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小典藏│愛閱讀】將油彩化作對土地的熱愛 ——人權故事繪本《戴帽子的女孩》

【小典藏│愛閱讀】將油彩化作對土地的熱愛 ——人權故事繪本《戴帽子的女孩》

在林滿秋眼中,陳澄波的畫作顏色飽和溫暖,畫面中常出現阿嬤背著孫子、父女牽手散步等日常景象,彰顯著藝術家眼中的家鄉美麗而充滿生命力,而他必定寬厚溫和、重視家庭與親情且關懷熱愛土地。「雖然陳澄波的命運非常戲劇化,但我覺得他是個幸福的人。」

本文作者:徐慈臨

(本文為徐慈臨於 2021 年 7 月 28 日採訪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以及 8 月 10 日採訪《戴帽子的女孩》與《供桌上的自畫像》作者林滿秋後彙整編寫,並經受訪者確認後刊登於國家人權博物館半年刊《向光》第5期。)

「戴帽子的女孩,妳去哪兒?」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與小典藏合作,出版「走進畫中世界:陳澄波藝術教育套書」,《戴帽子的女孩》便是系列中推出的第一本,面向國小低年級的孩子,讓他們在童趣活潑的故事情境中,接觸陳澄波前輩的藝術風格,從純粹的美學視角開始認識這位在二二八受難的臺灣知名畫家。

戴帽子的女孩
作者:林滿秋│繪者:陳澄波│出版社:小典藏

聽見畫中的優美歌聲

2017 年 2 月,「屹立不搖」繪畫特展在總統府展出,歷經將近七十年的藏匿、守護、修復與解讀後,陳家後代子孫摸索歸納出陳澄波前輩的畢生主要訴求,其實就在於美學教育推廣。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繼承父親陳重光的志願,擔起家族使命,全力延續素未謀面「阿公」的理念,讓世人瞭解「陳澄波」不僅只是存於案卷和歷史洪流中的受難畫家,更是一位本該閃耀於世卻英年殞落的國際級藝術家及教育家。

約 1929-1931 年,陳澄波攝於上海,其後畫作為〈清流〉(圖片來源: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談到教育推廣,陳立栢認為最重要的是「教具」,孩子們該透過什麼樣的載體來接觸、瞭解文藝和歷史呢?閱讀,是最直接且良好的方式,屏除沉重距離感,還可採用多元的表現手法與體裁增添趣味

「走進畫中世界:陳澄波藝術教育套書」包含了以陳澄波畫作為主體的兒童繪本《戴帽子的女孩》及《紅色在唱歌》;談論畫作修復的知識型繪本《會說話的畫》;青少年小說《靈魂裡的火把》及《供桌上的自畫像》。五本書類型主題各異,作者陣容堅強,閱讀年齡層從國小高年級涵蓋到高中,受到教師與學子們喜愛,將陳澄波化作圓心,繪出了豐富多彩的同心圓。

套書獲獎無數、年年再刷,陳澄波的作品與故事開始受到矚目,也吸引其他媒介的創作者駐足觀賞,紛紛聯繫基金會,希望求得授權再詮釋。同心圓逐漸向外擴散出漣漪,產生巨大而廣泛的傳播效應,如此無窮的潛力,是陳立栢在初始階段未能預料的驚喜。

基金會多年來致力以各種合作形式推廣陳澄波前輩的美學教育和理念,2011 至 2012年,與紙風車劇團合作,以唐吉訶德隱喻陳澄波的生命故事,分別於高雄市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演出兩場《幻化油彩的唐吉訶德》音樂劇;2014 年與 2017 年分別舉辦了「北迴歸線下的油彩」與「聽!紅色在唱歌」兩場系列音樂會,以國樂演奏融合陳澄波畫作影像,呈現視聽合一的盛宴;近年更有獲得「臺灣歷史小說獎」首獎的話題作品《陳澄波密碼》,以及陳澄波版本的Modern Art 現代藝術桌遊。傳播載體不斷更新,貼近時下年輕人的生活與娛樂習慣,讓歷史與文藝不再令人望而生畏「硬梆梆」。

基金會也分別與淡水區公所及嘉義市文化局合作規劃,在淡水禮拜堂前藝術穿堂廣場和嘉義市文化局音樂廳前廣場設立「陳澄波戶外美術館」。淡水是陳澄波曾經頻繁造訪、寫生、將自然美景經由投射綻放於畫布之上的地點;嘉義則是他心心念念、自生至死靈魂始終與之共存的原鄉。戶外美術館不僅展示了陳澄波的藝術,更呈現出他眼中的在地往昔印象與珍貴歷史軌跡。

