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琳瑯山閣誰人知,諸羅歷史今何在?—談陳漢聲「第九景(聽其自由)」

琳瑯山閣誰人知,諸羅歷史今何在?—談陳漢聲「第九景(聽其自由)」

Who Now Knows of the Linglang Mountain Pavilion or the History of Old Chiayi? On Chen Han-Sheng’s Solo Exhibition “Landscape No. 9 (Free to Choose)”

陳漢聲個展「第九景(聽其自由)」以標本式取樣影像的作法,除了呈現往昔的嘉義八景之外,還包括貫穿該展的主角張李德和曾經的居所,以及他與嘉義文人交游的「琳瑯山閣」之所在。而藝術家選定為「第九景」的「琳瑯山閣」實則比戰後選出的「嘉義八景」更早存在,透過數位形式重建已不復見的琳瑯山閣,重新凸顯非線性時間式的觀看方式組合,使歷史詮釋不囿於既有敘事。「第九景(聽其自由)」在關注歷史時,將特定的角色與事件隱於城市空間的變化之後,似是想陳述,政權抹去的不僅是藝術家個體,也是一個城市網絡式的人文精神存續。至此,「第九景」不僅只是「琳瑯山閣」,也是一道未來的風景,其內容聽任嘉義居民自由創造。

指路線索

走進陳漢聲個展「第九景(聽其自由)」的展場中,一只充氣恐龍以洩氣的狀態佔據了大部分的位置。熟悉嘉義的觀眾,絕對不會不知道,這只物件於嘉義人心中的地位:不管是開車走縱貫線,或者是搭火車進嘉義,都會遠遠地看見一只巨大的充氣恐龍,站在街旁迎接。這時,踏入定時會被恐龍充滿的展場,就也像是踏進藝術家所擬造移置的嘉義,這是藝術家給予觀眾的第一個看展線索。但恐龍豎立的風景今日不復存在,只有特定的Google街景角度,才留有2014年左右尚昂然挺立的充氣恐龍,剩下的最新街道影像,都徒剩攤成一坨的綠色帆布。

諸羅記玩具城是侏儸紀的諧音,玩具店因此以充氣恐龍為玩具店吉祥物,經歷二十多年,已成為嘉義人的共同記憶,《諸羅記玩具城》造型汽球現成物。(陳漢聲提供)

數位空間是個奇妙的存在。即便今日我們仍將網路相關的技術視為不斷推進的新媒介,不過這項技術自使用以來,卻也已經歷經數十個年頭,並且在虛擬的世界裡,留存了許多勘可召喚記憶的檔案。筆者所居住的柏林市,因為曾歷經民眾抗議侵犯隱私疑慮,故許多街道影像僅紀錄到2008年前後(即此服務初開通時)。2008年前後,卻正是柏林市中心再開發最為快速,都市空間景觀變化最為劇烈的時期;許多往昔的樣貌,恰巧就這樣保留下來。

《諸羅記玩具城》展出過程中,以定時充氣的方式進行展示,觀者在不同時間進入展場,可能看見充氣中或是洩氣中的模樣。(陳漢聲提供)

消逝與取樣

「第九景(聽其自由)」之中,採取了這種標本式取樣影像的作法。恐龍背後的螢幕,投影出藝術家在現地以彷彿Google街景的3D掃描應用程式,採樣所得的畫面。這個部分,藏有點出展題的暗示:曾為「嘉義八景」的場所,一一地被藝術家以3D掃描程式記錄下來。除此之外,還包含了幾處並非八景,卻也包含在影片裡的地點——包括陳澄波塑像、嘉義火車站,以及國華街上的合作金庫,也就是貫穿本展的主角張李德和曾經的居所,以及他與一眾嘉義文人交游的「琳瑯山閣」之所在。

