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新春數來寶:藝術史經典作一到十

新春數來寶:藝術史經典作一到十

Lunar New Year Countdown: Art History Classics 1 to 10

過年要討個好兆頭,吉祥數字必不可少。人們利用數字的諧音去聯想具吉祥意涵的字詞,並且相信透過不斷地複誦傳揚,便能讓話中的祝福應驗。除此之外,特定數字有時也代表不同的神祇,祂們帶來金錢、仕途、人緣等好運,深受民眾喜愛。淵源流長的吉數文化亦體現在藝術文物中,藉著新春時分,編輯部選用十件/套藝術文物來招福開運。其蘊含的數字及寓意為何,且聽我們娓娓道來。

過年要討個好兆頭,吉祥數字必不可少。數字在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文化意義,像日本喜歡「八」,因為它的漢字筆畫外撇、會越寫越寬,所以是一個「事物到最後,都會豁然開朗、繁榮興盛」的好兆頭;德國將「四」視為幸運數字,原因是讓人聯想到帶來好運的四葉幸運草(lucky clover)。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之一,對「數」更是情有獨鍾,人們利用數字的諧音去聯想具吉祥意涵的字詞,並且相信透過不斷地複誦傳揚,便能讓話中的祝福應驗。除此之外,特定數字有時也代表不同的神祇,祂們帶來金錢、仕途、人緣等好運,深受民眾喜愛。

淵源流長的吉數文化亦體現在藝術文物中,藉著新春時分,編輯部選用十件/套藝術文物來招福開運,其蘊含的數字及寓意為何,且聽我們娓娓道來⋯⋯(文/藍玉琦)

一團和氣,笑口常開

朱見深,《一團和氣》,48.7×36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刊資料室)

乍看是體態渾圓的彌勒笑呵呵盤腿而坐,雙手捧著經卷。仔細一看,竟然是三位老者,合抱相視而笑!位居中位的高僧左手輕撚佛珠,左擁一位道士,右擁一位方巾儒士。左右二人側臉合為一正面,手各執經卷的一端,彼此微笑抵膝對坐。

這幅畫作於成化元年(1465),由明憲帝朱見深(1447-1487)所繪,並御題「一團和氣贊」,說明此圖出自東晉「虎溪三笑」典故。明憲帝初登帝位不久便畫下此圖,以詩人陶淵明、道士陸修靜、高僧慧遠法師廬山談笑相送,在虎溪笑別的故事,結合自己的政治主張,期許朝野上下那些過去因政治鬥爭而敵對疏離的人,都可以破除執念,「忘彼此之是非,藹一團之和氣」。

畫面人物以絕妙的構圖,巧妙運用「借位」,集三位人物的神行於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思想。衣紋線條細勁流暢,頓挫自如,展現畫家如火純青的畫技,讓人忍不住也跟著瞇起眼睛,一起笑呵呵。(文/朱佑霖)

和合二仙,和氣致祥

羅聘,《寒山拾得像》,78.3×51.4公分,納爾遜藝術博物館藏。(本刊資料室)

新年笑一個!笑容大使寒山、拾得向您問候。寒山、拾得是唐代貞觀時的奇人,居於天台山國清寺。寒山又名寒山子,身世不詳,只知是不第文人,後隱居於天台山寒岩,故名寒山。他衣衫襤縷,以樺皮為冠、木屐為履,佯狂瘋癲,常將偈語題寫在樹皮、山巖、石壁上,言語詼諧通俗,但深寓佛理,被世人纂集為《寒山子詩》,頗受晚唐、北宋文人推崇。拾得原是山中棄兒,被豐干禪師撿回寺中,故名「拾得」。傳說兩人寺廟廚房洗滌餐具、燒火時相知相善,後來寒山離寺至寒岩隱居,拾得還會將食堂剩飯盛在竹筒中,待寒山下山時可以取用。

歷代禪宗史、傳燈錄中有非常多寒山、拾得的奇異事蹟,若有神通,在唐末至兩宋「散聖」,即不同於傳統禪門高僧,行徑乖異、外貌不修的佛門人物,甚至有一說寒山、拾得分別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化身。明清以後,寒山拾得的形象更加世俗化,成為民間信仰的仙人,雍正皇帝敕封寒山為「妙覺普度和聖大士」,拾得為「圓覺慈渡合聖大士」,合稱「合和二仙」,掌管和平與喜樂,也保佑男女情感和諧。(文/江采蘋)

