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澄波
陳澄波 (1895-1947)
男,台灣嘉義人。台灣總督國語學校師範科時期受教於石川欽一郎;1924年入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師範科;1927年再入研究科專攻西洋畫,受田邊至、岡田三郎助等油畫家指導。1929-1933年旅居上海任教新華藝專、昌明藝專、藝苑繪畫研究會名譽教授等職。1933年回台與楊三郎、顏水龍、廖繼春等人發起臺陽美展,創辦足資與官辦沙龍抗衡的民間美術團體臺陽美術協會。
1926年陳澄波以〈嘉義街外〉一作入選日本帝展,為台籍人士油畫入選的第一人,引起日、台兩地相當的注目。陳澄波的作品以風景畫為主,除了樸實的用
相關報導文章
2025.02.12
一葉知秋,當台灣美術成為自然力的註腳: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
2025.02.12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從藝術史視角看消失的「臺灣神社祭」
2025.02.11
【24/25】2025藝術環境趨勢:臺灣「生態」藝術史的跨域策展潮流
2025.02.07
【專題】藝術中的自然史Ⅰ
2025.01.17
「藏珍—清翫雅集卅周年慶收藏展」史博館盛大開幕,頂尖私人珍藏公開
2024.12.01
田邊俊夫:「家」的拼圖
2024.11.15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相遇在東京:關於不在臺灣的臺灣美術史故事
2024.11.02
臺南市美術館榮譽董事長陳輝東辭世,享壽87歲
2024.10.24
藝術週重頭戲,ART TAIPEI 2024台北藝博精選展位亮點一睹為快!
2024.10.08
筆山墨海──史博館藏中的臺灣勝景
2024.10.04
【蕭文杰專欄】雕塑家黃土水作品三個鮮為人知的小故事
2024.10.03
在現代化浪潮之下開創新頁與回返傳統: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研討會側記與策展解析
2024.09.09
南美館二館「升格」之問:官方回應與未解之惑
2024.09.02
疊床架屋!?
2024.08.21
【專題|一起看繪本!】05.綻放生命藝術之花的藝術繪本
2024.07.15
島嶼與私人的心象風景:劉耿一的殖民越境與威權反思
2024.06.13
回歸史料讀歷史:淺談台陽美術協會的研究與史料運用
2024.06.03
閱讀彙編史料,走向更高的遠方:《裝飾台灣的春天》謝辭
2024.05.30
重見臺灣美術史:國家圖書館收藏雄獅美術,延續半世紀的藝術生命
2024.05.28
對國立臺灣美術館「匯流溯源-國美典藏臺灣早期書畫展」的三個疑問
2024.05.17
2024梅樹月:歡慶臺陽美協成立90週年,裸婦作品「春色無邊」引爭議?
2024.04.25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關於畫筆與顏料的另類「日治時期臺灣美術史」
2024.03.28
關於歷史/記憶的重構,一步一步尋找《尋找湯德章》與國族史
2024.03.25
【蕭文杰專欄】一個類似文資的觀點—我們如何建構出臺灣自己的美術節
2024.02.08
2024過年走春看展攻略!典藏編輯推薦:23處藝文展覽地圖
2023.12.19
移動下的藝術史:嘉義市立美術館「鄉關何許?」特展中的作品解密
2023.12.09
鼎廬文化藝術基金會成立,揭幕藍蔭鼎遺作展「台灣風情」
2023.11.28
當代策展的多重跨域:策展人洪廣冀帶你看「林野:力的交界」特展
2023.08.30
聚散.對話.交集,「我們在此相遇」一同回望起點
2023.07.17
何德來的「吾之道」與唯心風景:遠離官展美學與流派的日治台灣藝術家
2023.06.19
【博物館的臉:機構社群行銷】如何思考藝術史展覽的社群企畫
2023.06.07
【對話下的Taiwan Art】傑作:台灣美術的神話創造與西方視角
2023.05.25
詩媽?藝姐?李德和!