「第九景(聽其自由)」於台北國際藝術村展場一隅,由左至右分別是《第九景—是檜沼垂綸》、《第九景—是康樂暮鼓》、《第九景—是公園雨霽》、《第九景—是橡苑聽鶯》。(台北國際藝術村提供,攝影:王士源。)

澄波已不在。動畫畫面隱晦指出,火車站前是張李德和口中尊為「畫伯」的陳澄波喪命之處。以這樁事件為始,荒蕪的不僅只是張家的園林,還有曾於琳瑯山閣以藝文相會的一代人構築起來的交流網絡。從藝術家呈現的影片來看,曾為八景之處,有的如今蹤跡不復,徒留尋常市景;有的則尚存標記,卻是政治家題字或有權者立碑造像,用以宣傳並維繫由其想定之倫理道德價值;曾是陳澄波喪命之處,則是擺上了非關歷史與現地文化的觀光宣傳品。

圖為《第九景—從嘉義驛前到琳瑯山閣》動畫截圖。動畫內容為陳漢聲想像張李德和琳瑯山閣之樣貌,以嘉義八景為影像底色,前景集結張李德和現存畫作中之元素,以及詩集著作中提及的〈閨中十趣〉。(陳漢聲提供)

空間的政治

於是,在「第九景(聽其自由)」之中,藝術家藉著影像取樣以及「琳瑯山閣」物件的重現,鋪排了兩層「風景」:一層藉由陳澄波與張李德和的故事,帶出物理空間上的八景以及標題中的「第九景」,但他們卻如3D掃描下充滿碎裂像素的畫面一般不穩固;畫面以外的風景,則是一座城市在形而上層面的人文地景,如何隨著政經條件的變遷而受影響。「第九景(聽其自由)」在關注歷史時,將特定的角色與事件隱於城市空間的變化之後,似是想陳述,政權抹去的不僅是藝術家個體,也是一個城市網絡式的人文精神存續;今日規劃空間與制定政策時,一旦缺乏批判性的理解,城市空間徒有美學意涵的賦予,展現的卻是去歷史、去脈絡的狀態。

《第九景—從嘉義驛前到琳瑯山閣》動畫截圖,背景參考嘉義火車站所做的影像。(陳漢聲提供)

展覽中的一個未被明言之處是,雖然嘉義自古至今,有著多種「八景」的版本,甚至有冠以「諸羅(嘉義古名)」之名的八景。根據對嘉義的城市空間多所研究的學者陳世岸的文獻考察,這種八景(六景)的指定存有多種版本。但藝術家於展覽選用的,是1948年時任市長召集仕紳雅士成立「新八景」委員會所重新評定(註1)。八景的選定,不論是清領時期文人寄託其德行心志與自然觀、日殖時期對於現代化開發以及遊憩休閒的想像以外,政治則貫穿其間成為不變的要素——有時是傳遞對於中國本土的孺慕之情,有時是動員大眾對於國家殖民疆域於想像層次的認同(註2)。國民黨來台後,則需要透過對於風景與觀看方式的指定,一來覆寫過往政權的痕跡,同時也確立自身立於台灣島上的統治正當性(註3)。

與表演者張雅淳合作之現場紀錄,字幕結合張雅淳之詞曲創作,完成《琳瑯山閣下午茶歌》錄像裝置。(陳漢聲提供)

藝術家選定為「第九景」的「琳瑯山閣」,其實要比戰後選出的「嘉義八景」更早存在。更遑論,1948時已是二二八事件後一年,「琳瑯山閣」也早於戰爭末期成為廢墟,決計是無法成為八景之一。於是,藉由這個違反歷史時序、對於已不復存在之處的指定(無論是刻意或是無意),它重新凸顯了一種非線性時間式的觀看方式組合,從而揭露了這些指定本就是非歷史的,並且服務的是當下的權力關係,並且直至當代仍持續發生。

張李德和的琳瑯山閣,現為合作金庫嘉義分行,圖為錄像裝置《琳瑯山閣下午茶歌》截圖。(陳漢聲提供)

聽(其)自由

至此,那麼藝術家究竟希望透過再次擷取這些現已是尋常的風景,創造何種意義呢?