三陽開泰,萬象更新

朱瞻基,《三陽開泰圖》,211.6×142.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刊資料室)

「三陽開泰」典故出自《易經》,正月為泰卦,三陽生於下,取其冬去春來,陰消陽長,萬象更新之象。後來成為在新年歲初迎春送冬的祝頌之詞。「羊」的諧音為「陽」,畫中一大二小的母羊及乳羊,三羊諧音「三陽」。民間藝術中也經常可見以三羊為主題的織品、繪畫或裝飾紋樣,皆帶有祝福新年吉祥的意涵。

此幅畫作由明宣宗(1300-1435)朱瞻基繪於宣德四年(1429),其畫風以隨意自然著稱。畫中的羊群姿態生動傳神,兩隻乳羊低頭嗅聞地上的小草,似乎正在辨別這是否可以吃?身後的乳羊也帶著好奇的眼光注視著小草,母羊則守護在小羊身後。畫家以細疏的筆觸刻畫羊兒蓬鬆實在的毛質,同時以漸層的水墨暈染出羊的身形輪廓,頗有文人畫筆墨韻味。畫面左上方搭配竹、石、茶花為襯景,竹的諧音為「祝」,即祝賀三陽開泰之意。整幅作品靜中有動,母子羊之間流轉的親情,搭配局部淺設色的溫和調色,彷彿一股溫柔清雅的暖風,吹進每一位觀畫者的心中。(文/朱佑霖)

春江水暖,四季平安

呂紀,《四季花鳥》,各174.4×99.7公分,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本刊資料室)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春日漫步郊外,看到水鴨在溪流中嬉戲搖著尾巴,腦中不禁浮出這詩句。鳴鳥啁啾,繁花似錦,花鳥畫經常予人平和美好的感受,涵蓋四季的花鳥四屏更是如此。呂紀《四季花鳥》是極為經典的一套四季花鳥,春景桃花綻放,珠頸斑鳩、雲雀、大官鳥鳴啼不覺,下方一對鴛鴦游水,伉儷情深;夏季梔子飄香,蜀葵綻放,黃鶯枝頭高歌;秋意漸深,桂花滿枝,木芙蓉結了蒴果,與小菊花宣告秋天的到來;冬景蕭瑟,白雪覆蓋了山岩,一對雉雞顯得特別顯眼,後方的寒梅與豔麗的山茶妝點了寂靜世界。

呂紀是明代弘治年間的宮廷畫家,擅長妍麗的工筆重彩,以花鳥畫著稱。此套〈四季花鳥〉是他的代表作,幾乎成為一種模範,在各地博物館中,有不少仿擬並託名呂紀的作品,可以想像明代對於這種富麗的四季花鳥有不小的需求。(文/江采蘋)

風調雨順,五牛獻瑞

韓滉,《五牛圖》,20.8×139.8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刊資料室)

五隻壯碩的牛,不僅是北京故宮的重要珍藏,更是中國藝術史上的牛明星。牠們花色不同,神色各異,有的低頭吃草,有的昂首前行,更有牛俏皮吐舌,可愛極了。〈五牛圖〉的意涵是什麼?這可讓歷代人們猜不完。由於牛是耕種、勤奮的象徵,因此有人說為官的韓滉想藉此圖鼓勵農耕;有人發現,五牛僅有最後一頭戴著牽繩,貌似羨慕著其他無拘束的四牛,寓意著畫家內心仕與隱的掙扎。

乾隆皇帝的題跋提到另一觀點:「舐齕詎唯夸曲肖,要因問喘識民艱。」此處引用的是西漢丞相丙吉的典故。《漢書》記載,丙吉曾經出巡,遇到鬥毆的群眾死傷慘重,他並不過問,但當他看到一頭牛吐舌喘氣時,卻特別停下來關心牛走了多遠。下屬譏笑他只知管小事,丙吉解釋,民眾鬥毆屬於地方官的職責,不應由宰相來管;現在是春天季節,應該不會太熱,若牛只走了一些路就氣喘吁吁,恐怕是氣候失調的跡象,茲事體大,這才是宰相該擔憂的事,一番道理讓下屬不禁折服。所以,可別小看貌似平凡的牛隻,牠們健壯安好,可是風調雨順的象徵呢!(文/江采蘋)