圖片來源:淡水區公所網站

滔滔畫海,工程浩大

70 年前留存至今的畫作與資料,有許多成了紙片和碎屑,光整理、辨別、分類、拼湊,便是艱鉅的大工程。

林滿秋回憶當時受邀加入套書作者陣容,覺得企劃內容非常有意義,並主動提出希望能創作繪本與小說兩種不同體裁的作品。基金會給予很大的創作自由,也非常大方,提供各種畫冊和資料供林滿秋運用。對於繪本方向,他們有一定的共識─不要求低年級孩子能瞭解歷史事件,而是以認識畫家的角度,熟悉陳澄波的獨特繪畫風格。陳澄波的畫作數量非常多,在不斷閱讀資料的過程中,戴帽子的女孩一直出現在視野裡,不知是因為炎熱的南部豔陽太過耀眼,抑或曾在日本習畫的陳澄波喜歡描繪這樣的日式風格。

《戴帽子的女孩》書籍內頁

林滿秋決定以女孩為主角,讓孩子們跟隨她的身影,走訪臺灣美景。雖然小讀者在閱讀本書時不會知道陳澄波是個「悲劇」人物,但她還是將〈阿里山遙望玉山〉的橫幅跨頁場景放在最末,希望能有一個光明的結局。

《戴帽子的女孩》恆福跨頁場景──陳澄波油畫作品〈阿里山遙望玉山〉

藏畫亦藏話的女人

林滿秋撰寫的另一本作品是傳記小說《供桌上的自畫像》,以陳澄波前輩的遺孀張捷女士為主角。

她說:「這個女人值得全臺灣的人去關注她,我們欠她太多了。」

張捷只讀過幾年小學,教育程度不高,卻認命知命,瞭解她的丈夫並支持他追逐夢想。

林滿秋感嘆道:

「二二八是陳澄波生命的終點,也是張捷人生挑戰的起點。」面臨巨變後,她就像一座山,以一己之力咬牙將家撐起,盡心盡力保存丈夫留下的畫作,把畫藏在不見天日的房中,也把話埋藏在心裡,可說是「沒有張捷就沒有陳澄波」。

但揮之不去的無形恐懼與生活壓力始終壓著她,直到晚年心房瓦解,傷口才逐漸顯露出來。

「她是一個很厲害的『老太婆』。」

講到自己的「阿嬤」,陳立栢玩笑地說著,隱含著巨大的欽佩和敬愛。

1979 年 11 月,張捷與家屬於臺北舉辦了陳澄波遺作展,展期結束隔天,高雄便爆發美麗島事件。在那個政治氛圍仍肅殺緊繃的年代,一位八十歲的婦人勇敢完成畢生夙願,傳統女性美德與剛毅堅韌和諧地在她身上並存。

1931 年陳澄波與家人攝於上海,左起為六弟陳耀棋、長子重光、陳澄波、次女碧女、妻張捷、長女紫薇(圖片來源: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點亮供桌上的油彩化身

在林滿秋眼中,陳澄波的畫作顏色飽和溫暖,畫面中常出現阿嬤背著孫子、父女牽手散步等日常景象,彰顯著藝術家眼中的家鄉美麗而充滿生命力,而他必定寬厚溫和、重視家庭與親情且關懷熱愛土地。

「雖然陳澄波的命運非常戲劇化,但我覺得他是個幸福的人。」

林滿秋說,他有一位在身後支持自己實現夢想的好太太,有乖巧懂事的好兒女,雖然快 30 歲才遠赴日本學畫追夢,也不負妻子期望獲得大獎,在藝術界闖出響亮名號。

《紅色在唱歌》書籍內頁

家中供桌上的阿公自畫像,曾經是陳立栢的兒時陰影,被香燻得漆黑陰森,看了就怕。家族創傷幾十年無法平復,療癒過程非常漫長,對過往閉口不談,直到長大後,陳立栢才漸漸知道曾經發生的事情。未曾與阿公謀面的他認為,陳澄波是個純真而直接的人,對自己的理想非常堅持,也許個性中還帶著一些衝動因子。

《紅色在唱歌》書籍內頁──陳澄波油畫作品〈玉山積雪〉

陳澄波的第一幅風景油畫主題是北迴歸線;最後一幅則是描繪玉山上的靄靄積雪,也許是巧合,抑或是日思夜想的執 著, 但臺灣的「位置」 與「東亞精神」,確實在陳澄波心中難以撼動。東亞精神是在面對西方強權文化時的自我定位,從地理看來,臺灣處於北迴歸線與黑潮的交界處,這便是一項獨特的定位。陳澄波與當代青年們追尋屬於臺灣的價值,而我們應當完善留存前人的智慧與成就,沒有累積就沒有文化,站在前輩肩上才能望得更遠。

