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
「第27屆臺北文化獎」得主出爐! 瘂弦、米復國、姚立群、張乾琦獲殊榮肯定
文化局於8月9日公布第27屆臺北文化獎得主名單,歷經兩個月的公開徵選,由臺灣現代詩啟發者瘂弦、文資學者米復國、牯嶺街小劇...
狂飆年代的造像者:台灣攝影家潘小俠(1954-2023)逝世
台灣知名攝影家潘小俠(1954-2023)於2022年9月因食道癌住院接受治療,於今日(7/31)清晨在台大醫院逝世,享...
差距作為思想的未來: 關於洪席耶《電影的差距》
洪席耶一甲子的著述,其中與電影相關的尤以《人民國度的短程旅行》(Courts Voyages au pays du pe...
侯淑姿女性影像書寫:高雄左營建業新村眷改下的家園記憶
「我很喜歡住在眷村,眷村是個很有人情味的地方,若是沒錢,大家都會先周濟一下,也許因為經過戰爭的關係,對於可以天天在一起很...
做為花藝師要能夠識別花卉在不同階段的美:「繁花.時敘」專訪東信Azuma Makoto
時間這個東西是看不見,我選擇透過「花」這樣的要素來把這樣的概念呈現。這次「繁花.時敘」展出的作品,是將花凍結在它們最為漂...
返照時間的人:當代藝術家王雅慧離世,藝術界眾人不捨緬懷
台灣當代藝術家王雅慧(1973-2023)於4/17日因病逝世,她的好人緣與保持生活的簡樸與低調,令許多藝術界友人得知這...
【張寶成專欄】從「前瞻科藝」到「21世紀文化基礎建設」:《未來藝術生態系》三冊大綱 (上)
從2010年代開始,科技發展再進階(advanced),數據的傳輸、組合和應用,跟網路開始普及的千禧年拉出距離,編碼和協...
1990年代的星叢:沃夫岡.提爾曼斯回顧展「無懼觀看」
提爾曼斯曾多次在訪談中提及,佈展過程對他來說等同於創作過程,不僅是構成作品的關鍵要素,佈展系統本身也可視為作品。在這些近...
即時拍攝、組裝的無聲電影: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蚊子爵士夢》in one take的物件後台
《蚊子爵士夢》召喚了觀者過去經典的身影,包括梅里葉(Georges Méliès)《月球漫遊》的幻麗影像,或是龔特利(M...
酷兒外雙C:談「居家娛樂―楊登棋(登曼波)個展」
楊登棋在北美館個展「居家娛樂」的展呈當中,藉著兩種展覽空間,表現酷兒在個人生命經驗所環繞的多重性與多樣性。兩造並置之間,...
文章導覽
1
2
3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