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雜誌社
【專題】學院是藝術平庸的推手?如是我聞的臺灣藝術高教現場
這半年來,我不時以「學院是藝術平庸的推手嗎?」詢問身邊友人。絕大多數點頭如搗蒜,或直接說:「勇敢點,把問號拿掉。」那麼,...
流轉的風,不變的詩意:莊普的自然觀照與探索
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第八屆「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於六月發表成果,莊普在一個月的駐廠期間完成的11件作品,散佈於工廠園區...
日本藝術產業再起:從日本大阪藝博會2024說起⋯⋯
成立於2008年的「大阪藝博會」一向保守,今年則大開大合,展現強烈企圖心,除了在古蹟大阪公會堂舉辦當代藝術博覽會,廣邀國...
溶解我的靈魂
我在想薩滿會不會也是一種意識的溶化?畢竟她的創作中,來自靈界的聲音總是很重要。關於「老鷹的眼淚—劉冠妏個展」,她就說:「...
臺灣文化傳教士―林衡哲醫師(上)
獲得「廖述宗紀念獎」的林衡哲本名林哲雄(1939-),宜蘭人,就讀臺大醫科四年級就翻譯了《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由當時頗...
AI時代,創造力如何進化?
在通常被認為最需要創造性的藝術領域,創作者古往今來都會使用各種工具,但面對具有高度演算力、也在不斷「成長」中的AI,後者...
《我是:席琳狄翁》觀影記
在索尼音樂唱片工作的期間,我並沒有與席琳.狄翁有太多直接的交集,不過我總是對等地觀摩她的近況和音樂。因為當我在多倫多那天...
【專題】童年的美術館 兒童與藝術共融的機構實踐與思考
兒童美術館或美術館中的兒童區,在世界範圍內已有超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演進,近20年來在臺灣也逐漸為美術館、博物館界所重視,中...
字字盡是傅申浮生,老筆風雲韻千秋: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別具隻眼—傅申教授古書畫鑑賞題跋紀念展」
傅申題跋鈐印,除姓名章與書畫審定章,見一方印「浮生若夢」。一日,傅申去蕙風堂,偶遇此印「浮生若夢」,頓想到這就是自己啊!...
【專題】威尼斯通訊──雙年展的夢與現實
本次專題探討主題展、國家館、周邊展以及臺灣館等不同面向,我們藉此觀察威尼斯雙年展如何持續與藝術世界內部的經濟文化結構、以...
文章導覽
1
2
3
4
5
6
7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