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嘯侶攀蘿帶:溥心畬的猿畫及其仿古
溥儒(1896-1963),字心畬,為道光皇帝第六子恭親王奕訢(1833-1898)之孫、末代皇帝溥儀(1906-196...
儒筆風流見初心:專訪劉芳如談故宮「文人畫最後一筆—溥心畬書畫特展」
「中國文人畫的最後一筆,這也就畫完了。」1963年溥心畬過世,詩人周棄子發表文章〈中國文人畫的最後一筆〉,此溥氏譽稱自此...
【Live Forever專欄】讓生態活下去:氣候及環境危機與機構轉型
疫情之下,生態轉向(ecological turn)變得更加急迫。譬如因著旅行限制,藝術家不得不被迫思考不飛行及減少碳足...
【高千惠專欄】地景說話1:垢─覆蓋式的地界佔領
描繪客體的肖像化,使再現的景物既是風景,也成了靜物。傳統的肖像、風景、靜物三類繪畫主題,在當代已成為彼此之間的注腳。「迷...
轉吧,轉啊,五彩的膚色陀螺:從致穎「總是春光乍現」談演算法下的偏見
「總是春光乍現」展覽中,致穎首先以疫情間歧視亞裔的字眼「功夫流感」做為進入展示的開場。試圖讓台灣觀眾對於「種族」與「歧視...
紙之宮殿:張徐展於柏林2021年度藝術家展
一推開《動物故事系列:流動碎片》展間入口的厚重簾幕,觀眾便瞬間從明亮的柏林民眾宮殿展場,跨入了另一座既陌生又令人著迷的魔...
【高森信男專欄】楊英風:未至的前衛性
認真說起來,楊英風其實是台灣數位藝術/媒體藝術的先行者之一。但在社會劇變、附庸風雅及政治高壓之外,實際上難以找到前衛創作...
【藝博會直擊】273間參展畫廊如期而至,瑞士巴塞爾藝術展已正式開幕
瑞士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in Basel)匯聚來273間藝廊所呈現的精彩作品,以及推廣巴塞爾城內多元的展覽...
【阮慶岳專欄】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系列四:王秋華+修澤蘭
修澤蘭從大陸中央大學畢業,因緣際會來到台灣,在當時男性佔優勢的專業環境,以女性身份展現獨特的建築思維,最為人知的作品是陽...
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舉鏡自照的生命層疊與歷史書寫B面
「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不再是「舉起鏡子迎上他者的凝視」,以綠島為鏡,可謂直接推翻了既定的主客預設。顯像的「空白之石」從來...
文章導覽
1
...
50
51
52
53
54
...
57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