走出傷痛的主動性

陳澄波過世後,陳家人卑微生存著,但也唯有繼續生存,才有機會等到說出故事那一天。陳澄波受難那一年,長子陳重光仍在大學就讀,經歷了校園白色恐怖的六四事件,直到畢業後進入校園任職,仍持續受到調查監管。即便後來為亡父開畫展、出版畫冊,能展出的畫也相當有限,不能有任何政治聯想。陳重光的兒女也都是白恐受害者,被監視、帶走問話無數次,陳立栢亦有過頻繁做惡夢的時期,但他俏皮地說:「不要以為老闆會因為你昨晚做惡夢就同意你今天請假!」從父親手中傳承家族使命,陳立栢彷彿一座能量源源不絕的火車頭,始終帶領著眾人向前奔馳。被問及受難者與家屬該如何走出苦難,他說:「惡夢無法成為不能正常生活的藉口,『走出』是自己的決定,『苦難』是自己的詮釋,是否要走出、如何走出,還是操之在我。」

「如果陳澄波沒有死在二二八,他能夠安然度過白恐時期嗎?」答案似乎是「否」,已發展成熟的人格個性,在那樣的時代氛圍中,無論時間早晚,可能都必須面對相同的命運句點。但陳立栢認為自己能做的,就是將這個句點變成逗點,修復阿公的大量遺物與作品,將其全面數位化並推廣到國際,充實了他的時間與心力。林滿秋說:「即使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投入大量金錢,現在還不太容易看得出成果,但基金會與人權館,都在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長久下來積少成多,總能發揮力量。」也許出版的書籍能夠觸動更多人、撫慰治癒其他受難前輩,讓他們有勇氣說出自己的故事,面對過去的傷痛。

陳立栢認為,人權必須和政治觀念脫勾,才會成為「真正的人權」。直到今日,因政權勢力傾軋、意識形態和思想立場不同,所產生的殺害與迫害仍持續在世界各地發生,以微縮時間的角度看來,不論受難者和遺族如何痛苦,未來都有可能等到追究賠償責任、真相大白的那一天,但人權不該只是以時間長短和損傷部位換算成賠償金額這般廉價,如何討伐迫害過程中的扭曲人性,並將這份傷痛成為世代共同的記憶傳承下去,才是更真實的課題。

陳澄波油畫作品〈我的家庭〉(圖片來源: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在還原陳澄波史料的過程中,基金會發現有許多當代藝術家資料佚失,「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便是因此而生,調查、研究六百多位日治時期臺府展參展藝術家的參展作品與生平,其中蘊含歷史情感、土地倫理和永續發展等深刻價值。《東西名人》雜誌曾做過一則「薪火相傳」專題,陳澄波生前非常喜歡梵谷,而他的長孫陳立栢在這個專題中,與梵谷的同名曾孫分別受訪,卻有著相似的人生軌跡:原本各自有傑出的事業,在回到家鄉後不約而同拾起祖輩遺留的作品,想讓全世界看見其中閃爍的光芒。

陳澄波全集》共計十八卷,從 2012 年迄今已出版十三卷,預計在 2022 年、邁入第十年之際,出版完剩餘五卷,並舉辦全集出版完成發表會;基金會也將推出以臺灣山海地理景觀為主軸的《集合!》系列漫畫,還要將阿嬤的故事改編成戲劇《藏畫的女人》,雖然形式尚未確定,但忙碌的火車頭將維持步調,繼續不斷飛馳。

延伸閱讀

【小典藏|愛閱讀】01. 時空修復師X《戴帽子的女孩》
【小典藏|愛閱讀】02. 時空修復師X《紅色在唱歌》
【小典藏|愛閱讀】03. 時空修復師X《會說話的畫》
【小典藏|愛閱讀】會呼吸的作品─《會說話的畫》

延伸聆聽

小典藏PODCAST 繪本故事 戴帽子的女孩 紅色在唱歌 會說話的畫

推薦閱讀

《會說話的畫》
作者:林芳萍│繪者:許文綺│出版社:小典藏出版

國內首部以油畫修復師為題的繪本。

邀請童書作家林芳萍和插畫家許文綺共同創作,以張捷女士(陳澄波夫人)幾十年來仔細收藏台灣藝術家陳澄波畫作的故事,所發想的本土自製繪本。

冬陽般和煦溫暖的文字是作家林芳萍無數次親臨修復現場考證取材,所創作出來的「會說話的畫」,用畫作和修復師之間的對話。在故事裡,呈現出曬畫阿嬤的情意、已逝藝術家作品中對家鄉的熱情,以及修復師的修復倫理。

