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集合啦!梅竹蘭菊:中國書畫中「四君子」概念的形成

集合啦!梅竹蘭菊:中國書畫中「四君子」概念的形成

「四君子」這個組合並非一開始就存在於中國書畫的語境中。實際上,梅、蘭、竹、菊各自都有獨立的文化與審美歷史,它們從植物志中被單獨書寫、被文人賦予人格與品評,經歷了漫長的思想與書畫傳統滲透,才逐漸形成我們今日熟知的「四君子」概念。宋代是這個過程的關鍵時期,不少筆記、譜錄開始針對單一植物展開細緻觀察與分類,也出現了「花比君子」的價值投射,甚至明確指出松、竹、蘭、菊「為君子,非妍卉小人可比」。這些將自然物象擬人化的論述,深刻反映文人對品德、美學與自然的整合思維,也為日後四君子的定型提供文化語料與審美框架。
中國書畫史中,有一些經典文人畫主題與「植物小團體」有關,例如歲寒三友、四君子、五清,這些今日看來幾乎可算是國學常識的題材在深植人心之前,是否有可以追溯的發展脈絡? 若要探尋從何時開始將梅竹蘭菊並稱為四君子,《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如此解釋:「國畫中對梅、蘭、竹、菊四種花卉題材的總稱。明萬曆年間,黃鳳池輯《梅竹蘭菊四譜》,陳繼儒題稱『四君』,以標榜君子的清高品德,後又稱為『四君子』。 ...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榮景( 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