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公布17組入圍名單: 8組視覺藝術、9組表演藝術角逐三大獎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公布17組入圍名單: 8組視覺藝術、9組表演藝術角逐三大獎

今年(2024)「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公布入圍名單。由九位提名觀察人組成的評選團,歷經2023年全年度展演觀察、評論書寫、每季獨立提名,到複選會議的共議討論,從114組被提名並同意參選之展演當中,選出17組入圍名單角逐年度三大獎項。

台新藝術獎始於2002年,今年(2024)「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公布入圍名單。由九位提名觀察人林怡秀、孫平、陳品秀、陳寬育、許仁豪、張又升、張晴文、張韻婷、黃亞歷組成的評選團,歷經2023年全年度展演觀察、評論書寫、每季獨立提名,到複選會議的共議討論,從114組被提名並同意參選之展演當中,選出17組入圍名單,角逐年度「視覺藝術獎」、「表演藝術獎」(獎金各100萬元),以及不分類的「年度大獎」(獎金150萬元)三大獎項。

17組入圍作品中,包含8組視覺藝術、9組表演藝術展演作品。其中表演藝術作品高達7組為戲劇/戲曲新創之作,數量創歷年新高,打破多年以身體劇場、非文本為多數的入圍狀態;多件運用歌仔戲、南管、偶戲、牽亡歌、樣板戲等形式,以當代劇場美學的轉化,引領觀眾進入劇中的歷史辯證、多元議題探討、意識轉型與時代價值;2組入圍舞作則以相異元素或動能的整合、挑戰與對接,演繹對生命與身體狀態的思索。

視覺藝術8組入圍作品當中,包含4組個展與2件群展選作,藝術家以影像、物件、田調、工作坊等形式,回應歷史建構、影像生產與跨國經濟背後的權力論證,並試圖捕捉其所散佚的時代記憶,或以繪畫提出觀看當代生活的獨特視角;另外2組大型藝術季策展,則是結合公部門力量、地方串連,以及多層次的藝術創作與活動,深化在地倡議,至今仍持續發酵,獲得評選委員的肯定。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依視覺、表演入圍作品筆劃序排列)

【視覺藝術】

《「  」邱子晏個展》邱子晏

藝術家透過場景的建構、故事的重編和演出,揭露各種觀看方法,以回應歷史和自我的生命經驗,直指解嚴前後出生的世代所缺乏的歷史感。影像創作的技術,具現了書寫與描繪歷史的感性視角,透過這些影像工法,揭露並提點了觀看過往敘事必要的警覺。歷史與認知如何做為一種可被建構之物,成為本展堅實的核心理念,所有錄像與裝置場景層疊鋪陳,從各個層面表達了「中空」這個面對歷史或者政治必須要有的態度——行動才因此有了開啟的可能。(主筆/張晴文)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 」邱子晏個展》。(影片截圖│邱子晏攝影)

《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龔卓軍、龔義昭、洪淑青、郭嘉羚、洪榆橙、楊志彬、陳冠彰、沈昭良、黃瀞瑩、吳克威、蔡郁柔、林芳宜、Nakaw Putun、羅健毓

此計畫的策展研究與工作推進方法相當獨特。雖是地方政府主辦的藝術季,但不是為了呼應某種政策宣導,而是能統合並拓展更多元的資源支持形式,從藝術的角度導向對環境議題之倡議。計畫以曾文溪為線索,透過極為深入的長期蹲點姿態,盡情創造人事物連結之可能性。同時,結合對於人文、水文、生物與環境紋理的流域治理反思意識,在長達三年的觀察、調研、交流、踏查、進駐、出版等過程裡,逐漸形構出「萬物生命」對話的意義,及其可能的影響。(主筆/陳寬育)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 《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圖片作品 劉哲安 〈醒祂:你的鹿-我的路〉(Mattauw大地藝術季團隊提供)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高重黎

高重黎從電影工業製作型態、影像生成方式、人眼感知經驗的原型不斷探索,透過既定規格機具的重製與再組,意圖揭露台灣在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擴張及影像生產系統的長期制約下,影像認知機制如何被無形地置入在個人生活乃至集體意識型態;同時訴諸左翼思想及第三電影理論的前導,建構冷調控訴的影/聲語彙,對影像生產的結構性源頭提出批判,以「贏得我們自己的影像機器」堅韌地表述及建造屬於自身的觀看/影像主體。(主筆/黃亞歷)