分散在展間各處的小螢幕上,是藝術家取「諸羅八景」及「琳瑯山閣」中的元素,再製成不停循環播放的8位元畫面。卷軸移動的形式語彙,可能會讓年紀稍長者憶起往昔的電視遊樂器,但如果以近期來說,則也像是疫情期間興起,被廣泛用於教育、會議等功能的線上聚會程式「Gather Town」。已不在的「琳瑯山閣」,被以數位形式重建,補上了現實空間裡難以再現的遺憾;再者,數位空間確實也提供了「琳瑯山閣」的群集精神被延續的可能。展場內則透過對於偶然、不在建制歷史敘事中事件的關注(混合自各種史料片段中關於嘉義及「琳瑯山閣」的細瑣物件及圖畫),從而使歷史詮釋不囿於既有敘事,進而產生觸發重讀、重寫的契機。

1948年嘉義八景分別是蘭潭泛月、檜沼垂綸、彌陀晨鐘、康樂暮鼓、公園雨霽、林場風清、鷺橋跨浪與橡苑聽鶯,圖為《第九景—是橡苑聽鶯》動畫截圖,前景參考張李德和畫作《庭前所見》所描繪,背景除嘉義八景之外,亦結合恐龍圖像,呼應展場之現成物裝置。(陳漢聲提供)

另一方面,呈現當今尋常市景時,藝術家卻未將背景雜沓的聲音消去。空間可以被用來再現權力和意識型態,然而,空間也是使用者的日常實踐發生之處,其意義可以由生活於其間者的行動重新寫就(註4)。所謂的「風景」,不僅單具有美學意涵(一如現下所理解的各種「八景」),其實「風景」正是人們於空間中的行為交織構成。縱然,對於當前的城市空間現況,藝術家以展覽呈現他幽微的批判,但陳漢聲將「聽(其)自由」這句陳澄波遺言作為展名,彷彿是藝術家藉畫伯澄波之口,表達自身對這座城市及其居民往後行動的最大信心吧。

《臨悼鸚鵡歌》,紙本、墨、硬筆、陶瓷、無患子、鸚鵡架、鐵架、鸚鵡掛鉤,依場地調整,與劉星佑共同創作。(台北國際藝術村提供,攝影:王士源。)

至此,「第九景」不僅只是「琳瑯山閣」,也是一道未來的風景,其內容聽任嘉義居民自由創造。

「聽其自由」一詞,引自陳澄波陳家遺書中「碧女之婚姻聽其自由」,延伸「自由」一詞作為發想基礎,思考自由之於想像力、選擇權的關係。(圖片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授權提供。)

註1 當時新版的八景分別是:蘭潭泛月、檜沼垂綸、彌陀晨鐘、康樂暮鼓、公園雨霽、林場風清、鷺橋跨浪、橡苑聽鶯等。參考:陳世岸(2017),從諸羅六景到嘉義八景:景觀簡史。檢自 https://chiayiwiki.inarch.org/?p=274 (2022.11.28)

註2 參考:宋南萱(2000),台灣八景從清代到日據時期的轉變,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論。

註3 參考:王依婷(2009),台灣八景的轉變到「台灣意象」票選活動意義之探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咁仔店電子報,第四期。檢自https://taiwan.ntue.edu.tw/file/download/156 (2022.11.28)

註4 參考:Lefebvre, Henri (1991).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D. Nicholson-Smith, Trans.). Basil Blackwell Ltd.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74), pp. 31-39


「第九景(聽其自由)」

展期|2023.03.11-2023.03.26,14:00-21:00(星期一、二休館)
開幕演出|2023.03.11,15:00
地點|台灣圖書室(嘉義市東區中山路255號)

鄭安齊( 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