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行政
是藝術?還是設計?首屆「RE:AND藝術設計博覽會」5/12-5/22將於南港老爺行旅創意登場
首屆展覽試圖透過開放性提問「是藝術?還是設計?」引領觀眾反思藝術與設計的界線究竟是什麼?南港老爺行旅一樓大廳也將化身為公...
群狼並起、孤狼必死:畫廊二代喊接班,藝術產業新血成形
走過「台灣錢淹腳目」的繁榮年代,2000年後,在亞洲藝術市場整體版面位移後,逐漸被邊緣化。直到2019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
5G時代下藝術多元性的再探討:「數據光景—2023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國際論壇
論壇主要分為兩大主軸──「速度與連結:5G世代下科技藝術展演及其可能性」與「科技藝術與光節的永續經營」,期待能與光影藝術...
藝術行政的空缺?在那些藝術事件裡的關鍵角色
本文所提案例,如果直接放諸法條規章判準,若非一翻兩瞪眼,就是進入法律攻防的資本戰,也可能可以有事後諸葛式的標準答案,但要...
破除藝文工作者低薪難關,藝創工會三大訴求呼籲政策改革
經過2020到2022年至少三波的疫情衝擊,台灣藝文產業在受僱人員薪資與人員人數都受到打擊而大量萎縮。近日隨著疫情狀況逐...
台灣數千本期刊中,首本針對藝術和文化政策與管理徵稿的學刊:《文化:政策.管理.新創》如何被催生?
近年來民間藝文組織對於文化政策與法規面的重視,讓台灣開始逐步有了對於文化政策公共討論的氛圍。政策學會成立針對文化政策與公...
國際藝博的本地救火隊:現場人員在「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中看見什麼?
從畫廊公共關係的經營、專業人才的媒合,到藝術新世代的經驗汲取,台北當代的現場人員可說是充滿著台灣藝術產業裡的「隱形菁英」...
看不見,不代表沒有:台灣藝文空間連線TASA協會理事長洪秉綺談「看不見的溫柔:2021藝術進駐聯盟年會暨工作坊」
從對內盤點檢討自身對他者的「看不見」出發,今年TASA年會拉出他者「看不見」的多重意涵,擴充實務操作的教戰守則。綜觀眼睛...
在機構主事者與藝術家戰爭的破敗景觀中,許峰瑞談機制透明化與藝術行政專業建立
近年來,「館長」爭議頻繁,在視覺藝術圈長期對政府喊話的「藝術專業治理」下,「專業人士們」實質上並無法拿出可信服藝術參與者...
是絕望還是不在乎?有「國」無「美」的官僚化國美館館長事件
到底文化部的文官行政專業是什麼?行政體系有沒有機制讓機構來防禦這些並非個案的問題?
文章導覽
1
2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古美術專題
古美術專欄
古美術市場動態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