2023.05.17
【2023梅樹月】「山行譜曲」特展:台日88件作品回顧台灣山岳圖像記憶
2023.05.12
【小典藏|愛閱讀】媽媽,不只是媽媽!母親節繪本推薦
2023.05.01
【國美館35周年】跨世代200件台美典藏精選展:與館內策展人黃舒屏、賴駿杰有約
2023.04.24
作為雕塑的條件:看嘉美館「定神-蒲添生臺灣頭人巨帙」
2023.04.24
緬懷朱銘:寄神於形的雕塑大師,提前陪天上媽媽過母親節
2023.04.07
編織多層次交迭的台灣故事 「臺灣意象—帝國眼中的臺灣風物」展與新形態的館際合作
2023.03.31
超狂黑科技修復術:故宮破損陶瓷搶救修復特展
2023.03.24
參與過抗日聚會,卻幫日本皇室製作雕塑?藝術史明星黃土水的矛盾
2023.03.17
與藝術家相遇的悸動:周美玲導演談史博館口述歷史紀錄片
2023.03.10
一個更「接地氣」的香港巴塞爾及其亞洲視野,專訪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新任總監樂思洋
2023.03.09
琳瑯山閣誰人知,諸羅歷史今何在?—談陳漢聲「第九景(聽其自由)」
2023.02.24
台灣藝術史的二二八切面
2023.02.22
【小典藏│愛閱讀】將油彩化作對土地的熱愛 ——人權故事繪本《戴帽子的女孩》
2023.02.22
【趣味橫生的台美史】從喜馬拉雅到蘭嶼:吉原芳仙的「奧之細道」
2023.01.24
蘭千山館的史前史:林柏壽與二十世紀台灣美術
2023.01.05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公布2023旗艦計畫,場館硬體持續優化朝低碳永續經營
2022.12.21
【高森信男專欄】消失的廠工:台灣美術史中的工業場景
2022.11.10
當代策展中的日治台灣在野美術:高美館「南方作為相遇之所」與北美館「在夾縫中行走」
2022.09.20
【小典藏|愛閱讀】來看!藝術家的自畫像 ─親子在高美館裡與畫對話
2022.07.11
黃國才的流亡日誌(台灣新番連載):「我在哪,香港就在哪。」
2022.05.26
陳英聲與朴潤元:日治台灣與朝鮮藝文創作者們的「殖民地之旅」
2022.05.21
《甘露水》移師高美館,感受臺灣「藝術的福爾摩沙時代」 新增大南方藝術視點
2022.04.11
陳澄波與他的好朋友:「人.間─陳澄波與畫都」在嘉義市立美術館
2022.04.06
【趣味橫生的台美史】藝術與犯罪:1932年林垂拱別墅竊畫事件
2022.02.14
時代是咬銜著時代:繪畫的痛覺,陳敬元「PAGES (2021–20)」
2021.12.06
【高千惠專欄】地景說話3:腳─從註腳到肉腳的圖徑
2021.11.18
錦繡下的畫筆:繡都朴子與在地畫家吳天敏
2021.11.08
【蕭文杰專欄】由文化資產角度看台灣藝術保存的幸與不幸
2021.10.04
謝木流:末屆府展的藝術過客
2021.10.01
走向世界:北美館響應文協百年,再現日治時期經典畫作
2021.09.22
明日朝陽照逝水:南山公墓長眠的青年畫家高均鑑
2021.09.13
【藝術中的建築專題】建築人如何解讀「藝術中的建築」:專訪建築文史工作者凌宗魁
2021.09.09
【小典藏|愛閱讀】03. 時空修復師X《會說話的畫》
2021.08.16
【藝術中的建築專題】鄉土與現代的雙面性:台灣日治時期繪畫中的建築
2021.08.12
【小典藏│新鮮事】國美館線上資源 「我的魔法修護學院」探索藝術品修復的神祕!
2021.08.07
吳松妹—「芝山巖合祀」中的台灣教師
2021.08.05
【小典藏|愛閱讀】02. 時空修復師X《紅色在唱歌》
2021.07.12
【小典藏|愛閱讀】01. 時空修復師X《戴帽子的女孩》
2021.07.05
V-Touch藝術史|黃榮燦
2021.06.11
遨遊物外:國內博物館與美術館線上資源不錯過
2021.05.11
【小典藏│新鮮事】《時空修復師》X繪本工作坊:繪畫是他們的夢。你也喜歡畫畫嗎?
2021.05.04
【小典藏|愛閱讀】殞落的文學星子仍兀自閃亮──2019辭世作家紀念特展
2021.04.26
李梅樹紀念館「梅樹月」活動,展出東京美術學校師生作品
2021.04.12
創造不朽精神之微觀世界:專訪《青春不朽》導演林君昵、黃邦銓
2021.04.07
【蕭文杰專欄】碧潭美景不該保育嗎?判定不具文化景觀價值的問題何在?