這是一本時間浸潤的繪本、記憶的故事、情感的紀錄,也是向專業與藝術的熱情致敬;說給孩子聽,也給你我心裡的孩子曬曬暖陽。


《紅色在唱歌》
作者:林世仁│繪者:陳澄波│出版社:小典藏出版

跟著詩歌來看畫。

在童詩詩人林世仁文字下輕盈跳躍、唱著歌兒的「紅色」,穿越畫家陳澄波的十八幅畫作,是詩人與畫家的相遇,也是畫家對紅色油彩的愛戀,畫家說:「紅是風,紅是火,紅是心,紅是我傾吐在畫布上永不止息的歌。」


戴帽子的女孩
作者:林滿秋│繪者:陳澄波│出版社:小典藏出版

如果,畫裡的世界活了起來……

「戴帽子的女孩,妳去哪兒?」
在一句又一句的耳邊絮語間,戴帽子的女孩,從畫裡走了出來……

畫家陳澄波筆下的小女孩,輕輕巧巧地從《夏日街景》的午後,走進《嘉義遊園地》裡的綠色國度,尋找嬉戲的丹頂鶴和調皮的猴子,又從《新樓風景》裡的紅瓦洋樓放學,踏入《九月城隍祭典》的熱鬧廟會……

咦?那相似的樓房窗格,好像在哪兒見過!噓,這棵樹好像在伸懶腰……嗯?這會兒急忙穿過公園的戴帽女孩,她又要去哪兒?

「快快快,跟我一起來。
 爬上了小山坡,
 就知道我要去哪兒。」


靈魂裡的火把
作者:幸佳慧│繪者:蔡元婷│出版社:小典藏出版

尋找梵谷與陳澄波!
紐約男孩與台南女孩的青春悸動追尋。
心痛、雀躍或無地自容,
都是小小的火苗,
只要有那一點點光,
順著它、走向前……

一個在美國居住的男孩,因為網路上的一則留言,連上了留言的台灣女孩,兩人經由畫展單位的網路平台,爭執、討論,從男孩所敘述的藝術家V火焰般的創作人生,小魚般懵懂的女孩慢慢潛入深海,一路追尋畫家P的身影,開始看到鯨魚的視野,胸口湧起某種悸動……

「梵谷或陳澄波的畫裡總有些足跡,藏著炙熱的秘密,即使顏色褪了、畫被覆蓋了,都無法真正熄滅那把火焰。」

作家幸佳慧循著少年少女的青春火炬,在e-mail信件往返裡,追尋星夜下的梵谷和嘉義街景的陳澄波,橫跨東西方藝術交會的全彩圖文小說。

在描寫細膩與充滿情節張力的文字裡,書中以插畫與版面設計一明一隱地標示出男孩與女孩兩地的生活和留言,閱讀時,是讓人無法中斷放下的小說故事,也是一幕幕的紙上電影。


供桌上的自畫像-陳澄波與他的妻子
作者:林滿秋│繪者:徐至宏、陳澄波│出版社:小典藏出版

思念、遺憾與期待,
每每一抬頭,
看到供桌上那幅神采奕奕的<自畫像>,
故事就開始慢慢倒轉……

當少年遇見了藝術……
恣意揮灑的油彩與線條點燃了他心中的火苗,燃起想要深潛、看到更多更大世界的渴望,他一路克服無數難關地奔往創作之路,畫出一張又一張的畫作……直到晴空落下一記響雷,一切都戛然中止……

「你在,是那揮灑的油彩、是燃燒的火焰、是明亮的南方豔陽;
你不在,畫布上的一筆一劃都是你的熱情與關懷。
我一直好好收著,等待這些畫作重見天日……」
她是地圖上的一個點,是畫家心上的錨。
她一直在等待著,等待他從日本唸書回來,等待他從上海任教歸來,在嘉義老家享有溫暖樸實的家庭團聚時光,接著又是一段長久的等待,等待他的畫作再度重見天日……她是張捷,畫家陳澄波的妻子。
身為畫家的妻子,張捷藏起這些畫,留下陳澄波畫裡畫外的生命故事。

作家林滿秋,透過陳澄波留下的素描本、照片、簡報、畫作等紀錄以及訪聊,構築出陳澄波的人、模樣與生活,節奏明快,故事裡有畫家與他背後的支柱—張捷女士、家庭、友朋間的往來情景,全彩圖文小說,讀來歷歷在前,深刻難忘。

小典藏ArtcoKids|小編報報( 1399篇 )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