延伸閱讀|「實驗電影」的展映性與視閾擴張:北美館「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的群眾廣場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數據牛仔或遠離烏克蘭〉2023(攝影:臺北市立美術館)

《永福製品》李承亮、蔡咅璟(選自「Signal Z」)

蔡咅璟與李承亮卸下台南火車站旁的「幸福牌」老舊招牌,運到「SIGNAL Z」的展場中。定時閃爍著七彩LED燈光的作品,搭配多種管道蒐集而來的幸福牌音響,播放馮志銘創作的聲響與音樂編曲組合,以老流行新編,改變了物件氛圍與空間屬性。作品主題聚焦於2009年金融海嘯,不但是對新聞事件再翻掘,也是對播放媒體、音樂共鳴的身體感,以及許多人生命記憶的考古。來自真實地景的老舊的幸福牌招牌,連結一段臺灣產業發展的痛史,從當下的眼光審視時代遺留物件,讓懷舊情緒的感性力量道出積極的時代意義。(主筆/陳寬育)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永福製品》李承亮、蔡咅璟(攝影:王世邦│照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香蕉幣》李奎壁

此展以香蕉作為象徵符號鑿入殖民經濟的歷史情境,延續了李奎壁對跨境經濟活動與殖民經濟的長期關注。她以田野調查為起點,但並未停留在事件的復述與文件的展陳,而是透過雕塑、影像裝置、食品、線上遊戲以及拍賣機制,在複多時序與實虛的並置間,展現了事件的多重視角;而貨幣的拍賣亦引導觀眾逐步意識到經濟體系中的人為介入因素。此展以迂迴但卻有力的手法喚回了一段殖民地貨幣史,牽引出資源掠奪以及殖民帝國經濟生產等記憶。(主筆/張韻婷)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香蕉幣》李奎壁-拍賣會(攝影:汪正翔│圖片提供:洪建全基金會)

《淺山行路人》總策展人林怡華(選自「2023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策展團隊以「淺山行路人」的概念,再次閱讀台三線上的不同歷史階段、族群領域、個體記憶與經濟活動。在跨越5個縣市、17個鄉鎮的展覽範圍裡,與數十組藝術家合作,進行駐地研究與現地創作。團隊也試圖在地方政府所主辦的藝術季裡,切劃出對相關議題的細緻梳理與反思,在與藝術家的討論與共同推進下,使作品展現豐富的層次內裡。透過駐地與現地創作,藝術家與地方創生團隊的相互分享,藉由創作帶來新的記述方法,部分作品在藝術季結束後持續於在地發酵。(主筆/林怡秀)

延伸閱讀|與淺山相映:關於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淺山行路人」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淺山行路人》總策展人林怡華-圖片作品 廖建忠〈望鄉〉(攝影:徐詠倫)

《宿舍Ký Túc Xá》你哥影視社(選自2023國際科技藝術大展「你正在工作嗎?」)

「你哥影視社」長期以當代勞動者及跨國移工為主要關注對象,其創作藉由公開徵集演員、持續舉行私人讀書會與工作坊等方式,在去中心的概念下,與合作者展開長時間的討論分享,並逐步共構出影像的敘事文本。本次作品在先前完成的電影《宿舍Ký Túc Xá》基礎上,將所欲討論的議題及眾人共創的素材、鏡頭未抵的現場等細節轉化為實體空間裝置,原本片中的角色亦成為持鏡者,使團隊的工作過程透過造型化的方式,重新延展為觀眾得以同場閱讀與感知的雙重場景。(主筆/林怡秀)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宿舍Ký Túc Xá/Dorm》你哥影視社(展場照片│攝影:你哥影視社)

