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藝術&投資

【演算法的靈光】在AI成為酷玩意之前⋯⋯ 維拉.莫納爾:開啟電腦演算藝術新紀元,以秩序與混亂書寫生成美學的先鋒
莫納爾曾說:「我創作這系列時最感興趣的問題之一,是要在正方形的程式中加入多少混亂,才能讓它們看起來彷彿是完美的正方形,儘...
喬吉歐.德.基里訶,超現實主義愛的宣言百年後
如同超現實主義者,藝術市場始終將德.基里訶的形上學創作視為首選。以《歸來者》(Il Ritornante)的銷售為例,這...
【演算法的靈光】「感」與「知」:AI藝術家們的創造與提問
或許有些人認為AI藝術僅是某種技術操作的奇觀,或許也不乏創作者僅將AI用做潮流、酷炫的工具。但從這些藝術家的實踐中我們可...
【簡秀枝專欄】為台北當代藝博會加油打氣
近日傳出岳鴻飛將於今年五月底卸任,本屆藝博會成為他的告別之作。下一位總監是否為本地人?能否掌握臺灣各地藏家的脈絡,並熟稔...
重回藝術現場
這次過境香港、重回藝術現場,有著不同以往的感受,尤其發現與自己同個時期進入藝術圈,閱讀藝術、收藏藝術的朋友都紛紛老去,有...
物緣、佛緣、人緣
有學者認為,在多數華人的心目中,「緣份是一個理所當然的概念,用以理解萬事、萬物的關係」。因此,除了人際間的「人緣」,用在...
李遠擔任文化部長,是文資保存大進步還是倒退嚕?
2024年末,時任文化部李遠終於召開全國文資法修法座談,其所聘專家學者的政策立場與鄭前部長任內截然不同,一般人恐怕霧裡看...
使命不清或已失去使命? —亟待再定位的 「國立歷史博物館」(一)
展場空間設施的規劃,只有設計師必須負責任嗎?其實不然!館方同樣責無旁貸。場館的使命宣言、未來願景、空間需要、使用設定,連...
當AI走入人文藝術的深水區
時隔兩年後,我們再次透過雜誌專題來探問AI與藝術的交融,可以看到一些藝術家(他們中有不少早就投身其中的先驅者)透過各自的...
【藝術自然史II】植物、氣候與帝國:從《展望諸羅城》談起II
我審視這嘉義公園與嘉義樹木園栽植的樹木,了解大葉桃花心木、橡膠樹的樹型。即便陳澄波曾經展望過的展望已不復見,我仍感到心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