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卞卡專欄】關於藝術與商場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卞卡專欄】關於藝術與商場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Column by Bian Ka】On “The Wasted Times” of Art and Malls

今天的商業體與藝術在充滿現實感的績效指標中彼此需要,藝術需要生存空間、資金、需要在更廣泛的場域兌現價值;商業體對藝術充滿想像,期待借助藝術的溢價去換取商業增值和流量青睞。雙方都會懷揣著低成本套利的心思,又有各自難以逾越的底線。因此為了達成某個目標,就難免要傷筋動骨。今天的社會現實的進逼也意味著不論是藝術或者商業,雙方的容錯率都是極低的,這種外表光鮮,內在激烈又黏稠的博弈關係,像極了程耳執導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所呈現出情愛的錯位和糾葛。
我上次到訪上海藝術家徐震的「沒頂公司」還是2020年的六月初,那天恰好看到徐震的一件舊作正在裝車——長方形的福爾馬林容器內泡著一分為二的巨型仿製恐龍標本。這件作品已經完成了十幾年了,此刻正在被吊車安放在超過十公尺的貨運拖車上,即將運往上海淮海路上的一家新的購物中心參加展覽。徐震倚在窗台,望著恐龍裝置裝車的操作,也聊起了策展方、商業體和藝術家們,為促成這樣的跨界合作其中頗多不易。隨後幾天裡,這個巨大...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卞卡( 39篇 )

藝術從業者和寫作者,曾在中國多家重要藝術機構供職。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