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藝術「偽知識」:第四屆文物藝術品科學鑑定學術研討會側記
隨著資訊科技的普及,當代臺灣對藝術與文化的認識常淪於網絡碎片化資訊與迷思故事中,缺乏對藝術真偽與價值的深入思考與探討。第...
【專欄|書店闆寶讀什麼】繪本裡蘊藏故事的動人旋律
我想要和大家分享幾本關於音樂也關於夢想的選書,希望傳遞這樣美妙的故事旋律,讓大家也能感受到我從中獲得的幸福。
前衛多少事 盡付笑談中 「元氣.淋漓─人間90莊喆特展」
雖說「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但90歲的莊喆依然元氣淋漓地走著自己一個人的藝術山徑,朝向那藝術家口中的「第三條...
【24/25】2025藝術環境趨勢:賽博時代下,不懂歷史的人看不見未來
在這個賽博時代中,輸出、回饋與修正的無限遞迴過程已成為科技與社會發展的核心機制。正如科技的發展需要挑戰精神,歷史的理解也...
愛閱讀│誠品閱讀職人大賞揭曉!情緒學習新啟發!《情緒大飯店》獲選「最想說服爸媽買」 童書創作獲職人推薦親子共讀好書
獲選「最想說服爸媽買」的莉迪亞.布蘭科維琪《情緒大飯店》則讓職人一致力推為親子共讀好書,書中透過擬人化的情緒引導孩子思考...
走入「永續的O:文化創意產業.淨零減碳路徑展」,探尋生活與藝術的好靈感
「永續的O:文化創意產業.淨零減碳路徑展」呈現臺灣文化與藝術界致力淨零碳排(Net Zero)舉措的現階段成果與未來路徑...
【專題|我是兒童,博物館請聽我說】為什麼兒童博物館很好玩? 專屬小小孩與陪伴者的溫馨時空: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學前教育計劃」
規劃小小孩與陪伴者的活動,最重要的是什麼?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安全性,她特別提到了自在:要讓小小孩與陪伴者都能自在的做任何事...
愛看展│開春最值得期待的「偶・遇」 臺博館「偶・多元文化之身」特展 揭偶戲文化面貌
特展以「偶・多元文化之身」為名,強調戲偶的身體是因一地文化而塑成,可視為文化之身。展覽透過3大主題區域展示偶戲文化的多面...
【高森信男專欄】從殖民悲歌到鐵釘炸彈:歌德學院柏林記憶文化工作坊側記
記憶文化(Erinnerungskultur)在德國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因為國家社會主義及大屠殺的黑歷史,記憶文化在今日...
當我們屏住呼吸, 潛藏的希望真的到來了嗎? 亞洲藝術雙年展「所有令人屏息的」
第九屆亞洲藝術雙年展(以下簡稱亞雙展),在臺灣獨立策展人方彥翔的召集下,邀請常駐法國的亞美尼亞策展人兼編輯安妮.戴維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