔遺址)。
此篇主要介紹之前者境內有:被指定為國寶的極樂堂(極樂坊本堂、曼陀羅堂)和國寶禪室(極樂坊禪室、春日影向堂)。它們是過去僧侶宿舍的遺跡,曾於鎌倉時期重建,回收再利用了部分飛鳥、奈良時期的建材。此外,每月舉辦一次的「是心會」,可以在國寶禪室中體驗坐禪,本月的舉辦日期為4月13日。
延伸閱讀|【2024鬼月專題】日本百鬼夜行寺廟中的妖怪──元興寺鐘樓鬼
新藥師寺

據說為光明皇后(701-760)為了其夫聖武天皇能夠盡快康復而建於747年。在奈良時期被列為奈良十大寺院之一,曾經擁有七堂伽藍的新藥師寺,現僅殘存本堂,而此本堂被指定為國寶。特別的是本堂內部並沒有裝設天井,抬頭便可看到樑桁結構的「化粧屋根裏」。再低頭平視,可見中央設置了一座大型圓形土壇,壇上供奉著本尊藥師如來坐像,以及十二神將立像,俱為國寶。神情憤怒的神將們圍繞著藥師佛,顯現強大的護衛決心。
此外,4月8日將舉辦「修二會」,當日晚間將有僧侶手持十支大松明及一支籠松明(大火炬)繞行本殿,原本的淨白本堂外牆將映上紅紅火光,是旅客亦可親眼見證的傳統儀式。
唐招提寺

奈良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佛教律宗的總本山。由中國唐代高僧鑑真(688- 763)於759年創建。唐招提寺境內的國寶建築雲集,如金堂、講堂、鼓樓等, 其中金堂保留著8 世紀末初建時的風貌,因而具代表性。金堂內中央供奉著本尊盧舍那佛坐像,右側供奉著藥師如來立像,左側供奉著千手觀音立像(均為國寶)。 講堂這座建築則是從平城宮的東朝集殿遷移並改造而來,其現今的樣貌主要受到鎌倉時代的改造影響,依然是唯一仍保留平城宮風貌的珍貴建築。
此外,境內的御影堂供奉著鑑真和上坐像,這是日本最古老的夾紵造肖像。雕像雙目緊閉,或許與鑑真為渡海至日本而失明的歷史相呼應,展現其堅韌不屈的精神,亦為不容錯過的國寶珍品。
藥師寺

奈良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佛教法相宗大本山。建於680年,源於天武天皇(?-686)發願,祈求皇后鵜野讚良皇女(645-703,即後來的持統天皇)病癒。直至天平時代都是日本四大寺院之一的藥師寺,其金堂、東西塔、大講堂等主要建築的宏偉外觀被稱為「龍宮造」(龍宮造り)。
而配圖可見的伽藍布局被稱為「藥師寺式伽藍配置」,中央為供奉本尊的金堂,並於東西兩側各建一座塔。其中,唯一自1528年的火災倖存下來的東塔,已被指定為國寶。東塔據說建於730年。由於每層都設有裳階,雖為三重塔,但屋頂共有六層。整體造型穩重和諧。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藥師寺三大壁畫的春期特別公開,東塔與西塔的初層亦將於4月26日至5月6日開放。
法隆寺

奈良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佛教聖德宗的總本山。為了紀念其已故的父親用明天皇(?-587),聖德太子(574-622)在斑鳩御殿舊址上建立了法隆寺,約於607年竣工。雖曾在670年盡數燒毀,但又按照飛鳥時代形式重建起的「西院伽藍」,仍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築群。西院以五重塔及金堂為核心,不對稱的特別配置被稱為「法隆寺式伽藍配置」。五重塔高約32.5公尺,為日本最古的木造塔。而塔旁的金堂則為西院裡最古的木造建築,堂內供奉著飛鳥時代的國寶本尊釋迦三尊像等多座佛像。
穿過西院的東大門,參道的正前方便可見東院伽藍,建築主要為奈良時代的形式。東院之本堂夢殿,為一座建於高基壇之上的八角圓堂,內部供有救世觀音像。此觀音像為日本著名的秘佛,每年僅公開春秋二期。今年春期的特別開扉為4月11日至5月18日。
原文載於《典藏.古美術》391期〈關西文化尋寶圖──博物館外的國寶名勝〉,作者:曾信容。

【雜誌購買連結】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