2021.04.01
一個「走觀念路線」的影展,黃明川談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的八年
2021.03.27
海外存珍,流轉回鄉:國美館順天藏品歸鄉展開幕
2021.03.25
V-Touch藝術史|陳澄波
2021.03.08
【小典藏│愛閱讀】那些你不知道的女性故事以及她們的心聲
2021.02.26
十五上元暝:台灣美術中的元宵節
2021.02.10
臺府展史料庫上線,逐步完善臺灣美術史檔案內容
2021.02.08
吳明哲:藝心亦醫,收藏是人文與情懷的世代傳遞
2021.01.13
V-Touch展覽|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王榆鈞的聲音導覽
2020.12.16
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仍待補上的拼圖
2020.12.11
【小典藏|愛旅行】從繪本出發的台灣環島小旅行
2020.12.10
【典藏藝術行腳】實踐藝術生活化,走進人文、藝術生命力豐沛的彰化
2020.12.10
【小典藏|愛旅行】從繪本出發的台灣環島小旅行
2020.11.25
「經典再現─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於國美館展出
2020.11.16
【台灣當代藝術之方言的書寫與實踐】你的方言,我的國語
2020.11.09
【創作下的女性專題】江文瑜的陳進書寫:《山地門社之女》背後的女性系譜與陰性書寫
2020.11.06
【出天龍國專題】望海處的想像:台灣藝術與基隆的潮汐
2020.10.16
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臺灣現代藝術的重探與再譯
2020.10.08
「辶反風景」: 嘉義市立美術館開幕展
2020.09.29
李梅樹紀念館「梅樹月」開幕:石川欽一郎師承與珍貴照片重現臺灣
2020.09.29
青年世代的策展人館長:專訪賴依欣,面對「機制」的練習
2020.08.31
出版華人藝術家全集,衣淑凡光照藝海,令人喝采!
2020.08.25
【鬼月專題】他者眼中的魅幻臺灣:宮田彌太郎的《女誡扇綺譚》
2020.08.19
【鬼月專題】臺府展中的幽靈畫作與日治臺灣的鬼怪圖像
2020.08.07
【小典藏│美學怎麼玩1】05.藝術五部曲!來看繪本裡的藝術家
2020.06.10
當代桌遊突圍傳統:專訪富比士亞洲傑出青年張倚奇
2020.06.01
Wild, Wild, Wired. 瘟疫與藝術產業的數位淘金夢
2020.04.22
愛臺灣,從愛臺灣藝術家開始!
2020.04.20
【小典藏│愛閱讀】《藝術,在這裡》讓你成為美術館小達人
2020.04.10
陳澄波之子陳重光逝世,享年95歲
2020.03.30
【小典藏|愛看展】從畫裡,看線條《線條到網路─陳澄波與他的書畫收藏展》
2020.03.24
【小典藏│愛閱讀】3/25美術節,來看藝術繪本選書!
2020.03.13
【小典藏│新鮮事】藝趣童樂!「小兒美畫會」兒童藝術工作坊來囉~
2020.03.13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古美術領域應對措施(博物館、拍賣市場)
2020.02.25
從手稿、寫生冊看國寶級畫家林玉山的一路走來──臺中國美館「林玉山作品捐贈特展」
2020.02.12
盧秀燕市長,切莫廢藝術而就草包
2019.12.27
旅日藝術家何德來的人生軌跡:「何德來與日本美術團體—新構造社」展
2019.12.03
策展人蔡耀慶談陳澄波的畫中點墨、翰墨交遊
2019.11.27
羅芙奧領軍,臺北秋拍本週末起跑
2019.11.25
塵封的歷史終能見到曙光,「線條到網絡:陳澄波與他的書畫收藏」展開幕
2019.11.07
臺灣藝術家周天龍、彭坤炎入選日展,於東京新國立美術館展出
2019.10.17
繪本界俠女幸佳慧逝世,生前獲頒金鼎獎特別貢獻獎
2019.09.10
動盪與亂世裡的藝術革新:1914-1945
2019.08.28
文化部重建台灣藝術史跨出重大一步:順天美術館館藏正式返台
2019.08.08
一幅畫,也是精采的歷史線索:陳澄波「特寫型畫冊」正式出版
2019.07.10
星叢中的自我/台灣定位:「日殖時期現代文藝的共時與差異論壇」
2019.06.05
無所欲——X先生的古典收藏美學
2019.05.22
【小典藏|主題】輪船開到哪裡去?
