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

【張寶成專欄】從「前瞻科藝」到「21世紀文化基礎建設」:《未來藝術生態系》三冊大綱 (上)
從2010年代開始,科技發展再進階(advanced),數據的傳輸、組合和應用,跟網路開始普及的千禧年拉出距離,編碼和協...
1990年代的星叢:沃夫岡.提爾曼斯回顧展「無懼觀看」
提爾曼斯曾多次在訪談中提及,佈展過程對他來說等同於創作過程,不僅是構成作品的關鍵要素,佈展系統本身也可視為作品。在這些近...
即時拍攝、組裝的無聲電影: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蚊子爵士夢》in one take的物件後台
《蚊子爵士夢》召喚了觀者過去經典的身影,包括梅里葉(Georges Méliès)《月球漫遊》的幻麗影像,或是龔特利(M...
酷兒外雙C:談「居家娛樂―楊登棋(登曼波)個展」
楊登棋在北美館個展「居家娛樂」的展呈當中,藉著兩種展覽空間,表現酷兒在個人生命經驗所環繞的多重性與多樣性。兩造並置之間,...
熵與當代美學:從熱力學到資訊理論
當藝術的視野站在「熵」的時間之箭(熱力學)上,在更多元的創作範疇(生態學)望向資訊的生產量(資訊理論),在再次回望「熵」...
「備戰即避戰」:張乾琦、郝明義談與文化人的責任感和共同想像
甫獲頒2022卓越新聞獎「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殊榮,並以烏俄戰爭前線的圖文報導同時獲得「系列新聞攝影獎」肯定的影像創作者...
別問我是誰:關於黃至正個展「返景」,形象的轉述與背離
在此次木木藝術舉辦的黃至正個展「返景」裡,主要展出了兩個系列。其一,是他自2018年起開展的、如同在金箔裡曖曖顯影的青春...
【高千惠專欄】地景說話10:錄─我拍故我在的參照
街拍取代寫生,當代城市風景肖像的製繪,已有跨代的方法論。在藝與術的領域,數位概念的風景美學,已非僅於人文地理的紀實功能。...
【地景說話專題】朝向一種幽冥地理/誌:視像中的「地理幻見」與「異色魅景」初論
晚近的台灣當代藝術領域,逐漸興起一種臨場踏查與行動的意識,使特定的地點、位址、現場(site),不僅成為藝術行動與計畫的...
不可揭露性之揭露:論李亦凡《Rewiring》身體與機器、宗教與科技的互相滲透與模仿
在李亦凡的《Rewiring》中,執行日常的機器生命體成為人存在的隱喻。而隨時隨地都在觀看影像的世界,在這作品中似乎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