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
新時代的分而治之?以《這不是個大使館》為例
本劇所創造的邊界地帶,確實暫時鬆綁了人們連日常生活都無法逃避的表態律令;本地觀眾熱切的廣大反響,也無非是對此一律令的反叛...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得主揭曉:《感謝公主》奪年度大獎,《宿舍Ký Túc Xá》、《國姓之鬼》榮獲視覺、表演藝術獎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得獎名單於今日(6/1)揭曉,本次入圍名單包含8組視覺藝術、9組表演藝術展演作品,其中表演藝術類作品高...
【表演策展論】表演策展:用身體、現場與聚集再創造文化空間的進行式(上)
這三件亞洲案例,啟發著策展作為藝術家回應、擾動與協商特定社會、藝術文化體制與問題的語言及途徑。而策展在此,是一種創造藝術...
【想像力的政治】遊戲藝術:過程的美學與政治
這些作品的主要傳播平台,視軟體硬體需求而訂,但都是遊戲平台,如銷售下載獨立遊戲的Itch.io,全球最大的電腦遊戲發行平...
【回望當代:當代如何轉了彎?】2011-2020現場藝術與劇場變體
當公共性開始被積極納入表演性策展的核心,策展人也就被普遍期待,可以透過策畫藝術節,直面當代的關鍵問題,如人類世、生態、身...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公布17組入圍名單: 8組視覺藝術、9組表演藝術角逐三大獎
今年(2024)「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公布入圍名單。由九位提名觀察人組成的評選團,歷經2023年全年度展演觀察、評論書寫...
在科學與藝術間披荊斬棘的創作先驅——Robert Whitman(1935-2024)
「他是一位真正的先驅,他的作品模糊了夢境和現實生活之間的界線。不知何故,他把夢幻變成了現實。」佩斯畫廊創始人阿尼.格里姆...
「跨域」的激進挑戰,專訪2023 Camping Asia策展人林人中,與藝術家《我是紅》萬吉魯.卡穆尤、《迷幻長日》西蒙.梅爾
從「跨域」的精神,仔細推敲這次邀請的藝術家們,會發現他們大多都具有跨文化、跨領域的身分背景。印尼行為藝術家麥拉蒂.蘇若道...
「生態系」更是一種視點轉換的操演:林人中談表演藝術的策展意識
於今年夏末結束的2023臺北藝術節,今年以「萬物運動」為主題,透過國內外音樂、舞蹈、戲劇等表演藝術節目,引導脫離以人為主...
新象藝術創辦人、作曲家許博允病逝
許博允,9月4日病逝,享壽80歲。作曲家,亦曾任專欄作家、電視節目製作及主持、高爾夫球場設計,臺北市政府市政顧問。諸多身...
文章導覽
1
2
3
4
...
7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