《最佳地點地圖:蕭其珩個展》蕭其珩

在繪畫中提出觀看當代生活的獨特視角,表現網路世代在手機和雙腳之間所鋪陳出來的、屬於自己的地方感,極具個人風格地以景寄情。黏膩的筆觸和爆滿的畫面擴大了圖像張力,為身旁日復一日的平常、無足輕重的風景注入個人式的地標意義,以繪畫彰顯這個時代下的地圖不再強調普遍性、概念性,而是鑲嵌著個人寫就的分殊意義。聯繫起地方和身體關係的圖像混雜著奇想和變形,將長時間共處的親密,化為超過打卡拍照更為悠長的感官記憶。(主筆/張晴文)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最佳地點地圖:蕭其珩個展》 -〈高壓電塔之家〉 2022, oil on canvas, 130×162 cm(攝影:蕭其珩)

【表演藝術】

《狩瘟殘書》一心戲劇團(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

《狩瘟殘書》編劇李易修融合希臘悲劇的諸多元素,將傳統的仁義倫理問題,編進了一個形上哲學的命運層次;導演傅裕惠導入諸多現代戲劇的手法,從場面調度與演員肢體上創造了悲劇的形上儀式感,並且強化了戲曲人物的內在心理運作,以及人物關係潛台詞;孫詩珮與孫詩詠扮演的周仁父子大氣磅礡、層次鮮明,兩人演技精湛,駕馭了雜揉傳統與現代的創新表演風格。整體而言《狩瘟殘書》是一台具有娛樂效果,又不失議題深度的好看新編歌仔戲,讓我們在大疫三年後,在當今人人自危的利己時代,重新思考傳統仁義觀的價值。(主筆/許仁豪)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狩瘟殘書》一心戲劇團(攝影:徐欽敏)

《逆斷口》葉于瑄、鄭道元、蕭育禮(2023 C-LAB聲響藝術節)

創作團隊以舞蹈、聲響和裝置三種元素的發散衍繹,回應並思考著斷裂的象徵意涵與美學技術,勾勒出物質消亡與殘生的關係,並在衰敗的現象與表象中,挖掘出人文精神的晦暗靈光。作品以遊走形式讓觀眾穿梭在破碎的時空裡,關注肉身肢體、物質意念或其混沌有機的交會,如何透過抽象化的藝術語彙,撞擊出深暗的想像與辯證。觀眾也在體驗過程裡,間接地觸及了唯物論與唯心論的斷裂交界之處,及那些隱匿於末世寓言深處,生靈殘存的契機與無常。(主筆/孫平)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逆斷口》葉于瑄、鄭道元、蕭育禮│2023C-LAB聲響藝術節(攝影:歐珀豪)

《國姓之鬼》臺北海鷗劇場

在以鄭成功為題材的戲劇類型中,本作是相對特別的。故事一方面描述昔日戲班生活,觀眾得以管窺三百年前東寧國立基時的艱辛,另一方面刻劃當代演員心聲,我們因此認識到當前戲曲的沒落及其轉型之必然。然編導不滿於兩方面的並置,卻將作戲視為「今─昔」和「夢─醒」的廊道,敘事因而前後包夾、頭尾相生,欣賞時更覺奇幻奧妙。全作藉傳統戲曲與當代戲劇的融合,讓鄭氏歷史和台灣現況互通,可謂別出心裁,雅俗共賞。(主筆/張又升)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國姓之鬼》臺北海鷗劇場(攝影:林育全)

《泰雅精神文創劇場》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在典型樣板化的人物與劇本的編造裡,以幽默和傷痕、訕笑和淚水,舉重若輕 地將人物角色和原住民的現實困境交互摩擦出對話之可能,藉樣板化的表演方 式逐步堆疊觀光展演式劇場與現代劇場之間的張力,以淺白的日常對話隱然卻 尖銳地回扣了台灣整體社會裡的權力、文化結構及已然或持續存在的刻板印象 ,也深刻反映出族群之間在身分、國族概念的結構體制下,共同承續過往殖民 性問題的當代處境,為台灣當下在面對原住民文化議題時,提供了另一種至為 真誠的理解與面對方式。(主筆/黃亞歷)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泰雅精神文創劇場》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攝影:林育全)

《得時の夢》台北木偶劇團(2023戲曲夢工場)

