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A
發射信號,召集漂蕩物靈共探媒介景觀的「Signal Z」展
「SIGNAL Z」的展覽文論裡,策展人莊偉慈提到將以景觀(spectacle)探索當代生活經驗,尤其是關涉某種流動與液...
錄像及其民主之夢「信號:錄像如何改變世界」
錄像作為一種政治力量的角色,無論是雕塑裝置還是單頻道廣播,這些作品都揭示了在過去60年的歷史維度,在其中媒體如何從物理體...
【專欄|ART WITH PANDA】教學現場:怎麼問一個好問題
在美術館教育中,我們常透過開放式對話引導參與者分享觀察和解讀,讓參與者成為每次活動的協作者。要讓大家放心參與對話的首要條...
1990年代的星叢:沃夫岡.提爾曼斯回顧展「無懼觀看」
提爾曼斯曾多次在訪談中提及,佈展過程對他來說等同於創作過程,不僅是構成作品的關鍵要素,佈展系統本身也可視為作品。在這些近...
【專題|跟孩子一起暢玩美術館!】07.專屬孩子的引導手冊:用嶄新的眼光、有趣的方法,重新認識美國兩大藝術博物館的藏品!
一起來看看兩個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專屬孩子的引導手冊,如何讓孩子愛不釋手!
因地制宜才能改良:博物館金融化途徑及其策略選擇
私人與企業美術館的出現,不僅可以補充公立藝術機構的資源限制,更能藉靈活的財務和人力資源措施加深博物館專業技藝的發展。有別...
博物館的管理、使命與生存:M+希克資深策展人及策展事務主管皮力專訪
從制定館藏和研究方向對博物館的重要性,到如何領導和培養策展團隊,從思考機構的願景和使命,到追求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從反思...
【專欄|老派博粉】三位女性的遠見,媽媽的博物館: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在這個感恩母親的五月季節,老派博粉想帶你穿越太平洋,飛往被暱稱為「媽媽的博物館」的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
另一種疫年記事:格雷格.博多維茨的藝術與愛滋平權運動
「個人的歷史作為敘事的方法,而這些故事也被他人所經驗著」(Personal history as a way to te...
【數位藝術保存專欄】跨國尬聊談經驗:發現數位媒體藝術保存標準並不真的存在
從出現數位藝術蒐藏品開始,不見終點的數位保存早就開始。我們或許可以按部就班地依照媒體藝術保存事務的指南全部走一遍,但有極...
文章導覽
1
2
3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