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恐怖
台灣藝術家侯淑姿、姚瑞中、鄭亭亭赴約旦美術館展出,以攝影重新審視地緣政治邊界
「地緣政治學計畫」主要實踐於西亞及南亞地區,期待能以「文化藝術」外交突破台灣在國際的政治現實,由歐亞藝術網絡組織致力於搭...
頭顯之下的白恐記憶宮殿──專訪《無法離開的人》陳芯宜導演
我沒有問陳芯宜,監牢到底是什麼,於今日的她而言。但追根究柢,也許所有人類族群的口述傳訴,整段陳芯宜的創作脈絡,無論是《我...
狂飆年代的造像者:台灣攝影家潘小俠(1954-2023)逝世
台灣知名攝影家潘小俠(1954-2023)於2022年9月因食道癌住院接受治療,於今日(7/31)清晨在台大醫院逝世,享...
【張寶成專欄】前瞻科技的突破與困頓:以兩件政治受難者作品為例
本文談論的兩組創作者在NFT和VR技術發展正處於高度變動時已搶先應用。沒有這些應用,我們不會知道技術發揮後的樣貌和後續需...
台灣電影中的國族認同轉變1960s-2020s
在台灣尚未解嚴前,因為既有的電影政治宣傳與教條電影逐漸僵化,所以由國民黨掌控的中央電影公司內部即從人事與作品產製開始鬆動...
傾聽裂隙的迴聲:綠島人權藝術季(非)觀光旅遊指南與陰性視角
今年「傾聽裂隙的迴聲」拉長的田野調查與籌備的時間,讓藝術家與策展人們有更充足的時間傾聽來自不同身分、背景與立場的聲音,定...
2023綠島人權藝術季,策展人蔡明君、藝術家王榆鈞從「傾聽」談複調歷史的必要性
蔡明君認為「我們應該關注的,不是抓出加害者是誰,或是他的身分角色是什麼,而是檢討這個不義政權做了什麼事,如何殘害人權。在...
傾聽裂隙的迴聲:「2023綠島人權藝術季」開展歷史與當代人權議題的對話
總策展人蔡明君也表示,能與政治受難者前輩及家屬們合作,感到幸運並致上無比感謝。蔡明君提及,策展團隊在籌備過程中不斷自問,...
在美術館蓋一座沉浸式電影院:陳芯宜「無法離開的人」正式開展
北師美術館延續過往對臺灣歷史與藝術的高度關注,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共同主辦,在地實驗與高雄市電影館協辦,將於2023年5月6...
【吳思鋒專欄】轉型正義的「後」劇場
當我們談論以白色恐怖、轉型正義為主題、意旨的劇場作品時,實際上倒不如說是在談論「後到者」如何觀看那段幽微、複雜、非僅本土...
文章導覽
1
2
3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古美術專題
古美術專欄
古美術市場動態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