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美術專題
收藏中國:1930至1950年代歐洲博物館現代中國繪畫收藏輪廓
1930年代之後西方博物館的現代繪畫收藏與當今藏家的品味頗為呼應,本文將粗淺介紹英、法、捷克、德國與俄羅斯博物館的現代中...
觀眾可能會想看的,是一檔什麼樣的展覽?
當看展覽成為一種日常,我們卻不見得可以常常看到「好展覽」!這裡所謂的「好」,不是館的規模、不是展品的稀有性或代表性,而是...
歷史沒有如果?但策展可以?──策展方法與典藏品之間的多元競合
博物館的前身與歐洲15至18世紀作為收藏和觀看的驚奇小屋(Cabinet of curiosities)或珍奇屋(德語:...
跨歷史策展!歐美博物館裡古今並陳的亞洲文化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它的流行語,反映了當代的社會潮流。近年來最熱門的莫過遍地開花的「策展」。「策展」不再是博物館的特權,從藝...
半世紀的回顧:重溫「張大千四十年回顧展」
回顧張大千一生無數次的展覽,多半都為「近作展」。無論在中國時期,抑或晚年在歐美各國的巡迴,雖有畫家自身珍藏不予出售的非賣...
張大千、齊白石及傅抱石三方鼎立 :「硬資產」屹立不搖,臺灣拍賣紀錄首度上榜
即便疫情趨緩,2022年近現代書畫市場仍處「長新冠」的復原期。相較於2021年的近現代書畫市場有三席破億,2022年僅有...
歐洲的中國風:帶動歐洲自由、開明啟蒙思潮
「中國風」(Chinoiserie)在藝術史中,主要是指約於18世紀在歐洲發展出來的一種藝術風潮。今日這些作品散布在歐洲...
飄洋過海大變身:18世紀法國加裝金屬鑲飾的中國瓷器
16世紀初,葡萄牙人隨著新航路的發現來到中國,開啟了中國與歐洲的直接貿易,中國瓷器開始大量運往歐洲。部分瓷器在歐洲被二次...
新春數來寶:藝術史經典作一到十
過年要討個好兆頭,吉祥數字必不可少。人們利用數字的諧音去聯想具吉祥意涵的字詞,並且相信透過不斷地複誦傳揚,便能讓話中的祝...
仙兔奇緣,天上人間說故事:翻開中國藝術史的兔神形象圖鑑
中國對兔的崇拜很早就開始,在遠古西王母的神話故事中,月兔就以天上月精的身分被賦予神性。時人多以為月中有兔,尊其為神仙祥瑞...
文章導覽
1
...
9
10
11
12
13
...
18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