六六大順,柿柿如意 

牧谿,《六柿圖》,31.1×29公分,日本京都大德寺龍光院藏。(本刊資料室)

「柿子」的諧音為「事」,在繪畫中經常作為「事事如意」、「萬事順心」的吉祥象徵物。南宋時的禪僧畫家牧谿(生卒年不詳),以簡逸筆法畫下的《六柿圖》,成為中國畫史中最為著名的柿子畫。畫面上只有六個柿子,其餘空無一物,畫家以分明的墨色表現出柿子厚實圓滿的造形,六個柿子錯落有致卻不凌亂,前後空間層次分明。本幅作品不僅是畫家的代表作之一,更是日本的重要文化財,現藏於日本京都大德寺。

牧谿為南宋禪畫家,現存作品多典藏於日本,其灑脫不拘泥於筆墨或氣韻的創作風格,十分受到日本喜愛。日本的元代畫家吳太素在《松齋梅譜》書中,曾評價牧谿的畫:「皆隨筆點墨而成,意思簡當,不費裝綴。」寥寥數筆,卻能流露出樸拙、淡泊的禪思趣味,貫注了對生命的深刻體悟。想像畫家在一個平靜的午後,看著桌上的六個柿子,拿起筆,隨手輕輕畫下生活中悠然的景色,大概也不會想到這一幕,會在日後成為永垂不朽的經典。(文/朱佑霖)

竹林七賢,風華絕代

《竹林七賢磚與榮啟期》磚印模畫,上為北牆下為南牆,244×88公分,江蘇省南京市西善橋宮山南朝墓葬出土,南京博物院藏。(本刊資料室)

東晉時期有七位名士經常遊於竹林之中,他們熱衷於清談和玄學,寄情於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七人因談吐不俗,風流瀟灑,而獲得當時知識分子的讚賞,推崇為「竹林七賢」,成了魏晉風度的代表人物。

《竹林七賢與榮啓期磚畫》模印磚畫,由二百多塊青磚組成,墓室南北壁各一幅,南壁由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阮籍、山濤、王戎佔一幅;北壁由向秀、劉伶、阮咸,以及春秋時期的高士榮啓期共組而成。八人之間以樹木相隔成獨立的畫面。每一幅人物皆有榜題姓名,其人物形象與史書記載一致,具有高度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此一考古發現不但填補了六朝繪畫的空白,也是目前為止發現年代最早的魏晉人物畫像。

嵇康作為「七賢」之首,受到後人追捧,史書記載他「博綜伎藝,於絲竹特妙」且常「彈琴咏詩,自足於懷」。反映在磚畫中,其人物神態怡然自得,雙手撫琴表現其愛好。畫中八人均席地而坐,各自呈現不同的個性姿態,至情至性,充分表現士族知識分子追求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文/朱佑霖)

八仙拱壽,福壽滿門

《緙絲群仙拱壽圖》,緙絲,41.3×23.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刊資料室)

「八仙拱壽」是古代常見的八仙吉祥圖樣之一,民間有「男拜壽星,女拜麻姑」之說。「壽星老人」即南極仙翁,為福、祿、壽三星之一,可保佑人們健康長壽。天空中壽星乘鶴從遠處飛來,八仙拱手翹首觀望拜壽。傳說中八仙分別代表富貴貧賤,男女老幼不同的人群,且各有法寶顯神通。例如李鐵拐的「葫蘆」可以救濟眾生、韓湘子吹「笛子」可以使萬物滋生、藍采和的「花籃」能廣通神明、何仙姑的「荷花」能修身養性等。

緙絲織工細微精致,宛如雕刻般巧妙,有著「一寸緙絲一寸金」、「織中之聖」的美譽。「緙絲」織造前需先將紋樣描繪在經面上,依畫稿所需的各色絲線,不停地換著梭子來回穿梭織緯及經線之間,從無到有的織成畫面,經線貫穿整個畫面,故技法稱為「通經斷緯」。

