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演
鳳凰故國: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青銅時代曾楚藝術」特展
隨著楚國實力和規模的不斷壯大,其文學、哲學和宗教的迅速發展,對本土風俗和南方元素的吸收,都促成了中國青銅時代末期楚藝術的...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1-2012: 街頭行動集結,市場品味輪轉
在1980年代的行動與運動方法之後,藝術如何找到與社會一起動員與集結的空間?這也是為什麽,當時的藝術圈在討論藝術介入社會...
【吳思鋒專欄】轉型正義的「後」劇場
當我們談論以白色恐怖、轉型正義為主題、意旨的劇場作品時,實際上倒不如說是在談論「後到者」如何觀看那段幽微、複雜、非僅本土...
現場之間的氣氛:從「感知現場」談空間裝置型展演與其現象
「感知現場」的空間裝置裡並沒有明確且主觀的敘事,它選擇以低限主義藝術那裡取得的劇場性,營造開放的現場,這令我聯想到近年來...
即時拍攝、組裝的無聲電影: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蚊子爵士夢》in one take的物件後台
《蚊子爵士夢》召喚了觀者過去經典的身影,包括梅里葉(Georges Méliès)《月球漫遊》的幻麗影像,或是龔特利(M...
沖繩復歸50年紀念:九州國立博物館特展「琉球」
2022年適逢沖繩縣重回日本的50週年,為茲慶祝,曾多次舉辦過相關展覽的東京國立博物館與九州國立博物館,特以接力的方式推...
柯良志獲獎專題展「書寫的景深」:從日常踏查探尋書寫的當代性,延異書藝實驗的象限
本展由資深策展人張禮豪擔綱策劃,以「書寫的景深」為題,以21世紀全面席捲而來的數位時代浪潮下的思考出發,探討書法於當代視...
自然與畫意,要講的通通在圖畫裡:臺北市立美術館「李義弘:回顧展」
回顧李義弘畫作,敘述性的山水畫意或有曲境的山水逐漸淡去,對筆墨材質進行多元實驗性嘗試,個人性的技術、材料、主題選擇顯發,...
【metameta專欄】在劇場與展演之間:鄭智源《》中的導演問題
在交換機制透過傑克森的資訊傳遞模型轉化之後,「導演在『後戲劇劇場』之後的角色為何?」這個問題,或許已經變成這樣的問題:作...
林宏璋《策展詩學》序言:策展是實現諸眾的詩學
當代藝術策展實踐在於開放公眾關係其中的民主價值,晚近提出「教育轉向」策展的自我技術,是將藝術展演本身作為啟發智性之公共行...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