以穿越劇的編導形式,開啟非典型的歷史辯證,讓「皇民化布袋戲」底下錯綜的殖民與文化關聯,成為再次回望偶戲藝術深度與多元表現的綺麗時空。作品呈現文人黃得時為偶戲倡議的機靈策略,以及台日文化角力過程的美學技術協商,如何成功顛覆禁演令的束縛。不僅整合了流暢的表演調度與結構張力,讓偶戲形式與精神的對應穿越彼此,也彰顯出後場樂音的能量與意義。在鬥唱之間輕巧甩弄文以載道的沈重,毫無包袱地連結起深厚的傳統與當代創意。(主筆/孫平)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得時の夢》臺北木偶劇團 (攝影:林育全)

《感謝公主》窮劇場X江之翠劇場

《感謝公主》借了梨園戲與前衛劇場的形式互涉,將時間向度置入前景,成為再現記憶的介入性元素,編導從舞台的場面調度與動作選擇上找到一個從現代表演到梨園表演之間的身體技術銜接面。當代政治創傷記憶再現的不合時宜之感,透過高度肢體形式的表演連通到了朱弁的梨園戲文。演員的歷史記憶表演,打碎了舞台時空的單一假定性,時空的創造全靠演員的身體技術,不在腳色裡的時候,他們是作為諸靈媒介的表演者在過去與現在之間往復穿梭,最後穿越了再現時空的裂隙,滑進了歷史幽魂深處的心靈時空。(主筆/許仁豪)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感謝公主》窮劇場X江之翠劇場(攝影:康志豪│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劉昀 X劉俊德《嶼空對練》壞鞋子舞蹈劇場

劉昀和劉俊德兩位編舞者,分別從武術與古琴的傳統身法基礎出發,拆解身體技巧的程式,以兩段獨舞剛毅展現他們重新探尋身體動能源頭、重建動作邏輯的企圖,建立風格獨特的身體語彙。舞者肉身的「人」,與代表自然環境的木作物件的「物」,或為琴與鼓,或為舟與島,不斷碰觸、挑戰、交融、攪和,不僅讓觀者看見創作歷程的積累和發酵、能量的轉化,亦展現了「亞洲的身體」的思考:人不單獨存在世間,而總是與自然共生對話的生命思維。(主筆/陳品秀)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 劉昀 X劉俊德《嶼空對練》壞鞋子舞蹈劇場 (攝影:許斌)

 黃郁晴X娩娩工作室《藝術之子》(2023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

此劇以男導演對女演員們的權勢性侵為主要軸線,犀利地揭開了戲劇生態與隱匿其中的共犯結構。上下場各以微暗排練場與明亮療癒公寓為場景,上演了侵害發生的現場與劫後的餘生。劇中層疊了多重現實:排練文本裡的人物情節交錯著演員真實的權力慾望,而觀眾的現實亦透過了鏡面舞台被導入其中;雙層舞台結構共時呈現出現實自我如何拉扯著為理想獻祭的自我。它不僅揭露出倖存者複雜的生命情狀,更指涉了男權宰制下女性自我認同的議題。(主筆/張韻婷)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 黃郁晴✕娩娩工作室《藝術之子》│2023TIFA (攝影:唐健哲)

《勸世三姊妹》躍演

故事以雲林為背景,描述相依為命的三姊妹如何生活與互動,進而是一步步放下對父親、家庭乃至地方傳統的心結;過程中有苦有樂,觀眾也有笑有淚。尾聲法事的精巧重現,不只收攏了全作枝枒,形式上更集華美與莊嚴於一身;為父親送行之步態欲退還進,訣別中滿是不捨與思念。儘管腳本發展與腳色設定有部分仍待商榷,作為一齣融合了牽亡歌陣的中文音樂劇,整體而言仍是行雲流水,瑕不掩瑜,罕見又創新,年度話題大作當之無愧。(主筆/張又升)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勸世三姊妹》躍演(圖片提供: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17組入圍作品將於5月底進行決選,隨即於6月1日舉行頒獎典禮,現場揭曉三大獎項得主。為了讓大眾進一步了解入圍作品,主辦單位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將於4-5月期間,規劃藝術獎系列推廣活動,包括影音及媒體系列專訪、台新金控一樓大廳影像展、「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見面會」、「我心目中得主」網路票選活動等,歡迎透過基金會官網及臉書關注相關活動訊息。

ARTouch編輯部( 168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