由於緙絲畫面愈小愈難製作,而此幅人物構圖聚焦於中心,八人動作、神態都十分寫實自然。尤其八仙面鬚眉等處採用針法勾線,將八人生動的個性表露無遺,十分難得,相比繪畫也絲毫不遜色!(文/朱佑霖)

九龍騰天,吉祥久久

傳陳容,《九龍圖》,46.3×1650公分,波士頓美術館藏。(本刊資料室)

飛龍在天,祥雲瑞氣滿天,新的一年好運滾滾來。龍在中國往往帶有祥瑞的象徵,也是中國藝術史中常見的題材。南宋畫家陳容以擅畫龍著稱,元人湯垕曾稱其畫龍「深得變化之意,潑墨成雲,噀水成霧,醉餘大叫,脫巾濡墨,信手塗抹,然後以筆成之」。而其中最有名的作品就屬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的《九龍圖》了。

本幅長卷繪九龍騰祥於水天,各龍軀體矯健,或隱或現於濡墨烘染出的雲霧之中,姿態表情各異,整體畫面氣勢磅礡。開卷之龍自山崖岩石中躍出,第二尾龍向左盤旋,回首望與首龍相望;第三尾龍自岩石躍起,正對觀者張牙舞爪;第四尾龍位於全卷中心,其爪握龍珠、開口長嘯,雲霧至此處更加翻騰,顯現出飛龍行雲布雨的形象。第五與第六尾龍為一組,老龍龍角脫落,口內牙稀,與矯健的小龍相望;第七尾龍則戲於巨浪翻騰的海水間,僅露出頭尾;第八尾龍翱翔於雲霧間;畫面末端第九尾龍則盤踞於岩石上,向右回望。學者朱萬章稱此作「雲蒸雨飛,天垂海立,騰驤夭矯,幽怪潛見」。卷前陳容自題作於甲辰之春(1244),卷末則有其題詩與題跋,說明九龍是比照八世紀畫馬名家曹霸〈九馬圖〉與北宋惠崇所傳稱的〈九鹿圖〉而作,傳達出與前賢比美之意。(文/葉舜瑜)

十犬十美,好運旺旺

郎世寧,《十駿犬─蒼猊犬》,268×193.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共領域)

「霜花鷂」、「睒星狼」、「金翅獫」、「蒼水虯」、「墨玉璃」、「茹黃豹」、「雪爪盧」、「驀空鵲」、「斑錦彪」與「蒼猊」十隻俊俏的狗兒一字排開,十犬十美。

郎世寧《十駿犬》,由左至右依序:霜花鷂、睒星狼、金翅獫、蒼水虯、墨玉璃、茹黃豹、雪爪盧、驀空鵲與斑錦彪,各約246×16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共領域)

此十幅畫為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所作,描繪邊疆少數民族王公及地方官員所進貢的純種獵犬,標題皆以漢、滿、蒙文書寫犬隻名稱及進獻者姓名與職銜,是了解其原產地,以及清廷與周邊藩屬的交往關係的重要參考資訊。其畫作構圖大抵一致,為一犬、一坡、一石、一樹(僅「斑錦彪」缺少一樹)與一花,而第十幅「蒼猊」所表現的犬類與其他九種纖瘦精實的獵犬明顯有別,為體型壯碩的西藏獒犬。此犬樣貌端正,耳小下垂,短四肢,尾巴上捲。毛色棕黑,胸前綴有白毛,長而濃密,可見郎世寧用筆之細膩,呈現出西藏獒犬蓬鬆的毛髮。背景繪有板栗樹及大石,前方斜坡則有牽牛花與百合花點綴。透過題記,可知其為駐藏副都統傅清進獻,傅清(?-1750)為滿洲鑲黃旗人李榮保次子,傅恆之弟,於乾隆九年(1744)代索拜任駐藏辦事大臣,乾隆11年(1746)受封駐西藏副都統,因此可以推估此作年代上限應為1746年。(文/葉舜瑜)

(文章出自《典藏.古美術》第365期2月號〈新春數來寶─藝術史經典作一到十〉,作者:古美編輯部、朱佑霖)

古美術編輯部( 202篇 )
朱佑霖(Chu Yu-Lin)( 29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碩士,擅長東方藝術史研究,現任典藏ARTouch數位編輯。

歡迎來信投稿Email: yulin@artouch.com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