2019.04.29
【小典藏|愛閱讀】會呼吸的作品─《會說話的畫》
2019.03.26
【小典藏|愛看展】望向山林-陳澄波戶外美術館
2019.03.15
府城的藝博散策:走訪2019年台南藝博會
2019.03.07
天堂如何激進?第六屆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本月登場
2019.01.11
從台灣境外國際藝博元年看台灣畫廊特質新象限
2018.12.27
解構下的繪畫獨白──閱讀何肇衢的創作世界
2018.11.24
香港佳士得夜場,具體反射保守氛圍
2018.11.23
機制.移行.內外——重建台灣藝術史學術研討會
2018.08.06
三十週年×KAWS典藏展:梵藝術父子檔的「潮眼力」
2018.07.05
專題|結語:台灣古蹟建築作為承載歷史、記憶與文化主體性的有形標的物
2018.06.22
台北藝術園區案進行式:林平談「北美館擴建案」軟體如何先行
2018.05.11
【簡秀枝專欄】回歸台灣美術史.喜迎尊彩25週年慶「傳承/可見與未可見」
2018.05.04
30處珍藏,126件作品,林玉山回「嘉」大展
2018.04.29
意識之光.夢的身體—阿比查邦×蔡明亮《從電影到劇場》對談精選呈現
2018.04.13
為何我以一個虛擬藝術家的身分作畫:專訪桑久保徹
2018.03.28
國際豪門畫廊壓境vs.台灣一線畫廊突圍
2018.02.07
梵藝術中心新址落成 首檔展出KAWS作品
2017.12.12
Happy Holidays!歲末最強的旅遊計畫
2017.11.16
關鍵一役,重振亞太藝術市場話語權: 2017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7.11.10
承繼與混種 關於「日本近代洋画大展」兼談台灣當代幾片風景
2017.09.25
遙寄海風 台灣藝術 1930-2017
2017.09.21
玩味美術史,從陳澄波到《南街殷賑》
2017.09.21
2017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亮點搶先看!
2017.09.19
購藏新趨勢 ART TAIPEI 2017
2017.08.23
盧嘉興百年誕辰玉器展
2017.06.14
稻浪與縱谷間的佈展課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的教育之旅
2017.06.13
〈拍賣預告〉景薰樓 亞洲華人現當代藝術 共尋大師風采
2017.06.02
美福大飯店 「尊爵不凡」的雄心收藏
2017.04.05
用文化縫合歷史傷痕 屹立不搖:陳澄波特展
2017.03.09
「八十臺陽 ‧ 再創高峰」特展
2017.03.07
三強鼎立之外 席德進重返榮耀
2017.02.03
時光織錦,人對土地的存在感
2016.11.30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華人現代藝術領航 翻轉世代經典
2016.07.06
見證世紀的藝術大師
2016.06.23
尋回晨昏、節氣與土地經驗
2016.06.17
張義雄繪畫的題材與技法
2016.06.17
打造台灣文化競爭力
2016.04.21
當經典桌遊「Modern Art現代藝術」遇到陳澄波
2016.04.21
紅海戰略中的生存戰 Young Art Taipei 2016
2016.04.14
期待多時,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成立
2016.03.29
女性與台灣近現代美術─從張李德和、陳進談起
2016.03.23
在藝博潮流中覓徑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2016.03.22
自在的轉化(二) 蒲浩明雕塑個展
2016.02.05
【陳澄波系列報導】台灣文人總督上山滿之進
2016.02.05
【陳澄波系列報導】山海之歌
2016.02.05
【陳澄波《東台灣臨海道路》現蹤日本系列報導】
2016.01.22
長流2016年度經典鉅獻
2015.10.23
【2015台北藝術博覽會系列報導】開闊收藏品味
2015.10.20
向大師致敬-臺灣前輩雕塑11家大展
2015.10.04
蘇富比夜場 草間婆婆與馬雲的驚奇!
2015.10.01
【陳澄波系列報導】近一世紀的神隱
2015.09.16
專訪蘇富比現代亞洲藝術部主管張嘉珍
2015.09.15
2015秋季拍賣會亞洲藝術群星閃耀
2015.09.04
許家維入選「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亞洲視野展區
2015.08.04
如豆的宇宙 輪到當代藝術了!
2015.07.27
臺灣製造.製造臺灣: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展
2015.07.14
台灣製造 . 製造台灣,林育淳談 「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展」
2015.05.21
政府加持的特殊活力_2015台南藝術博覽會
2015.03.18
春日遊藝 2015台南藝術博覽會
2015.03.05
老將霸山頭 平緩回暖的勢頭
201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