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美術專題
【典藏30週年聯合專題】古今之變/辯
2022年適值典藏成立30週年,古今分刊後,今次我們首度以聯合專題的模式進行規劃。除了共同舉辦了一場結合古今研究者與創作...
【古今之變/辯】由觀者的角度思考傳統水墨,還有創新
由觀者的眼光來設想,當代觀者,在什麼程度上能領會創作者的創新(無論有意吸收傳統,或反叛傳統)?或者說,我們真的共享一個傳...
【古今之變/辯】水墨基礎養成的現況與困惑
時代風貌的變化之劇,藝術表現形態之多元,令我們的藝術學習益加重視啟發與自由,意圖在學習上強調「限制與法度」,必然有所困難...
拜見畫史大先生:漫談中國畫史上的師古與私淑
在源遠流長的中國繪畫史當中,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古代畫家的教授與學習方式十分多元,並不限於師徒間的親授指導,更常見的是...
溫州街裡歲月長:記臺先生二三事
民國五十四年(1965),我們家四個人住進溫州街230巷的大雜院(現有部分改建為「大院子」),一出門就是臺靜農先生所住的...
信筆書成行隸姿:臺先生在漢魏之間
臺先生的行草膾炙人口,深受好評,也是大家最喜愛的字體,然先生自己卻對隸書特別滿意。有次聽他說:「一般人都喜歡我的行草,其...
龍坡丈室光煦煦:和臺靜農先生一段因緣
1974年3月的一個星期日,吳仁博兄突然北上,帶我去胡適紀念館。館內陳列了胡適的文物和交往,當時我剛接觸刻印不久,對印章...
靜者響聲:臺灣大學「沉潛以學、從容於藝──臺靜農先生百廿誕辰紀念特展」
舒蕪在抗戰末期相識臺先生,對其形象描繪如斯。臺靜農來臺後,方形黑寬邊的眼鏡下,總仍是樸質溫厚,幾幀莊靈攝影捕捉住風采,長...
追憶龍坡──臺靜農百廿誕辰紀念
大音希聲,而靜者於世,迴響不絕。一代大儒臺靜農,一九四六年渡海來臺,任教臺灣大學中文系並掌系務,歇腳臺北溫州街龍坡里,晚...
寒玉映光:史博館所藏溥心畬書畫
愛新覺羅.溥儒(1896-1963),字心畬。在他幼時,光緒皇帝對他說:「汝名曰儒,汝為君子儒,毋為小人儒。」這本是《論...
文章導覽
1
...
10
11
12
13
14
...
17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