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美術專題
雨落潤大地:從溥心畬的祈雨文說起
臺灣有句氣象諺語說:「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這是說農曆五月有旱象算是好事,因為此時是雨季,故略顯乾燥的天候反...
古代的夏天究竟有多熱? 由文獻與古氣候指標來看中國古代的夏季溫度
今人怕熱,古人也怕熱。現代人有冷氣、電扇等電力設備度夏,古人只能依賴扇子、涼飲、實際的或是心靈的避暑,來營造絲絲涼意。令...
圖得功名一世 畫說仕宦人生:畫史中的科舉畫作與圖像
古有科舉,昔有聯考,今有多元入學和甄試,人生無非是大大小小種種考。雖說時代不斷變遷、進步,人終究還是須為生存與功名利祿,...
蛟龍見而雲雨至:唐宋時期的龍畫與畫龍祈雨儀式
古人基於「同類相感」之觀念,認為龍這種與水密切相關的神話動物,有興雲致雨之能。例如中國古代傳說之「應龍」,有翼,能蓄水,...
大英博物館重磅特展:「晚清百態」看見隱藏世紀的幽光
大英博物館於2023年5月18日推出的「晚清百態」(China’s hidden century)特展聚焦於19世紀受忽...
收藏中國:1930至1950年代歐洲博物館現代中國繪畫收藏輪廓
1930年代之後西方博物館的現代繪畫收藏與當今藏家的品味頗為呼應,本文將粗淺介紹英、法、捷克、德國與俄羅斯博物館的現代中...
觀眾可能會想看的,是一檔什麼樣的展覽?
當看展覽成為一種日常,我們卻不見得可以常常看到「好展覽」!這裡所謂的「好」,不是館的規模、不是展品的稀有性或代表性,而是...
歷史沒有如果?但策展可以?──策展方法與典藏品之間的多元競合
博物館的前身與歐洲15至18世紀作為收藏和觀看的驚奇小屋(Cabinet of curiosities)或珍奇屋(德語:...
跨歷史策展!歐美博物館裡古今並陳的亞洲文化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它的流行語,反映了當代的社會潮流。近年來最熱門的莫過遍地開花的「策展」。「策展」不再是博物館的特權,從藝...
半世紀的回顧:重溫「張大千四十年回顧展」
回顧張大千一生無數次的展覽,多半都為「近作展」。無論在中國時期,抑或晚年在歐美各國的巡迴,雖有畫家自身珍藏不予出售的非賣...
文章導覽
1
...
8
9
10
11
12
...
17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