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藝術&投資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美術館館長?】美術館館長該具備什麼特質?
在這全新的藝術環境風景中,關於美術館的人力資源結構與館舍發展方向的再討論,也再次成為了當下必要關注的課題,而「館長」恰是...
【專題】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美術館館長?
懷抱著對「制度結構」的問題意識,我們策劃了這次的專題。即便我們無法推翻現有制度「打掉重練」,但在可見的制度性限制中,我們...
林恩.查德威克:戰後英國雕塑巨匠的動感與結構探索
查德威克常以感覺主導創作,他拒絕過度解讀作品,認為自己的創作「幾乎是某種『生命力』的導管」。他曾說:「當我開始創作時,我...
在現代化浪潮之下開創新頁與回返傳統: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研討會側記與策展解析
由國立臺灣美術館與東京藝術大學共同主辦的「黃土水與他的時代—臺灣首位西洋雕塑家與20世紀初期的東京美術學校」展覽在9月6...
喬納森.萊布談魯斯.阿薩瓦:「一旦進入她的世界,故事就沒有終結」
阿薩瓦的生命旅程是任何藝術家尋求靈感的完美範本。人們可以從她那裡學到很多。我第一次接觸她的雕塑時,感覺像是一錘子砸在腦袋...
亨利.菲維卡談鲁斯.阿薩瓦:「藝術既作為個人創造力的有力表達,也作為社會變革的工具」
我的外祖母相信藝術是一種可以用來教人們如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進行批判性思考、也幫助人們成為全面發展之個體的工具。2001...
編織生命紋理——魯斯.阿薩瓦藝術的本質與縱深
阿薩瓦的好幾個人生階段,都是在限制乃至禁錮之中,尋找自由得以共生的契機。戰後美國瀰漫的反日情緒阻礙她獲得師範學院的學位,...
臺灣人推常玉進入藝術史
窮其一生都在創作,但深具藝術家個性的他,不諳社交、和巴黎畫商漸行漸遠,並揮霍家產。從昔日車馬輕裘、醇酒美人的浪蕩子,淪為...
「藝術詐欺」,政府無法可管?(上)
今(2024)年8月1日臺大校友會館有一場震撼畫壇且意義深遠的聚會,就是由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及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聯合...
喝下那罈醉生夢死—「其後 · 十年─何兆南個展」
也許何兆南在臺灣年輕一輩的藝術圈中,已不算是陌生的名字,近年他成為維繫臺港澳三地當代藝術社群網絡的組織者,這份心思或許與...
文章導覽
1
...
7
8
9
10
11
...
35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