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沒有如果?但策展可以?──策展方法與典藏品之間的多元競合
博物館的前身與歐洲15至18世紀作為收藏和觀看的驚奇小屋(Cabinet of curiosities)或珍奇屋(德語:Wunderkammer,英語:wonder-room)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在過去,展示的功能與目的,從最小單位滿足個人的「秀異」(distinction),直至近代,博物館學的興起與成熟,讓展示與詮釋之於背後的方法和目的,牽涉著地區歷史、民族想像、國家認同乃至於自由民主等,不同意識形態之建構;毫無疑問的,臺灣場館諸如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以及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等,因不同的歷史成因,有其各自的屬性和主要藏品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