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日回望「五月畫會」、「東方畫會」這些在1960年代捲起千堆雪、推動了台灣繪畫藝術變革的前衛驚濤時,在21世紀20年代這個「歷史迭代」近乎同步於摩爾定律(Moore’s law,註1)的賽博時代(Cybernetic Age)裡,或許便有了宛若蘇軾的赤壁懷古,楊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臨江仙〉)般遙望歷史過往的蒼茫感。在一個以數位迭代勾勒歷史尺度的當代,即使昨日那些風華正茂、...
您已經是會員?登入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