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恐怖

藝術、紀念與面對創傷
與鄭安齊的討論中我們談到,當人們在談轉型正義、理解不義政權時,經常容易直接想到獨裁者、相關情治人員與機構,這些較為明確的...
暴力的歷史,無縫的劇場:評《明白歌:走唱白色記憶未竟的故人事與未來歌》
真實性之所以是以白色恐怖為主題的劇場的重要審美準則,並不意味著劇場就應該再現真實,乃至於成為真實本身。正因為劇場始終是和...
【蕭文杰專欄】見證白色恐怖的安康接待室需指定古蹟
2009年,媒體意外在隱密的新店安坑山區發現已經閒置多年的建築群「安康接待室」,是白色恐怖時期成立,具高度的歷史價值及罕...
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舉鏡自照的生命層疊與歷史書寫B面
「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不再是「舉起鏡子迎上他者的凝視」,以綠島為鏡,可謂直接推翻了既定的主客預設。顯像的「空白之石」從來...
【藝術中的建築專題】中華商場與「天橋上的魔術師」:當逝去建築成為歷史議題的承載體
以中華商場的再現奇觀,重新置入自身所欲探討的歷史議題。結合已逝建築卻是台北人共同記憶的中華商場,解讀過去那依舊籠罩於威權...
V-Touch藝術史|黃榮燦
本次藝術史影片將介紹以「 力軍」為筆名的黃榮燦。爆發二二八事件後,力軍在上海《文匯報》副刊發表《恐怖檢查》,更是當時二二...
2020綠島人權藝術季:背離或被迫遠離於主論述之外的鮮明印記
今年二度策劃該藝術季的策展人羅秀芝,開始選擇向外擴延,以概念性的主題——「邊緣者」——作為發想骨幹。談起這個看似抽象,卻...
【蕭文杰專欄】昭和町大學住宅聚落:溫州街內殷海光等人的白色恐怖文資地景
白色恐怖分佈在全臺各地,溫州街、青田街、永康街、和平東路一段一帶臺灣大學教授的宿舍群,就是屬於白色恐怖地景之一。這裡原本...
標誌白色恐怖不義遺址:一個非典型紀念物的藝術提案
現今台灣因國家主體不明確、人權議題始終不被大眾廣泛理解的尷尬處境中,轉型正義的推動一直處在窒礙難行的狀態。要如何用當代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