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異文化視野下的龍:費城藝術博物館「神話生物:中國和世界的幻獸」特展
「神話生物:中國和世界的幻獸(Mythical Creatures: China and the World)」特展以龍...
【23/24】2024全球藝術展覽:臺灣
從2023年邁入2024年,本刊匯整了臺灣及全球重要的藝術展覽,即便許多展覽細節尚未發表,但仍然可以從中瞥見不同地區的...
關於文化治理,我們缺乏的是如何問一個好問題:專訪馬祖國際藝術島「轉厝計畫」策展人陳宣誠
陳宣誠認為若要談文化治理,要跳脫這些普遍性的論述,回到「治理」的層級思考,治理是一個關於系統與組織關係的問題,涉及到面對...
隱形聲學設計曖曖含光:徐亞英鞠躬盡粹,遺愛在臺灣
華裔建築聲學專家徐亞英(Albert Xu,1934-2023)於本(12)月6日病逝巴黎。從事建築聲響美學超過一甲子,...
以博物館來探索城市?藝術家、策展人在城市博物館的角色
對於藝術家來說,在城市博物館中,要如何以其藝術生產的觀點,跟觀眾有更好的溝通呢?海德根(Carl Heideken)提出...
【蕭文杰專欄】被低估與減損的刑務所破壞三部曲與亟需搶救的考古現場
現在的臺北刑務所周遭,觀光客大多只知道有監獄圍牆與幾棟被修成「秒到京都」樣板化的刑務所官舍。這裡的價值顯然是被嚴重低估,...
無聲的默會:關於賴志盛個展「It’s a quiet thing」
2023年5月,賴志盛在馬凌畫廊(Kiang Malingue)發表了在香港的首次個展「It’s a quiet thi...
2023 X-site:途中,從單點觸覺走向五感體驗
團隊對計劃的假設便是希望以一個帶有建築尺度方塊造型的極簡裝置,藉由在方塊間開啟一條平行於進入美術館的走道,創造另一條「歧...
維度轉向.感知轉向:奧利弗.比爾的藝術創作
藝術家再一次地探入時間(藝術歷史)的維度,通過搜集不同時代不同地點的藝術家其作品中包含樂器元素、青花瓷器等等的畫作,比爾...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國家館精選:過去與未來的交匯,實驗與現實的碰撞
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的一些國家館,同樣主題集中、觀念性強,且在脈絡化的展現與實踐上同樣具備相當的完成度和感染力,互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