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臨淵而行,眺向不思議之處: 「接近-賴志盛」改造北美館空間

臨淵而行,眺向不思議之處: 「接近-賴志盛」改造北美館空間

臺北市立美術館年度藝想迴廊計畫「接近-賴志盛」預展亮相,三樓通透的迴廊空間多了一些上下迂迴的通道,附著於原有建築體之間,似有似無地製造出人與空間的新關係。與賴志盛的許多代表作一樣,此次《接近》依舊是針對空間本身的現地製作。
北美館年度藝想迴廊計畫「接近-賴志盛」預展現場。(賴志盛提供)
最近這段時間前往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參觀的觀眾,都能感覺到美術館內部正進行著某種特別的空間改造,直至今(23)日,北美館年度藝想迴廊計畫「接近-賴志盛」預展亮相,三樓通透的迴廊空間多了一些上下迂迴的通道,附著於原有建築體之間,似有似無地製造出人與空間的新關係。
賴志盛《接近》利用原本的空間位置,提出「接近光與風一些」的概念,透過設計通道,讓觀眾臨淵更進一步,更將空間特性與觀眾的視野納為一個整體。(攝影/嚴瀟瀟)
與他的許多代表作一樣,此次《接近》依舊是針對空間本身的現地製作:三樓的藝想空間原本即可往下眺望大廳,如探一池深水,而人倚靠在迴廊的女兒牆邊,離「天」(深格狀的大廳天花板)更近,視野內氣象萬千。賴志盛利用原本的空間位置,提出「接近光與風一些」的概念,透過設計通道,讓觀眾臨淵更進一步,更將空間特性與觀眾的視野納為一個整體。  賴志盛的作品一直有一種以實體性進行「去物質化」的傾向,臨場的身體感始終位居創作核心。這次的空間裝置更模糊了作品與建築體的界線,也以實體廊道映射出光與明暗、封閉與通透間的多種變化。
「接近-賴志盛」預展現場。(賴志盛提供)
在賴志盛2019年的兩件重要作品中,空間的垂直穿透性相當關鍵,在那兩件作品中穿針引線的是「水」:高雄弔詭畫廊謝幕展「Close」中以滴水穿透整個四層樓空間的《垂直II》;馬凌畫廊上海空間「更健康,更簡單,更明智。」聯展中的《逗留》,在更動排雨水管道的走向後,以蓄水池承接、並再度排出原本不屬於這個空間的雨水。這次的《接近》則以光與風為引,延續著「不多不少」的空間介入原則。又與1996年賴志盛從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畢業時,於三芝一處廢棄廠房堆磚而創作的現地作品《垂直》遙相呼應。
《接近》同樣也延續了某種迂迴的「抵抗」。賴志盛的許多作品都並不藉助於「從零到一」的純粹創造,在這些被賴志盛稱為「恰好的」空間介入行動中,他所在意的乃是一種不作出任何破壞的「抵抗」;換言之,在創造一種新秩序的同時,也巧妙保留了原有秩序的完整性。《接近》會在北美館三樓迴廊持續一年時間,將慢慢從一種「附加物」,變為美術館的日常,進而鬆動某些社會體制所固著的關係與範式。
賴志盛此次作品《接近》依舊是針對空間本身的現地製作:三樓的藝想空間原本即可往下眺望大廳,如探一池深水,而人倚靠在迴廊的女兒牆邊,離「天」(深格狀的大廳天花板)更近,視野內氣象萬千。(賴志盛提供)
「接近-賴志盛」預展現場。(賴志盛提供)

接近-賴志盛

展期:2020.06.25 – 2021.06.06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三樓3C 藝想迴廊

 

嚴瀟瀟(Yan Xiao-Xiao)( 164篇 )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